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數萬里之遙的姑射山中有個南華仙洞,一個松姿鶴骨,須發飄逸,碧眼童顏的老者,正精神矍鑠的在石桌上進行著占卜。
石桌上已刻滿著密密麻麻的古怪符號,形狀近似羅盤,兩片巴掌大小的蒼古龜殼,不停閃爍著令人側目的銀光,正如陀螺般疾速地旋轉著。
他身后分別站立著兩名看似與其年齡相近的老者,個個仙風道骨,默不作言,屏息靜氣,面色恭謹地似乎執弟子之禮相候。
良久之后,只聽見占卜的老者仰天長嘆一聲地說道:“混沌之中自有定數,斗轉星移自然是有規有律可循,我南華老仙曾觀那漢家劉氏皇朝日漸衰微,已是不可久矣。”
“誰知近日劉氏宮中卻是紫煙沖天,雖是剎那卻有了改天換日的跡象。冥冥之中卻有了異人相助,看來這是天運讓其存有變數,平白讓劉氏氣運多延緩了十年,真是變數不可測矣。”
“師尊,弟子有一事不明!”這時南華仙人身后一個清瘦老人站了出來,沖其彎腰一躬后說道。
“于吉,不必多禮,不知心中有何疑惑?”南華老仙微微一笑地回道。
“師尊,數載前您曾下山,傳于那采藥秀才張角三卷太平要術,讓其代天宣化,普濟蒼生。”
“回山時告誡弟子們說他是改朝換代的變數,就像當年的劉邦爭戰天下時,出現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如今卻又出現新的變數,弟子也曾數次卜算過均不得知是何人,此變數與師尊所說的變數有何不同,還請師尊開示!”于吉恭敬地彎腰說道。
另一旁的左慈見師弟有此一問,恰巧也正是他心中之困惑,馬上雙耳做傾聽之狀,將目光投向南華老仙。
“呵呵,我傳道久矣,也不過尚得六徒,論弟子中的天資聰穎,還當屬你二人。”南華老仙笑吟吟地說道。
“弟子不敢當!”于吉聞言馬上低首謙虛地回言。
“弟子亦不敢當!”左慈也回應道。
“人設之變數豈能與天之變數相爭?我當年尋那張角乃是人之變數,亦不過是改朝換代前的小戲耳。”
“如今這宮中所出紫煙沖天而起,乃是天之變數也!此子雖不是皇室宗親,卻遠勝人之變數。當年項氏與劉氏爭天下,如今因果循環數百年,此后爭奪天下者亦是雙方后人也!蕭何與張角亦是人之變數,不可與其爭,更不可測也!真命天子天數已定!”南華老仙感嘆地說道。
“謝師尊開示!”于吉和左慈聞言后恍然大悟,均崇敬地向前一叩,并異口同聲地回道。
“即天數已變,那么張角便不可在近十年有所動作,動一發而牽全身,需要有所約束才是,天命不可違啊!”
南華老仙用那深邃而充滿睿智的目光,透過山中氤氳的霧氣,眺望著遠處無盡的星空,口中喃喃地說道。
“速取我筆墨來!”南華老仙心中有所意動,突然間吩咐道。
“是!”左慈應聲轉身離去。
不多時,石桌上鋪上一層不知為何物所制的獸皮,筆墨均擺設在一旁。左慈研磨好墨水,于吉遂恭敬上前遞筆。
南華老仙接了毛筆在獸皮畫了起來,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只翱翔天際的大鵬,口中亦接連誦道:
“北溟之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成為鳥,其名為鵬......”言畢畫已作完。
這時于吉上前又遞上一碗仙茶,其掀開茶碗小啜一口后,直接將茶水噴于畫面之上。
只見陰濕的水墨畫面更加顯得栩栩如生,不多時,只聽見一聲鵬鳴大起,畫上的鯤鵬飛天而起,由小極大,遮天蓋日而去。
“其鵬已去也!算是拾遺補缺,還不晚矣。張角晚十年后會起事,天下群雄也會隨之變動,天道不可違,你等需做好打算,不得妄加干預。”
“弟子謹遵師命!”于吉、左慈上前均朗聲應道。
“于吉!”于吉躬身領命。
“你的太平清領道已是大成,應下山傳于世人,讓其救死扶傷,減瘟少疫。”
“弟子明白,弟子數年前已經將醫術傳于華佗等人,令其行醫天下,普救世人,弟子會再行下山另覓良才。”于吉應道。
“左慈!”
“弟子在!”左慈前行一步說道。
“你的遁甲之術已遜于我,你下山暗中尋訪游俠界中的正義之人,授他人之武學功法傳于戰術。”
“弟子謹遵師命!”左慈領命后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