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鄧光耀的話,對方只是哈哈大笑了一聲。
“難道不是嗎?”
“之前的確是,目前我們和一家法甲的俱樂部南錫有過對話,他們希望這個轉會期在我們這邊租借一兩個前場球員。”
“所以,你們要將張存租借出去?”說到這,鄧光耀已經有點不喜。
“對,只是半個賽季,明年6月底租借合同結束,所以俱樂部方面也是想詢問一下球員的意思。”
踱了幾步,鄧光耀再打開法甲積分榜,查了一下,發現南錫目前踢完19輪,只1勝8平10負積11分,在法甲聯賽積分墊底。
“南錫可不是一個好去處,伙計,目前他們成績太差了。”
雖說,法甲聯賽強度上較比甲強上一個等級,張存若是過去能獲得更快的成長。
但目前他的實力,很難在比甲之中立足,再多也就是替補出場,所以委婉地否定這個提議。
當然,再就是奧德赫維里的做法,已經讓鄧光耀對這家俱樂部有點失望。
“先別忙著拒絕,除了這家俱樂部,還有一家丹麥俱樂部也找到我們,他們認可張的實力,希望租借他一個賽季。”
“所以你們才急著過來華夏,打算先取得球員的所有權?”
鄧光耀語氣之中質問的意味十分清晰,雖說他理解這是小俱樂部的生存之道,但張存已在他們那訓練了近兩個月,之前干什么去了?
況且,這樣的事對方應在與其他的俱樂部接觸之前告訴自己,畢竟張存的合同至今為止仍在武漢卓越。
這種操作,在足壇也不算稀奇,只是鄧光耀已經開始不信任這家俱樂部。
繞過球員本人安排租借,這是對球員的不尊重,甚至是對于他實力的侮辱。
“呃……當然不是,我們俱樂部上下都十分看好他的未來。”對方當然聽出鄧光耀語氣中的不快,連忙解釋。
“我的球員目前完全有實力在比甲踢上比賽,希望你們能認清這個事實,他不缺去處!”鄧光耀繼續施壓,他要求對方應給出一個該有的態度。
“是的,我們也了解這個情況,實際上,您誤會了,我們比利時的各級聯賽,只要首發有6名本土球員,就不會限制非歐名額,所以張完全可以留在隊內。”
“我們也想他直接為一線隊踢球,但目前看來,我們的成績不錯,沒必要再賣掉一個中場,然后安排張去上場。鄧先生,請您相信我們的確是希望能達成這次合作的誠意。”
聽到對方解釋,鄧光耀才發現,原來是自己仍沒有了解比利時的球員注冊規則,鬧了個烏龍。
“好吧,我就再相信你們一次,我希望以后我們球員在進行租借前,俱樂部必須提前通知,而且他的薪資不能低于隊內平均水準。”
“OK,合作愉快!”對方已經明白,球員方面的問題已經搞定,只剩下與武漢卓越的交流了。
看來,對方的確是十分看好張存,要不然也不會初來乍到就給他一個隊內平均工資的地位,鄧光耀掛了電話后想到。
三天之后,這次球迷們發現,嶺南體育報上多了一個旅歐專欄,一開始他們并不在意。
看到‘華夏雙子星閃耀比甲’,這個浮夸的標題后,懷著一份當是三流段子去看的心態繼續閱讀。
男足缺席奧運,是全國足球人值得反思的問題,無論是教練、足總、各俱樂部、球員,甚至是我們的球迷。
在這個夏天,兩位懷著足球夢想的少年,在經紀人的建議下,遠離了父母的羽翼,分別加入了兩家比甲中下游球隊,追逐屬于自己的夢。
16~7歲我們都在干什么,或是小心翼翼地揣摩喜歡的女生她的愛好,或是在學校的角落偷偷摸摸抽煙,或者是在討論月考的成績,又或者直接迎來朝七晚九的流水線生活……
16歲成為比甲俱樂部首發前鋒,12場12球是徐鈺銘數年如一日不懈努力的回應,他用雙腳告訴世界,足球場邊不應該少了華夏球迷歡呼。
13場1球2助攻6次封堵必進球,17歲的姚大兵用雙腳告訴比利時,他來了,就是為了當球隊的定海神針。
比甲第12輪……
第13輪……
略……
2013年1月20日,鄧光耀旗下球員,首次通過正式媒體進入了公眾眼內,并小有名氣。
同一天,鄧光耀再次離開,登上了前往比利時的客機,這次他帶上了汪錦英過去熟悉工作環境,同行的還有奧德赫維里這次過來與武漢方面洽談的團隊。
到比利時的時候,這邊還是十一點,一行人直接到了哈維里鎮,奧德赫維里方面希望張存能盡快在合同上簽字,為此不惜在簽字費上也作出了讓步。
姚大兵、張存都是1月份出生,到2013年已滿18歲,所以,他們在法定意義上都是成年人了,合同方面也就無需監護人簽字了。
當然,作為經紀人,鄧光耀肯定是要認真看過合同,確認沒有問題了,才會建議旗下球員簽約。
最終張存以25萬歐身價從武漢卓越轉會至奧德赫維里,他獲得了一份稅前4000歐周薪合同,簽字費4萬歐,鄧光耀認為,張存的能力足夠配得上這份合同。
當然,這次轉會,鄧光耀允許了嶺南體育報對此進行報道,事因他認為只要球員實力足夠,就不怕國內球迷挑剔的目光。
第二天,嶺南體育報便將這個消息作為頭條面板,上面也粗略宣傳了作為經紀人的鄧光耀對球員成長的幫助,以及在這次轉會中的作用。
武漢卓越方面同時也在俱樂部官網更新了轉會動態,之所以他們如此配合,當然是因為這或者在未來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知名度。
可笑的是,他們俱樂部高層甚至連這個球員是誰也沒有什么印象,一聽到以后或者能與歐洲的俱樂部有更密切合作后,直接不顧青訓教練勸說,便同意了奧德赫維里的轉會要求。
用他們的話,一是能制造俱樂部的知名度,二是能牽上歐洲的人脈,三是人家給的培養費也不少了,用一個沒有出場過的年輕球員,換來近200萬,這買賣也是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