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巡邏的男人們發現了一個受傷的男人,帶回了村子。
男人的一只腿,被豹子咬斷了。
大家給這個男人吃了一些肉糜,喝了一些水,但是他還是快撐不住了。
這個男人說:他是幾百里外的村子的男人,他從小頑劣,不學人的美德,不學薩烏的美德,卻學習狒狒的生活方式。
他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哈里發”,意思是“狒狒的首領”。
梁旭在這個時代也早就明白了,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中,提到的“哈里發”并不是“國王”的意思,而是“狒狒的首領”的意思。譯者翻譯時候,明顯是故意不翻譯明白的。
包括圣經中的該隱,也不是“有毛”的意思,而是狒狒的意思。
詞源是“該!”這個語氣詞,活該有一部分這個意思。女人們如果看到男人們和狗殺死狒狒,就會喊“該呀!”因為狒狒襲擊女人和孩子是為了樂趣,根本連饑餓都不是!
古代,狒狒是公害,馬猴這種動物,說的也是狒狒。
哈里發繼續說:他成年后,追求一個沙加(少女)而不得,就想侵犯她。
結果被村里人懲罰,把他驅逐了。
他帶著老鼠和狼,去了山林里生活。
他想和狒狒做朋友,可是狒狒卻不接納他,反而襲擊他。
而他討好狒狒的行為,讓他帶著的狼也拋棄了他。
他躲過了狒狒的襲擊,又被豹子襲擊,被咬斷了一條腿,很快就要死了。
他說他真的好后悔啊!
梁旭心中感嘆:人類討狗嫌和性成熟的時間是分隔開的,這個叫做哈里發的男人,其實就是放棄了人性而選擇學習狒狒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同樣的行為,影視劇中,例如《倚天屠龍記》里的宋青書,《神雕俠侶》中的尹志平(或者甄志丙)被一些人總結成人性,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一開始的人類中的罪犯,都是知道自己模仿的是狒狒,是獸性。后來的人,再去模仿罪犯,其實也不是人性,還是模仿狒狒,甚至把狒狒的罪惡放大了。
狒狒是靠欺騙,強迫,虐待其他狒狒實現交配和實現社會地位的動物。
人是通過追求女性實現婚配,通過勞動,分享勞動成功和經驗來實現社會地位的人。
罪犯的行為不是人性,是模仿狒狒或者他的偶像模仿了狒狒。人向人學習,向薩烏學習,人類不會變成罪犯。
罪犯其實就是在人格上退化成狒狒了,那些傷天害理的事叫做“毫無人性”,“滅絕人性”,根本就不是人性。
這個問題在古代中國,古代希臘都是總結得非常清楚的,而且那個時候狒狒也有很多。人們能清楚地認識到罪犯是模仿狒狒。
而在現代社會,人類已經開始從電影,電視劇里總結人性了。可是那是被人為地,別有用心地安排的劇情。
哈里發希望大家可以埋葬他,把他的遺言告訴他的村子。
于是大家按照他的話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