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下了場雪,大地鋪了滿滿一層。
徐府后院,徐梟靠著搖搖椅,在院子里曬太陽。
冬日上午的暖陽曬在身上,舒服愜意的很。
只是徐梟這模樣凄慘了些,腦袋上、胳膊上、兩條腿上都纏著紗布。
嗯,昨晚他哥領著十幾個小廝打的。
下手極狠,一點都沒留手。
本來說好了打兩個來回,但徐梟只撐了二十丈,就跪地求饒了。
沒辦法,棍子打在身上,徐梟才想起來,他爹在刑部當差,他哥在南京軍營里當差。
就這兩個角色,能是善茬?
古人都說了,大丈夫能伸能縮。
就徐琰下手時那個表情,徐梟覺得他哥壓根沒打算讓他活下去,所以一點沒猶豫的認慫。
今天一早,徐琰看到弟弟這凄慘的樣子,心理上可能有那么一絲愧疚,
就主動替徐梟去國子監(jiān)請了假,這幾天他都不用上學。
臨走的時候,還一臉溫情的讓弟弟好好休息。
對了,老爹徐陟還多給了幾百兩銀票,說是這樣他心里好受點。
徐梟收下了。
沒辦法,他還只是個學生,很缺錢。
“該搞點錢啊,不能總是被老爹用金錢拿捏。”
看著昨天帶回來的煙絲,徐梟皺眉思索著。
從見到這些煙絲的那一刻起,他就想過要利用這東西賺錢。
這可是堪比軍火的暴利行業(yè)。
只是,在大明做煙草生意很難。
首先是貨源,這方面昨天徐梟詳細問過沈昂,在兩廣那邊確實有很多人在種煙葉。
再者,碼頭上那艘船都把生煙絲帶到南京了,說明兩廣那邊的煙葉并不少。
煙葉的問題倒是不用太擔心。
其次是市場。
與后世幾億煙民不同,大明民眾接觸這東西的很少,至少在南京,徐梟昨天還是第一次見到有人抽煙。
這說明市場基礎根本沒形成,得靠徐梟自己來開拓。
可是,從昨天趙元任和沈昂抽這批生煙絲的狀況來看,想靠這種生煙絲培養(yǎng)煙民,開拓市場,幾乎不可能。
這表明產品需要改進。
“不知道熟煙絲行不行。”
“反正這幾天也沒事,那就試試自制熟煙絲吧。”
說干就干,徐梟提起煙絲,轉身一瘸一拐的回了房間。
自制熟煙絲的工藝并不復雜,第一步是選取上好的煙葉,再把他們切成絲。
這一步已經完成了,沈昂買的那些生煙絲品質都是上佳,已經進行過初步加工。
徐梟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煙絲的味道變得更好。
也就是增香、炒制和發(fā)酵這三步。
增香普遍采用的是蜂蜜、酒和麥芽粉。
這三種東西常見的很。
徐梟讓府中下人從廚房拿了蜂蜜和麥芽粉,又從老爹的私藏里取了兩瓶十五年的白酒。
增香需要的東西就齊了。
徐梟先把蜂蜜兌到白酒里,攪勻,放在一旁。
又把麥芽粉均勻的灑在煙絲上,做第一步翻攪。
接著,又把兌好的蜂蜜白酒,灑在攪拌后的煙絲上,再次攪拌。
昨天留下的煙絲不多,沒幾下就弄好了。
經過這一步的煙絲,質感很潤,還帶著些微的甘甜。
本來按照要求,攪拌后的煙絲需要放在陰涼處晾幾天。
但徐梟這次是為了試試手藝,并不追求把質量做到極致。
只是放置一會兒,等到煙絲陰干了之后,就進行第三步了。
徐梟提著增香后的煙絲,再次一瘸一拐的走向廚房。
炒制煙絲最好是用鐵鍋,同時還要放黃豆一起炒。
徐府上下人口不多,此刻廚房還沒開始做飯,廚子們還在準備食材。
對于徐梟的造訪紛紛感到驚奇。
畢竟這位爺活了這么多年,除了小時候來廚房偷吃的,長大后可就從來沒踏進這扇門。
一位臉很大,脖子很粗的廚子顛顛的跑到徐梟身邊,殷切的說:
“二少爺,您今日怎么來廚房了呢,有什么需要直接吩咐一聲就行了。”
這位廚師徐梟認識,在徐府已經很多年了,徐府后廚平日里就是由他打理。
徐梟一直都是喊他范叔。
“范叔,我有個東西要炒一下,您能幫幫忙不。”
說著便遞過了手中的煙絲。
老實講,徐梟的紈绔主要體現在喜歡逛青樓,平日里對府中下人都是很客氣的。
老范連忙接過煙絲,打開一看,發(fā)現自己不認識這玩意。
雖然好奇,但老范在徐府都混成部門經理了,知道什么該問什么不該問。
“這沒問題,只是炒這個東西有什么要求,還請二少爺盡管提。”
老范也不敢瞎弄,萬一弄壞了,自己可賠不起。
徐梟一開始沒明白范叔的話,笑著說道:“是有些要求,這東西要和黃豆一起放在鍋里炒,火不能太大,翻炒時不能太用力...”
說了幾嘴,徐梟明白了范叔的意思,轉過話頭說道:
“范叔你先準備黃豆,等會炒的時候,我站旁邊指導你。”
這就踏實了,你站旁邊指導,哪怕最后弄壞了,也怪不到我老范頭上。
老范心里有了底,連忙答應,又點了兩個人,一人生火,一人準備黃豆。
至于下場翻炒煙絲,老范打算親自來。
也算在少東家面前討個好。
所謂炒制煙絲,跟炒菜沒什么區(qū)別。
先把黃豆預熱一下,徐梟就指導老范把煙絲放進鍋里,力道偏輕柔的開始翻炒。
老范不愧是二十多年的老廚子,火候和力道掌握的爐火純青。
獨屬于上品煙絲的濃香被完全激發(fā)出來,摻雜著絲絲酒香,飄散在整個后廚。
等到金黃色的煙絲變成暗黃,略近于紅色的時候。
徐梟就指揮老范熄火起鍋了。
整個過程毫無波瀾,老范和徐梟都是長舒一氣。
謝過范叔,徐梟端著已經炒制好的煙絲,來到繡房找繡娘。
徐府畢竟是大戶人家,自己養(yǎng)了一些繡娘,在南京郊外,還有幾十畝桑田。
之所以找繡娘,是因為煙絲是和黃豆一起翻炒的,得讓繡娘用篩子把黃豆篩出來。
術業(yè)有專攻,這些活徐梟確實不會,就這么點煙絲,也不夠他試錯的。
徐梟找的繡娘是個中年大嬸,在把意圖說清楚后,大嬸辦事很利索,沒幾下就把煙絲都篩出來了。
徐梟腚眼一看,還是有部分煙絲碎了。
當然,這都是正常現象,第一次就取得這個效果,徐梟已經很滿意了。
從生煙絲到熟煙絲的整個工藝其實已經走完了。
徐梟從篩好的熟煙絲里挑了一角,剩下的就裝進陶罐密封,這就是最后一步,煙絲發(fā)酵。
炒制、篩選之后的熟煙絲,一般需要發(fā)酵七天至一個月。
但徐梟不打算等這么久,計劃發(fā)酵個兩三天就夠了。
這里是大明,哪怕煙絲發(fā)酵時間不夠,也比那些加工粗糙的生煙絲,口感要好上幾十倍。
看著滿滿一陶罐的熟煙絲,徐梟臉上浮現出幸福的微笑。
隨手取過煙桿,這還是沈昂從那艘兩廣商船上買的,做工很一般。
從留下的那一角煙絲里取出半指,放進煙鍋。
點火。
一口香煙由口入肺,再化作煙圈消散在風中。
從開始的微苦,到中間細品下的微甜,再之后就是滿口留香了。
不比后世的卷煙口感差。
徐梟躺在搖搖椅上,一臉的滿足。
他心里也在計劃著,該怎么用這批煙絲,培養(yǎng)出大明第一批煙民。

瑤光滿山州
新書上路,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