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鋼鐵和棉花
李世民回到內廷,進了立政殿。
皇后在陪著長樂看書,見李世民進來臉色不太對勁,問道:“諫議大夫又說什么了?”
能在朝堂上讓李世民不開心的,也只有魏征了。
李世民說道:“朕懷疑這廝發現了蘇云的事情。”
皇后驚訝道:“為何如此說?”
李世民將剛才朝堂上的事情說了一遍。
皇后想了想,說道:“這話像是在探路,難道真的發現了?”
如果無憑無據,不該說裁縫姓蘇。
李世民說道:“還記得袁天罡的事情嗎?雖說朕拒絕了星云童子,袁天罡下山可能是因為不服氣。”
“但袁天罡按理說不該知道蘇云的事情,但他卻直奔青龍坊,明顯有人給他通風報信。”
皇后點頭道:“皇上覺得是魏征在跟袁天罡暗中勾通?”
李世民想了想,說道:“恐怕杜克明也參與其中。”
最近上朝,總覺得魏征和杜如晦兩個家伙怪怪的,好像知道了蘇云在背后指點。
皇后說道:“看來我們行事必須更加謹慎。”
朝中的大臣哪個不是人精,稍有不慎就會走漏風聲。
李世民點頭道:“不錯,必須小心行事。”
....
...
蘇家莊。
舒舒服服過了一個好年,蘇云打算開始今年的生意。
按照蘇云的計劃,今年要建造煉鐵廠,煉制出好鋼材,制造出火藥,生產火槍。
要想建造煉鋼廠,必須開山挖煤,用煤炭加熱燃燒,木柴的火焰溫度達不到。
同時必須建立高爐和熱風爐,獲得了更高的爐溫,這樣才能煉制出更好的鐵。
蒸汽鼓風機也是必須的,水里鼓風機在關中之地難搞。
看起來只是簡單的煉鐵,其實非常復雜。
從一個零基礎的農業文明上建立工業化文明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從燃料開始,到建造材料,到最后的產品應用,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而這個一整個鏈條,將有蘇云一個人來完成。
坐在房間里,蘇云拿著鉛筆畫圖紙,剛開始建造不了太高的高爐,蒸汽鼓風機一開始無法建造,先用水里鼓風機代替,等有了好的鋼鐵,再建造蒸汽機...
蘇云一個人在房間里一張一張畫圖紙,小倩把吃的東西送進房間里。
就這么一連畫了差不多一個月的圖紙。
....
...
門外,李世民帶著長樂進了蘇家莊。
張珂趕緊報知蘇云。
李世民進了院子,見到小倩出來迎接,卻不見蘇云。
“那小子哪去了?”
李世民問道。
小倩說道:“少爺在房間里畫圖紙呢。”
畫圖紙?
李世民招呼房玄齡,說道:“走,進去看看。”
二人進了蘇云的房間,這里是一間敞亮的書房,窗戶上鑲嵌著玻璃,陽光透進來。
李世民一進來就注意到玻璃窗戶,上前動手敲了敲,驚訝道:“女婿,說你是狗大戶,你還真是狗大戶。”
“這么大一塊水晶,你就用來做窗戶?”
房玄齡跟著摸了摸,感覺像水晶又不像水晶。
“姑爺,您這是什么東西?我看又像又不像。”
房玄齡摸了半天不知道是啥。
蘇云起身伸個懶腰,放下手中的鉛筆和尺子。
“這是玻璃,質地不算太好,我當時做了點,然后沒做了。”
蘇云說道。
當初在莊子里建造了一個玻璃作坊,生產了一些器皿,然后就停了。
“玻璃?琉璃吧。”
李世民從未聽過玻璃,他只知道琉璃。
蘇云不跟他解釋,自己喝了一口茶。
這個月的時間,把圖紙基本都畫好了,剩下就是找工人建造了。
莊子里的鐵匠鋪一直都在,有一百多號熟練工,他們到時候可以作為第一批工人。
蘇云早就打算把大唐工業化,自己想做的事情,會提前培訓好人。
比如高度酒和造紙,都有人能干。
李世民看了半天玻璃,又來看蘇云畫的圖紙。
“女婿,你這圖紙是什么?這個高爐...20丈?”
李世民被圖紙的高爐震撼到了。
60多米的高爐,想都不敢想。
蘇云說道:“對,高度不夠,爐溫達不到,煉制出來的鋼鐵材質不行。”
“這是剛剛開始,后面還會有其他的。”
“先不說這個鋼廠,岳父大人幫我去朝廷走動走動,我要拿到開山挖煤和挖鐵礦的許可。”
在古代,鐵屬于朝廷的資源,開山挖礦必須有朝廷的許可文書。
見到這些圖紙,李世民和房玄齡都激動壞了。
還以為蘇云開玩笑,沒想到是真的。
這么高的高爐,那煉制出的鐵品質肯定高。
“沒問題,你放心,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老丈人給你擺平。”
李世民笑呵呵地說道。
房玄齡感覺李世民在給蘇云打工,讓干啥就干啥。
“還有,今年春耕,我打算在奉天周圍幾個縣種植棉花,發展紡織業。”
蘇云說道。
李世民問道:“棉花是什么?”
棉花的發源地在天竺,此時大唐沒有種植,李世民自然沒有聽過。
蘇云指了指地上一個籮筐,里面塞著一堆棉花,說道:“那一筐就是棉花,你自己看。”
李世民和房玄齡走過去拿起捏了捏,感覺跟柳絮木棉很像。
“這不就是...柳絮?也不對。”
李世民皺眉道。
房玄齡仔細看了看,說道:“不一樣,與柳絮木棉都不一樣,也不像羊毛,這是新的東西。”
蘇云拿出幾匹棉布,放在桌上。
“這種棉花可以種植,產量遠高于絲綢,而且保暖比絲麻好得多。”
“我打算種植棉花,同時開設紡織廠,制造棉布做衣服之類的。”
近代工業的開始,其實是從紡織業開始的。
當時的英倫三島羊吃人、珍妮紡紗機面市,紡織品銷往世界各地,積累了資本和技術,然后才有了蒸汽機和其他。
商業的發展是必須的,蘇云打算從紡織業開始,讓大唐商業化。
李世民拿起棉布試了試,驚嘆道:“入手感覺柔軟,比絲麻都不一樣。”
房玄齡嘖嘖稱贊道:“姑爺,剛作出鴨絨服,你又整出了棉花,你這里好東西為什么這么多?”
鴨絨只能填充做衣服,棉花可以織布,用處更大。
李世民問道:“女婿,你這個棉花又是從哪里來?又是你師父從昆侖帶來的?”
上次的紅薯土豆是,這次的棉花是不是?
蘇云笑道:“岳父大人,這不是從昆侖山來的,這是從天竺來的。”
棉花的發源地在天竺。
棉花和鋼材,這兩樣是推動大唐工業化的前提和關鍵。
只要把這兩個東西做好,再推行商業,那么農耕文明就可以慢慢步入資本工業化。
李世民說道:“天竺還有這種好東西。”
正當他們激動的時候,黃強從外面跑進來,說道:“少爺,出事了,官府的人來我們莊子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