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葬身火海
“皇叔,現在母后也病了,皇叔照顧著母后也無法分心,不如謹安的喪事就交給朕辦吧?”
容熙主動提出為二人分擔,實則他還心存疑慮,主要目的是想再看看是否有人耍花樣,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也能放心。
白修冥擺擺手:“好,就趁早辦了吧,否則謹安一直留在宮里,你母后見一次又要傷心一次,我也不忍心去看。”
“是,讓皇叔好好照顧母后,我去看一眼謹安。”
“你去吧。”
容熙到了謹安宮里,這宮里已經處處掛上了白布,空氣中都透著哀傷。
謹安的棺木正放在正屋里,沈曦晗和知然都昏迷著,沒人守著謹安,這里也冷冷清清的,只有一些宮女太監的哭聲。
“參見皇上。”
見容熙到了,哭聲停了一陣,只有元寶紙錢燃燒的聲音。
“都起來吧。”
容熙的臉上出現了一抹哀傷,一步步的靠近了棺木,仔細看了一番,棺木里的人正是謹安。
在無人察覺的時候,容熙還伸手探向了謹安的鼻息,什么都沒有感受到,容熙現在才相信謹安真的死了,心也終于落下。
第二日,沈曦晗還是沒能醒來,倒是知然已經醒了,趴在棺木上哭個不停,哭干了自己的眼淚,見她如此模樣,容熙是真正的相信了。
容熙下旨追封了謹安為親王,讓他入皇陵,生前沒有的,死后全都補償了給他。
但這都被白修冥拒絕了,白修冥道:“謹安以前一直念想著要去江南,生前去不了,死后就讓他安心的去吧…”
“皇叔的意思是?”
“我想把謹安運到江南安葬。”
“好。”
謹安已經死了,這點小要求容熙就應允了。
欽天監看好了下葬的日子,謹安的棺木連夜被運到江南。
知然不舍亡夫,又是從小在江南長大的,白修冥便讓她跟了過去,不要再回長安這個傷心地。
謹安的喪事操持完了,從那之后,沈曦晗一直躲在宮里不見人,容熙來請安她也不見。
而此時,沈曦晗其實正在宮里喝著湯,精神奕奕,并沒有半分虛弱。
“白修冥,怎么樣了?謹安他們到了嗎?”
“到了,你放心吧,有柔柔跟著去,謹安會沒事的。”
“嗯,只是瞞著知然,讓她如此的傷心,我真怕她會傷了身子。”
白修冥安慰道:“算了,為了以后的日子能安穩些,現在是得苦一苦,日后就好了。”
“嗯…”
“曦晗,容熙翅膀硬了,他已經慢慢掌控了御林軍,我的人最近發現宮里運來了不少的火油,你猜他要做什么?”
白修冥一臉玩味的把這件事說給了沈曦晗聽,讓她猜一猜。
沈曦晗很快就猜到了,默默放下湯碗后苦笑一聲:“養了那么多年的孩子,看來終于要對我倆下手了。”
“這些年來若不是為著你,我早就收拾他了!”
“罷了,到底他是先皇唯一的兒子,咱們也趁這個機會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吧。”
沈曦晗不想白修冥對容熙下手,她想保住容熙,否則這江山真是無人繼承了。
“他已經想要你我的性命了,你還要放過他嗎?”
“沒辦法,兒女都是來討債的,咱們一輩子也還不完。”
“罷了,隨你,正好這次帶你走。”
“嗯,屆時咱們先去江南看看孩子,再去漠北,我還沒有見過漠北的風光呢。”沈曦晗言語之中滿是憧憬。
“好,那個地方的牛羊很多,天地廣闊,你定會喜歡的。”
“嗯。”
白修冥吩咐人悄悄挖好密道,又找來兩個死囚,等容熙下手的時候就讓他們替代自己和沈曦晗。
病了那么多日子,沈曦晗也該“醒了”,一聽沈曦晗醒了,容熙巴巴的就過來請安,還給沈曦晗帶了湯。
“母后,這是兒臣特地給你和皇叔準備的湯,母后和皇叔多用一些。”
容熙殷勤的給兩人添著湯,沈曦晗看破他的小心思卻也不點透。
“容熙真是孝順啊。”
沈曦晗說這句話時咬重了孝順兩個字,容熙忍不住有些心虛,端著湯碗的手都輕輕抖了一下,總覺得她是話里有話,卻也不好說什么。
容熙干笑了兩聲:“兒臣對母后孝順是應該的。”
“好啊,母后養育你多年,你也知恩圖報,很好。”
容熙不愿意再聽,轉移了話題:“母后病體初愈,多吃些菜,這些都是母后素日喜歡的。”
“好,皇上也吃。”
“是。”
容熙陪了沈曦晗好一會才走,他走后,沈曦晗和白修冥吐掉了剛才吃進去的湯和菜,就在宮里靜靜的等著容熙下一步的動作。
沈曦晗和白修冥為了不讓人起疑,早早的就躺在了床上,但二人都保持著清醒。
子時一過,二人感受到寢宮在來了不少人,雖然那些人動作很輕,但沈曦晗和白修冥還是察覺到了。
不一會,二人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是火油的味道,白修冥攥著沈曦晗的手,示意她別害怕。
安靜了一陣后,沈曦晗透過窗戶看到了外頭明晃晃的火把,心中也不由感嘆,容熙為了燒死自己和白修冥也真是費心了,居然安排那么多的人。
“點火!”
外頭的火把丟向了寢宮墻角,火把沾上火油很快就燃了起來,大火熊熊燃燒。
沈曦晗也被濃煙嗆出了眼淚,白修冥給了她一塊帕子捂住口鼻,火勢越來越大,見里面沒有動靜,外頭的人也放心走了。
“曦晗,別怕。”
白修冥扶起沈曦晗,帶著她去到了密道外,把事先準備好的二人丟在宮里,白修冥就帶著沈曦晗進了密道。
密道一直通向南門,南門的看守最薄弱,二人離開皇宮后,沈曦晗回頭看了一眼那正在熊熊燃燒的宮殿,都那么久了,絲毫沒有人去救火的意思。
“白修冥,咱們總算是出來了,快走吧!”
“嗯。”
二人上了提前備好的馬車,奔著江南就去了。
一路上不敢停歇,三日功夫,兩人就進了江南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