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花樓內。
一眾鶯歌燕舞濃妝艷抹的女子在樓上樓下走動,甚是熱鬧!
推杯換盞的猜拳聲,各種壞笑聲不絕于耳!
二樓的廂房內,幾個自詡為風流雅士的中年人正在相互吹噓!
“朝堂之上,若論聰明才智,李兄當屬第一!連天子都敢訓斥,還不帶臟字,真是高人啊!”
主位之人受到吹捧,趕忙擺擺手:“兄弟們抬舉李某人了,李某只是就事論事而已,豈敢稱高人啊?哈哈!”
“若不是蒙古王子暗中支持,李兄也不敢有這么肥的腰啊?”
“哪里哪里,幾日前險些成功,只是王子手下人建功心切,失了手,噓!不說此事了...”
百花樓里,喝酒之人赫然是御史臺中的一班官吏,主位就坐的就是御史都尉李良成。
此人是弘治十一年進士,在京城為官多年。
此時他們大多人都已經喝的差不多了,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李良成又喝了兩杯,也有些飄飄然,繼續說道:“莫說是王子支持,就是不支持我,我也敢訓斥當今天子,他剛剛登記,我視之為三歲孩童!”
另外在一起的幾個士大夫也相互吹捧起來:“李大人武功蓋世,智謀雙全,乃我大明朝之脊梁,我朝若沒有李大人這樣的人物,恐怕早就分崩離析了,李大人真乃我大明朝頂梁柱也!”
樓閣外面,一襲錦衣華袍的才子,記錄下剛才所有人的話。
只是,在揭露衣襟時,露出西廠的牌子...
“真是好大的口氣,看來劉瑾的死并沒有震懾到朝廷文臣,視陛下為三歲孩童,真是狂妄!”
這位西廠密探詳細記錄著這些士大夫的聊天...
當李良成和這群江南士大夫醉酒之后,西廠密探悄悄離去...
養心殿內。
朱厚照痛罵了李東陽和謝遷,心中的火氣稍微消除了些。
李東陽和謝遷同時如醍醐灌頂一般,清醒了不少,立刻派人把內閣所有的奏折,全部抬到養心殿,事無巨細。
他們已經意識到天子已經不是孩童,天子的皇權意識已經覺醒,他們再也不能把天子當做當年那個只喜歡騎馬打仗的少年。
朱厚照起身,喝了碗剛剛送來的桂花蓮子羹,開始翻閱錦衣衛送來的密折。
當朱厚照打開第一份密折時,目光中充滿了殺意。
江南士大夫竟然敢在百花樓妄議天子!
竟然口出狂言!
還暗通外族,刺殺朕!簡直大膽包頭!
......
翌日清晨。
朱厚照在宮女的服侍下,換好了朝服。
三日一朝的規定是正德皇帝登基之日定下的規矩。
他要像他的父親弘治皇帝一樣,做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他時時告誡自己,要勤政,否則皇位都有可能保不住!
早朝時間。
文武百官早早聚集于午門外!
嗚嗚嗚--
號角聲響起,午門大開。
文武百官列隊入朝,走過金水橋,入宮時,百官都不得喧嘩,不得咳嗽,旁邊就有專門的監察人員記錄著這事。
朝堂內,文武百官拱手參拜:“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平身!”
朱厚照端坐在乾清宮龍椅之上,俯視大殿內的文武百官。
身邊的近侍太監上前高聲宣道:“今日有本奏來,無本卷簾退朝!”
太監的話音剛落,刑部尚書俞茂生出列奏道:“啟稟萬歲,臣有本要奏!”
朱厚照看向刑部尚書,開口說道:“準奏!”
“啟奏陛下,原司禮監太監三品掌印太監劉瑾已伏法,但與之為虎作倀之人還未全部伏法,刑部抄出劉瑾在京城家常九處,名下良田三千畝,小妾十五人,共抄出白銀九百萬兩,黃金三千兩,各種奇珍異寶古玩字畫上千件...”
“劉瑾于先帝四年做掌印太監,至今十四年,貪污受賄謀害忠良四十三件,臣已經將劉瑾所有罪狀如數記錄于奏折之上!”
刑部尚書話音剛落,滿朝文武百官群情激奮,眾多御史臺紛紛出言參合。
大殿之上,朱厚照臉色變得愈發陰沉,他當然知道劉瑾貪墨,但他萬萬想不到此人如此狼子野心,貪墨白銀數字之巨大,令人駭人聽聞!
要知道,父親弘治皇帝在位期間,素以簡樸治天下,每年年稅也只有四百萬之多,最終存入到國庫里的真金白銀,扣除每年軍餉,賑災,建設之外,落下的也不到一百萬兩白銀。
劉瑾貪墨的款項,竟然相當于整個大明朝九年的財政收入!
普通的五口之家,有二十兩銀子,就可以勉勉強強度日。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五十里銀子的。
九百萬白花花的銀子,足夠支援西北,能將西北防線建設的更牢固!
“陛下,臣等建議徹底肅清劉瑾這等禍國殃民的人!”
朝堂之上,群臣義憤填膺!
朱厚照臉色鐵青,抬抬手,近侍太監當場宣布:“肅靜!”
朝堂內,頓時安靜下來。
他知道,殺人是沒有用的,自己的先皇,洪武皇帝朱元璋殺人那么厲害,天下的貪官還是沒有殺盡!
這根本就不是人的問題!
“將奏折呈上來!”
“遵旨!”
近侍太監走到刑部尚書跟前,拿著一個長方形托盤,將奏折安放在托盤內,呈交到朱厚照面前。
朱厚照打開刑部奏折,一排排觸目驚心的貪腐數字,讓朱厚照的怒火,愈發燃燒!
一個又一個宦官的名字出現在他的腦海!
啪!
朱厚照將奏折重重的摔在面前的龍案上。
“劉瑾貪墨的銀兩何在?”
“啟奏陛下,全部按照刑部規定,封存于府庫之中!”
“嗯,暫時封存好,劉瑾余孽盡管捉拿歸案!”
“遵旨!”
此時,大殿之上文武百官皆沉默不言,所有人都感覺有一種巨大的壓迫感。
因為在站的,不免有與劉瑾交好過的人。
內閣首輔李東陽,次輔劉健,還有好幾個大臣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來了,這一次刑部尚書奏折,是經過內閣審批的。
自從劉瑾被腰斬之后,他們都看出了陛下懲治閹黨的決心,于是便有了這篇奏折。
在他們看來,正德皇帝比弘治皇帝要更有決心,殺伐果斷。
從腰斬劉瑾的事情看來,正德皇帝是能夠做出一番豐功偉業來的。
這件事上,他們仿佛也看到了大明帝國在正德皇帝手中,將會繼續輝煌!
這只是個開始,真正的暴風雨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