人世如塵沫,風吹便散去。
我們生而為人,活的正常的活到一百歲就滿足了。我們生而為人,希望活的久一點的哪怕是活到一百歲,他也想繼續靠著那口母親度給他的氣活著。我們生而為人,有時只是想在已知的死亡到來前活的精彩就可以離去了。
以前的人離開了世界,留下的是他們生活的遺跡。
現在的人離開世界,他可以留下很多。
物質是世界上和人一樣有壽命的東西,而保存書籍的物質也一樣。
但是書籍里值得留戀的一切,人們如若好好保存,只要還有一個人記得,那這份文明也一樣活著。
上一代為我們抗下了風風雨雨,滿懷期望的希望我們可以接過這份基業并把它發揚光大。
可是下一代的我們,也和上一代一樣經歷了人世。
只是活的太和平的我們,不知道上一代的時代留下的傷痛。
有傷痛的他們把最好的給了我們,可生活中所有的不好,他們卻默默忍受了。
他們既期望,也害怕。
生活越美好,越是需要用努力維護。
他們努力了一輩子,把自己的最美好的呈給我們,留給我們。
可是我們還是不懂,不懂他們珍惜的。
我們讀過書,想象過書里的一切。
我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統一,我知道戰爭帶給上一代多少痛,我知道我為什么努力,為什么說堅持。
但我不知道,就和很多人一樣不知道。
風吹過每個街口,可是卻沒有人一個人知道這股風,它為什么吹動。
物理學說,這是冷熱氣流上升產生的;數學概率學說,這是某一邊吹起的一陣風,飄過來的;老一輩的人說,這是從過去吹過來的風。
從過去吹過來的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因為這股風始終吹著的,應該是現在,而不是過去和未來。
可他們為何堅信,這股風是從過去吹來的呢?
是因為世世代代活的充實的我們,拋棄了沉重的農活,過上了輕松了太多的生活。
我們的追求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到再對一切都小小需求,就和這股風一樣簡單。
我們只是覺得起風了,而他們卻記得,這股風吹過的記憶里,究竟是什么……
后來,這樣的想法就是懷舊了。
懷舊的本質是思念,是老一輩的對以前和現在的想法。
當現在的生活沒有從前那樣令他們充實快樂時,他們就會懷舊那段快樂的日子。
但是他們不得不從過去的思念中回到現在,因為他們知道生活還在繼續向前,所以所有的期望都先為現在放下。
也許是我和那樣的人待久了,也開始從現在迷噩的生活里,懷舊過去。
我是從最平凡的那時代,活到現在的未來的。
那時的世上,人們都很淳樸,都很善良。
鄰里鄰居沒有太多口舌,平時都是互勵著度日。
可是不過過了十年,泥房就被高樓大廈占據,城市化深入了沒有改變的農村里。
我從小就不是個記性好的人,這種變化就是我記性不好的開端。
我不反感前進,我只是迷茫自己的存在。
明明每個人都覺得生活變好了,可是為什么還會抱怨呢?
為什么抱怨呢?
是因為人與人開始有意識的疏遠,是因為過去記得的全都離自己而去,是因為喜歡的一切失去了意義。
所以我們抱怨,現在的我們完全不如以前那樣快樂。
人不喜歡不快樂,更不喜歡失去快樂。
城市的高樓大廈雖然不是關著人的籠子,但是高樓大廈隔開了人情,隔開了世俗。
世俗就是鬧市,是人很多卻不雜亂的地方。
農村以前就是個鬧市,每個人都努力的鬧市。
可鬧市建成城市后,過去只剩下了緬懷,回憶如同電影一般循序漸進。
我試著告訴自己清醒,不要去沉迷過去的悲傷。
可是現實是我根本不想清醒,因為我知道我很清醒,我只是失去了一個最不該失去的東西,那就是對一切的期待。
寫下這部作品,我只希望在緬懷過去的同時,忘記自己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