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郡武陵縣大溝村。
此時已是初夏,本該是萬物復蘇綠葉成陰的季節,但此刻卻依然是寒風瑟瑟,甚至在山頂上皚皚白雪依然沒有融化。
裊裊炊煙從這個有幾十戶人家的村莊各處升起,各處的農田里都有人已經在耕耘翻砌。
在這個小村子的中間,有一座頗大的平屋瓦房,雖然外墻陳舊不堪但好在能遮風避雨。
瓦房旁邊,一顆筆直青松矗立在其身后,樹干十分粗壯需兩人圍抱。
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從瓦房內傳出,原來這是一座學堂。
學堂內,一名頭戴方巾身穿灰色長袍的老者正一手拿著書卷一手背在身后,搖頭晃腦的講解的孜孜不倦。
這名老者名叫張東陽是這個村子里面唯一的文化人,中年時期更是只差一步便考上秀才。
只不過最終還是落榜,在其落榜后便在考取無功名之心,回到自己出生的小山村里辦了家私塾。
而臺下估摸坐在有三四十個十來歲的小孩,穿著都十分樸素甚至有些小孩的衣服上都打了許多補丁。
不過此時的狀態幾乎都是一樣,兩眼朦朧昏昏欲睡。
不過凡事皆有例張東陽外,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沒精打采但其中還是不乏認真學習之人。
一個長得眉清目秀身穿粗麻布衣頭插一根木簪子,腳下穿著一雙草鞋的少年正聽得津津有味。
講臺之上張東陽一邊搖頭晃腦的講解眼角的余光卻時不時掃視講臺之下的孩童。
看到眾人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他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嘆息一聲。
不過看到下方那個正在認真學習的清秀少年時他不由得暗自點了點頭。
這個清秀少年名叫李常傾,是村東邊李朝南的孫子。
說來也是無奈,在李常傾年僅六歲時他的父親在山里出了意外英年早逝。
而他的母親也因為家里沒了頂梁柱,在加上李常傾出生的時候傷了母體,沒過多久便也去世了。
家里現在就只剩下爺孫兩人相依為命,平日雖然生活過得十分清貧,但好在還有幾分薄田在加上一些村民的幫助至少能吃飽穿暖。
可能是因為這些緣故李常傾比這些同齡人顯得更加成熟穩重,在上課學習時也是十分認真刻苦。
張東陽平時也是經常單獨會教他一些知識,對他也是滿懷期望,能在有生之年考取到功名。
午時已到,張東陽合上書卷微笑著說道:“今天就先學到這里,回到家里后在好好的練習一番,明天繼續”。
學堂內原本昏昏欲睡的學生聽到要放學了頓時一陣歡呼雀躍。
學堂內頓時一片嘈雜。
“啪”的一聲巨響,張東陽手拿戒尺拍在講臺之上。
原本嘈雜的學堂內頓落針可聞,張東陽橫眉倒豎冷哼一聲道“如此模樣,成何體統!讀書人就要有讀書人的模樣”!
講臺之下眾人紛紛將腦袋低垂,大氣都不敢出。
看到臺下被自己震懾到的眾人,張東陽嘆了口氣便離開了學堂。
學堂內,看到先生離開后這些小孩才敢起身離去。
李常傾起身收拾了下書本便放到了一個麻布包內。
仔細看會發現這個背包十分奇怪造型明顯和別人的不一樣。
那些都是只有一根背帶斜挎著背在身后,而他的卻有兩根背帶背在身后的。
學堂內的小孩紛紛結伴而行嬉戲打鬧,唯獨李常傾形單影只,也不是沒有人找他玩,只不過每次都是被直接被他無視了。
白雪融化,道路也變得泥濘不堪,李常傾穿著草鞋一步一個腳印的艱難前行。
或許是已經適應了的緣故,就是在初春天氣依然寒冷,光著腳穿著草鞋也不會覺得冷。
一刻鐘后。
在一座小瓦房外,李常傾停了下來,此時他的手中多出了一條肥魚。
這是在路過小溪時,由于冰面剛剛融化里面的魚反應遲鈍還沒來得及游走便被眼尖的李常傾發現了。
李常傾緩緩的推開了陳舊的木門,入眼處便是廚房,與其說是廚房其實就是吃住都在這個屋里。
此時一個身穿麻布戴著某種皮毛做成的皮帽,蹲坐在一堆火坑邊正在烤火氣取暖。
木門嘎吱一聲便被關上了,屋內十分昏暗,只有那堆熊熊燃燒的火堆能讓人看得清楚屋內環境。
聽到有動靜,李朝南回頭一看果然是自己孫子放學回家了。
李朝南顫顫巍巍的便要起身,李常傾見狀連忙幾步走到了近前連忙攙扶。
李朝南拍了拍李常傾有些濕漉漉的頭發笑呵呵的說道:“回來的剛剛好,埋在炭火里的紅薯馬上就熟了”。
可隨后便又嘆了口氣喃喃自語道:“不知道今年怎么了,這個冬天咋這么冷,家里屯的糧食也都快沒了”。
李常傾把捉到的魚提起來在爺爺面前晃了晃嘿嘿一笑道:“爺爺,今天可以開葷了”!
李朝南看著眼前的魚忽然有些嚴厲的說道:“這么冷的天還下河里捉魚你不怕打濕了身體得風寒嗎?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李常傾連忙低頭喃喃細語的回道:“下次不會了”
看著如此乖巧的孫子李朝南也不忍心多說什么無奈的嘆了口氣。
他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家里快揭不開鍋了這才會下河里去摸魚。
李常傾熟練的把魚放到鍋里燉起了魚湯。
半個時辰后,此時的天色已暗爺倆喝著魚湯啃著紅薯便對付了過去。
一張木床上鋪著薄薄的棉被,下面全是干枯的稻草,雖然簡陋但也能保證在如此寒冬能過下去。
原本這里還有一床棉被,考慮到自己爺爺年紀大了這個冬天又如此寒冷李常傾怕他熬不過去,這才將自己床上的棉被偷偷的塞進了爺爺的床上。
躺著枯草堆里,雖然房間內昏暗不堪但李常傾的眼神卻十分明亮有神,這種眼神出現在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身上顯得十分奇怪。
看著漆黑一片的房頂李常傾喃喃自語道:“既然上天又給我了一次重生的機會那我必定會好好把握”!
根據張東陽的一些只言片語,李常傾知道了現在是明朝弘治年間,當今在位的皇帝是仁宗朱祐樘。
前世為歷史系大學生的李常傾知道了后有些哭笑不得,通曉古今的他回到了明朝,要是沒有一番作為那實屬對不起前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