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跟隨宋師道來到艙廳,發現出席的還有一對男女。
男的年約四十,卻滿頭白發,留著一把銀白色的美須,但半點沒有衰老之象,生得雍容英偉,一派大家氣度,且神態非常謙虛客氣。
女的約二十五六間,頗為妖媚,與男的態度親昵,且神情體態,甚為撩人,給人有點不太正派的感覺?
經宋師道介紹,原來男的是宋閥的著名高手“銀須”宋魯,以一套自創的銀龍拐法名傳江湖,是宋師道的族叔,乃宋閥核心人物之一。
女的叫柳菁,是宋魯新納的小妾,至于來歷卻沒說出來。
“在下徐謙,這是大姐傅君婥及兩位兄長,寇仲和徐子陵,見過宋前輩。”
做為客人,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通報了下姓名,四人就在宋師道的招呼下入座了。
“這位徐小兄弟,你大姐姓傅,二位兄長又分別姓寇和姓徐,莫非并不是本家?”
剛入座,就聽宋魯問道。
“沒錯,宋前輩,我們是義結金蘭的異性姐弟,并沒有血緣關系。”
這是四人統一口徑的說法,畢竟他們四個在房間里聊了這么久,結拜儀式早拜過了。
“原來是這樣,不過我觀傅姑娘精華內斂,顯具上乘武功,配劍式樣又充滿異域風情,不知高麗的“奕劍大師”傅采林與姑娘是何關系?”
這讓雙龍兩人暗暗咋舌,所謂成名無僥幸,他們雖未聽過宋魯之名,但也知他是響當當的人物,故此眼力才會如此高明,說話如此得體,不由對他生出仰慕之心。
他們的眼光比任何拍馬屁更有成效,宋魯立時對他們好感大生。
“正是家師!”
傅君婥大方承認,既然人家都已經察覺到自己身份了,再隱瞞也沒什么用啊。
坐在一旁的柳菁用她那對剪水秋瞳打量著徐謙三人,尤其是在看徐謙時,口中唾液分泌開始加劇,桌下修長的嫩白雙腿不自覺的夾緊摩檫,嫵媚動人的臉蛋兒更是泛起了潮紅。
“我看三位小兄弟均長的軒昂英偉,豐神俊朗,不知是出自那位高人的門下?”
假借飲酒調整小動作的她,在放下酒杯后出聲問道。
“讓夫人見笑了,我和兩位兄長并沒有師傅,只是碰巧誤打誤撞,修習了一門內功罷了,甚至連武功招式都還沒學過呢。”
徐謙謙虛的說道。
“徐小兄弟過謙了,從你們三位的行動姿態中,宋某感受到了暗含天地自然之道的氣機,這是正宗的道家心法境界,絕非尋常功法可以比擬,只是內力稍有欠缺,確實剛學會不久。”
這時的宋魯再次展現出其高明的觀察力,僅憑肉眼就看出徐謙三人身懷不俗內功,且剛剛練成,還需多加修煉。
“宋前輩果然慧眼如炬,在下佩服,執此杯酒先干為敬!”
徐謙拿起桌上的酒杯,向宋魯遙舉致敬后直接喝下。
“宋前輩慧眼如炬,我們兄弟先干為敬!”X2
看到徐謙飲酒,早就想品嘗美酒滋味的雙龍也有樣學樣,端起酒杯向宋魯一敬,便匆忙喝下。
結果因為喝的太急,酒液直接辣了嗓子,燒的他倆滿臉通紅,拼命吃菜緩解辣度,也不管什么形象不形象的了。
兩人的鬧劇讓在桌的數人開懷大笑,尤其是那柳菁,笑的花枝亂顫,酥胸半露。
最后還是徐謙一人一腳踢在了他們的小腿上,給了他倆一人一發水屬性真氣,終于讓他們清醒了過來,連忙吃菜緩解尷尬。
小惡魔:非禮勿視懂不懂,尤其是人家丈夫都還在場呢!還往人家身上盯,找刺激啊!
小天使:他的話告訴我們,可以在有空閑時間的時候去交流交流。
對面的宋魯看到這一幕,微笑著點了點頭,也不知道是在贊賞徐謙的為人處事,還是喜歡雙龍兩人的少年性情。
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傅君婥,她只吃了兩片素菜,便放下筷子,玉容靜若止水,美得就像天上降世的觀音大士。
如果不是徐謙往她碗里夾菜,哄她多吃兩口,估計她又要開始裝雕像了。
而旁邊的宋師道卻是對她愈看愈愛,但因宋魯指出她可能來自高麗,就像橫梗心內的一根刺,因為宋閥嚴禁與異族通婚,若這絕色美女確是異族之人,除非他叛出家門,否則只能有緣無份了。
柳菁對雙龍令人不敢恭維的吃相卻大感有趣,含笑看著兩人風卷殘云般把菜肴掃過清光,還不時幫他們挾菜,侍候周到。
等眾人酒足飯飽,下人收去碗碟后,宋魯親自烹茶款待各人。
“請恕宋某莽撞,不知傅姑娘有否聽過關于和氏璧的事呢?”
品了一會兒茶,宋魯突然向傅君婥問道。
“我聽過,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去換惠文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趙王派了藺相如護送和氏璧去見秦王,老藺抱著人璧俱亡的笨方法,幸好秦王比他更笨,竟讓他把和氏壁送返趟國,這就叫什么他娘的完璧歸趙了。”
寇仲天真的以為兩人在探討歷史,連忙舉手回答道。
眾人為之莞爾,柳菁笑得最厲害,指著寇仲道:
“那和氏璧后來又怎樣了?”
寇仲只因曾偷聽過私塾里的夫子說過完璧歸趙的故事,才有話可說,至于歸趙之后又怎么樣,哪會知道,尷尬道:
“這怕只有老天爺才曉得吧?”
柳菁更是笑得花枝亂顫,整個人伏到宋魯身上去,媚態橫生。
“這和氏璧后來還是到了秦始皇手上,秦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工匠鐫刻璧上,于是和氏璧遂成了和氐璽。”
無奈的徐謙看著懵逼中的好兄弟,只能出聲解圍道。
雙龍露出原來如此的神情,便繼續盯著徐謙,其他人也將注意力放在了他身上。
“后來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壁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傳國璽,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后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后索璧,給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黃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的雅名。”
看到眾人都看著他,徐謙再次開口科普。
“那這個故事定是假的,若真的這么大力一摔,和氏壁那還不摔成碎粉?”
寇仲發出了疑問。
“若是一般的玉石自然如此,但和氏璧并非凡玉,傳聞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只美麗的鳳凰棲于一塊青石上,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于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
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今趟則再拾斬下右足。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宮里,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楚文王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壁。
若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工匠不可能不知曉,都誤以為是普通石頭,并且荊山地區從未發現過玉石,就此便可說明和氏璧是不同于一般玉石的另一種瑰寶,亦正因這種奇寶當時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怒摔在地卻只破一角,便可知道和氏璧的異乎尋常了。”
說完,徐謙喝了一口茶,科普了這么多,嗓子都渴了。
“那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東西?”
傅君婥突然對這玩意兒感了興趣,開口問道。
“具體的傳聞太多,有說它是仙界奇石,蘊含著驚天動地的秘密。也有說它只是普通的玉石,只是歷史過于美化了而已。不過如今最靠譜的傳聞卻是,和氏玉璧,楊公寶庫,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謙口才不錯,說得好似親眼所見,令聽熱鬧的三人大為吃驚,心中直言小覷了這位少年,是位大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