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張昊便又看向兩根玉柱,只見右側玉柱從上到下寫著一排龍飛鳳舞的大字“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左側的玉柱上卻是空空如也,張昊一怔,隨即似乎明白了什么,當即微微一笑,對辛佑音說道:“這是要考校楹聯吧。”辛佑音也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的確是考校楹聯,道友若是能對出下聯,便可通過此關,直接上二樓了。”說著伸手指向通向二樓的入口,只見那入口處籠罩著一層光罩,將入口遮擋得嚴嚴實實。
辛佑音又指向案幾上的筆墨,說道:“案幾上的硯臺乃是千年寒玉制成,能保持其中墨汁數百年不干涸,道友若是想出下聯,可用筆墨在左側玉柱上直接書寫即可。”
張昊聞言一笑,卻不露聲色,實則內心著實欣喜,記得自己上一世也曾對癡迷于楹聯,著實看了不少與楹聯相關的書籍,心中更是記下了許多著名的楹聯,當下走向案幾,提起毛筆,在硯臺中蘸了蘸墨汁,然后走向左側的玉柱,然后抬手寫了起來。
唰唰唰,九個大字出現在玉柱之上,然后張昊昂首看了看,辛佑音輕聲念道:“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好工整的下聯。”說罷,看向張昊,張昊則微微一笑。
便在此刻,左側的玉柱突然光芒大盛,隨即一聲悠悠的鐘聲從塔頂傳了出來,而籠罩通往二層的光罩上面則出現了如同漣漪一樣的波紋慢慢蕩漾開來,隨即整個光罩消失不見。
張昊放下毛筆,負手而立,對辛佑音說道:“這是通過了吧。”辛佑音微微吃驚地看了看張昊,說道:“是的,張道友可以直接前往第二層。”此刻辛佑音內心卻是無比驚訝的,司空院長在此閉關百余年,也有不少人來求見,也曾經有人通過第一關的考驗,但無一不是思忖良久后才通過的,如張昊這般片刻之間便對出下聯的還是第一次,著實讓她驚訝。
張昊舉步向二層走去,辛佑音跟隨其后,上得學思塔二層,張昊發現這第二層和第一層的布置幾乎完全相同,除了面積大小有所區別之外,其他均無區別,依舊是兩根玉柱,玉柱中間放置著一張案幾,案幾上是筆墨,張昊看向辛佑音,辛佑音笑道:“不妨告知張道友,這學思塔一到五層的考驗均是楹聯,五層之上乃是考校詩詞。”
張昊聞言點了點頭,抬頭看向右側的玉柱,只見上面寫著十一個字“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張昊心下大定,這上聯頗為巧妙,以梅花竹葉來形容雞犬印在霜橋上的腳印,頗為形象,但難度不小。
辛佑音見狀微微一笑,這第二層的對聯百年來不知道難倒了多少博學之士,今日看這張道友能否順利通過。
張昊注意到辛佑音的表情,心下暗笑,當下走向案幾,提起毛筆,蘸滿了墨汁,然后走向左側玉柱,頃刻間,十一個龍飛鳳舞的大字一蹴而就。
辛佑音有些呆滯,不自覺地念道:“燕鶯穿繡幕,半窗玉剪金枝。”
辛佑音吃驚地看向張昊,這學思塔二層的楹聯上聯相當巧妙,辛佑音估計張昊即使能對上下聯也需要許久,沒想到頃刻之間張昊便對上了,并且無比工整,并且意境絲毫不輸上聯,要知道以往也有人用時良久對出下聯,但無論是意境還是工整程度上都較之上聯差了許多,只不過算是勉強過關而已。
便在此刻,又是一聲悠悠的鐘聲傳了出來,通往三層的光罩隨即消失不見。
在第一聲鐘聲傳出的時候,可以說浩然書院的學子們沒有感到驚奇,百余年來,前來闖關的修士著實不少,順利通過第一關的也是不少,因此第一下鐘聲傳出并不讓人奇怪,但今日卻不同,卻是因為從第一聲鐘聲到第二聲鐘聲間隔實在是太短了,以往的第一聲鐘聲和第二聲鐘聲之間至少間隔幾個時辰甚至數日,而近日這兩聲鐘聲的間隔卻只是片刻之間,著實引起了全院師生的關注。
對于鐘聲引起的轟動和關注張昊無從得知,他只是緩步向第三層走去,辛佑音緊隨其后,雖然她仍然是波瀾不驚的樣子,但內心深處著實被這突然到訪的張道友震驚到了。
第三層,張昊方一到達,就發現這第三層的布置仍是與第一二層一般無二。
張昊抬頭看向右側的玉柱,上面只有七個字“煙沿艷檐煙燕眼。”張昊眉頭微蹙,這一聯較之第二層的難度似乎增加了不少,楹聯中的七個字同音不同韻,卻巧妙地刻畫出這樣一幅畫面,煙沿著艷麗的屋檐熏了燕子的眼睛,七個字的運用當真是巧妙至極,張昊忍不住大聲叫好起來。
辛佑音見張昊似乎很是為難的樣子,說道:“張道友,百年來來此闖關的修士頗為不少,通過第一二層的也有不少人,但基本都在這第三關被難住了,還從未有人闖過第三關的。”言下之意是張昊闖不過這第三關也不必氣餒,至今沒人闖過呢。
張昊聞言笑了笑,辛佑音話里有話,他自然聽的出來,當即說道:“這第三層的楹聯難度可不一般。”
辛佑音點了點頭,卻又吃驚地看向張昊,因為她發現張昊走向了案幾,拿起了毛筆,蘸滿了墨汁,然后走向左側的玉柱,然后沒有絲毫猶豫地寫下了七個大字,然后背負雙手靜立不動。
辛佑音抬頭望去,表情呆滯地念道:“霧舞吾屋霧物無。”隨即大聲喝彩起來,這下聯較之上聯毫不遜色,說的是霧氣在我屋里舞動遮住了屋里的物品,以霧對煙,當真是絕對。
辛佑音滿臉激動地看向張昊,心下很是佩服,這第三層的楹聯出現百年了,還從未有人對出過下聯,沒想到今日這張道友給了自己驚喜,此人當真是有大才,辛佑音更是覺得浩然書院似乎都未有過如此人才,書院中不少人都覺得當世英才均在浩然書院,當真是小看了天下豪杰。
第三聲鐘聲悠悠傳出,吃驚的不僅僅是辛佑音,還有全院的師生,書院中百余名老師以及數千名學子都不約而同地向學思塔方向望來,更有不少人向學思塔聚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