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戰?藍田
楚懷王那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他所做的抉擇,對于楚國和他個人來講,都極為關鍵。
本來齊楚聯盟,天下無事。當他貪圖眼前小利,選擇撕毀齊楚盟約,接受想象中的600里土地開始,楚國的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受到張儀欺騙,他本應該是幡然悔悟,趕緊修補與齊王的友誼,這樣還不算晚,可是他選擇了向秦王報復。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和楚國的實力。他認為張儀的無恥欺騙,簡直沒有任何道理。起兵討伐秦國,抓來張儀問罪,是他的權利和世間的公道。
但是,人世間,哪里有什么公道!有的只是各種權衡、利益、抉擇和結果。這些所有的一切,最后都要歸結到實力的較量!弱肉強食而已!
當時天下形勢,自從蘇秦掛六國相印,推行六國合縱攻秦,氣勢之旺,即便是秦王也要避其鋒芒。在張儀的建議下,秦王不與六國正面對抗,暫時停止了對中原地區的侵奪。大軍嚴守函谷關,拒六國于門外。而后,專心攻略經營巴蜀之地。
秦國不主動出擊,六國之間原有的各種利益糾葛便顯現出來,生出了不少爭端。開始幾年,在蘇秦的居中調停之下,六國間小爭端不斷,大爭奪沒有,天下為之而平靜了好幾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六國根據各自利益的需求,逐漸形成了各種小的同盟,其中最為強大的是齊楚聯盟,對韓魏趙燕形成威壓。為求自保,韓魏暗中與秦國往來甚密,燕趙結為盟國。六國之間,互相牽制,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秦王吞并巴蜀之后,國力更加雄厚。可是巴蜀與秦國之間橫亙著漢中,對秦國掌控巴蜀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假若不能掌控漢中,秦對巴蜀的控制便非常脆弱,巴蜀遲早會分裂出去的。吞并漢中,就成了秦王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漢中之地,正是楚國的地盤!秦王的要求很簡單:奪取漢中!
齊楚聯盟,攻楚,則齊國來援,秦國幾無勝算。那么,必須先破壞齊楚聯盟!
只是秦王沒有想到,張儀居然三言兩語,用六百里土地做餌,輕易就說服楚王撕毀與齊國的盟約,而且還派人當面辱罵齊王,把齊王得罪了個徹徹底底。
他覺得這實在太神奇了。
既然楚王如此配合,秦王也就不客氣了。在接見齊王使者之后,秦王立刻點起大軍,出兵伐楚。楚國畢竟是大國,為保萬全,秦王還要挾韓魏兩國出兵相助。
原本,在齊楚韓邊境交界處,楚國屯有一支大軍,其用意就是防范秦軍,威壓韓魏。原來在齊國的支持下,這支楚軍令韓魏不敢妄動。如今齊楚盟約廢棄,齊軍突然發動,景翠根本就站不住腳,倉促之下,吃了幾次敗仗,只好撤離。
另一邊,秦軍在大將樗里疾的統領下,殺入楚國。楚王見自己還沒有開始興兵討要說法,結果,先輩秦軍打上門來了,更是大怒,派出大將屈匄,統領十萬楚軍精銳,前往迎敵。裨將逢侯丑主動請纓,要在戰場上一雪被張儀欺騙之恥。
秦楚兩軍在楚國丹陽相遇,展開大戰。結果,楚軍慘敗,十萬大軍上至統帥屈匄、逢侯丑等楚軍將領,下至士兵,全部陣亡,漢中被占。
消息傳來,楚王被憤怒沖昏了頭腦,不聽勸阻,竟然盡起國內精兵,再次向秦軍發起進攻。
樗里疾取得丹陽之戰的勝利,認為楚軍經此大敗,短期內不會再戰。不料,楚王會傾全國之力前來攻擊,秦軍寡不敵眾,只好退兵,剛剛才占領的土地,被楚軍全部收復。
楚軍乘勝追擊,一口氣攻破武關,殺入秦國本土,直打到藍田。藍田倘若失手,咸陽城就岌岌可危了。這下,秦王也著急了。一方面調集全國軍隊前來支援,另一方面,在張儀的建議下,派人令韓魏從側翼進攻楚國,準備截斷楚軍的后路。齊軍這個時候,也從東面進攻楚國。
藍田關下,秦軍打得很頑強。身后就是國都咸陽,將士們誓死不退,他們也不能退,退了,咸陽就可能不保。所以,秦軍上下,寧可戰死,不退半步。楚軍精銳出擊,打了幾十個會合,勝多敗少,但面對人人抱必死之心的秦軍將士,急切間也無法攻破藍田關。
楚懷王又一次面臨抉擇。楚軍精銳主力悉數在藍田關下猛攻秦軍,看那情形,不用多久,甚至只需要再打十幾天,就可以攻破藍田關,直撲咸陽,搞得好,這一戰就可把秦國王室連根拔起。滅掉秦國,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勝利,如今看來,堅持一下就可以做到了。
然而,楚懷王接到軍報:北方,韓魏聯軍已攻占召陵,大軍直逼鄧,楚軍精銳都在藍田攻秦,根本擋不住聯軍,南陽即將陷落。這意味著楚軍歸路即將被截斷,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東方,齊軍氣勢洶洶,殺入楚國腹地,直撲郢都而來。
楚懷王即便再憤怒,但面對秦齊魏韓四國的攻擊,也深感無力。這仗再打下去,弄不好就是全軍覆沒,國家也有滅亡的危險。無可奈何之下,楚王只能選擇低頭。危急關頭,也顧不上面子了。他含羞忍辱,一邊派使者去齊國,為自己的荒謬行為道歉,請求罷兵;一邊派使者去秦國求和,愿意割讓兩座城池。
從戰役的角度來說,藍田之戰,實際上楚軍勝利了。假若不是擔憂后路被截斷,齊軍襲擊楚國本土,再打個十幾天,差不多就可向咸陽進軍了。這種情形下,楚軍要求和,秦王自然答應的很爽快。
楚軍連夜從藍田撤兵,匆匆忙忙歸國防守。秦軍也不客氣,緊緊尾隨,重新占據漢中之地。
秦國這次伐楚,打得非常危險,差點就玩脫手了。但無論過程如何,結局還是令秦王大為滿意。漢中歸秦,巴蜀、漢中、關中,連成一片,秦國勢力大成,天下震動。自此之后,秦國在地利上,已立于不敗之地。
這一切的開始,居然是張儀一張嘴,三言兩語就成功了。這個功勞可太大了。可張儀的名聲,卻敗壞到了谷底。有一天,秦王就此事對張儀表示抱歉,張儀不以為意,笑道:“能為大秦奪得漢中,名聲與這比起來,連根毛都算不上!”
秦王道:“只是,今后列國恐怕無人會信你的話了。”
張儀道:“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才是永恒不變的。只要拿利益來說事,人都會聽的,并不在乎是誰說的!楚王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心,做出愚蠢的選擇,我只不過是撒出釣餌,從旁略推了一把而已。人的本性,就是貪圖眼前蠅頭小利,看不到根本利害。能如大王這樣,目光深遠,著眼未來的,普天之下,能有幾人?”
張儀的話捧得秦王心花怒放,忍不住笑道:“先生之才,經天緯地;吞吐天下,如玩兒戲。可笑昭陽竟然會以盜賊之名來羞辱你,真是瞎了他的狗眼!這番也算是替先生出了一口當年的惡氣。”
張儀也笑道:“我胸中丘壑,尋常王侯連個邊都望不到,何況區區昭陽!”他頓了頓,又道:“不過,遇到大王之前,張儀就是塊瓦礫,蓋豬圈都被人嫌。只有遇到大王之后,得大王賞識,張儀才如同利劍出鞘,光焰萬丈。張儀這柄利劍,愿為大王掃平天下。”
君臣二人,相顧歡心,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