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大明萬歷帝國

第九章 內閣三張

大明萬歷帝國 槊定 2778 2021-06-28 07:38:17

  朱翊鈞現在身體強壯了許多,不近女色、不飲酒、少肉、少鹽,每天躲在房間里做俯臥撐,偶爾踢踢踢。

  有些奏折還有原來的旨意,看著就讓人生氣。

  二月二十八日蠲免兩淮鹽場逋課二十八萬七千五百引,也不知道是誰提議的,反正是朱翊鈞給巡鹽御史下的旨意。

  天下最大的笑話,給鹽商免稅,萬歷六年太常庫,鹽稅為一百二十八萬兩。

  大明《綱鹽制》:持鹽引商人按地區分為十個綱,每綱鹽引為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銀三兩,計每引鹽六兩六錢四稅。

  兩百萬鹽引,最少收鹽稅一千三百二十八萬兩銀。

  萬歷六年太常庫只收一百二十八兩,相差十倍還要多,今年二月還蠲免二十八萬七千五百引鹽稅。

  這是不是有些貪得無厭了?

  “到底是張居正,還是張四維,或是申時行,還是他們三個合謀?”朱翊鈞在腦子里想。

  “張鯨!京城現在鹽價多少?”

  朱翊鈞想知道,他們到底貪了多少?

  “皇爺,京城鹽價一百二十文。”

  “別糊弄朕,民間買一斤鹽多少文錢。”

  “京城百姓買鹽最少要兩百文,鹽店大多開在縣城,購買一次鹽很不容易。”

  大明太監都是來自民間,一類是家里活不下去了,送到宮里來,賺一些錢,貼補家用,還有一類是想要光耀門楣,這類幾乎都是家里男丁眾多,老大送到宮里來,其余男丁拼命讀書,想借著宮里的勢力,在科場博一功名。

  他們都是苦命的人,朱翊鈞原本不想加害他們,奈何宮里太危險,朱翊鈞隨時可能丟了性命。

  武宗例子擺在前面,不可掉以輕心。

  要是劉錦還活著,武宗不至于落水后,馬上暴斃而亡!

  朱翊鈞簡單算了一筆賬,大明現在人口最少一億五千萬,其中隱戶人口最少一倍多,這些都是人口稅鬧的。

  每人每年四斤鹽,古代鹽要比現代人吃的多,因為古代鹽里雜質太多,沒有加碘,人們吃的鹽也比較多。

  朱翊鈞想想又不對,大明邊境貿易鹽也是大宗貨物,實際每年走私鹽最少兩億斤。

  海上和陸地,大明向外出口鹽都是大宗貿易,具體有多少鹽,根本就找不到奏折和賬簿,朱翊鈞只能憑空猜測。

  大明一兩銀子兌換八百文錢。

  民間鹽價最少要一百文。

  鹽商賣鹽可得七千五百萬兩銀子。

  這還不算走私鹽。

  朱翊鈞看《典章制度》,北宋鹽稅每年兩千多萬貫,高峰時甚至超過三千萬貫。

  大明一年一百多萬兩鹽稅。

  大明人口土地都比北宋多,這讓朱翊鈞不知道說什么好。

  文官貪腐嚴重,武將和勛貴更甚,宮里太監也參與其中,甚至后宮娘家人都跟著貪污,這讓朱翊鈞怎么處理他們?

  把李太后父親砍了?

  還是把開國功臣砍了?

  靖難功臣肯定也參與其中。

  要是把他們全砍了,誰還為老朱家賣命?

  甚至老朱家自己人都參與其中,朱翊鈞肯定各地藩王也在走私鹽。

  這真是只有皇帝和百姓受苦。

  嘉靖七年張璁在的時候鹽價還七到十文一斤。

  嘉靖二十一年就漲價到二十五文一斤。

  隆慶二年漲價到五十文一斤。

  現在最少一百文一斤。

  大明鹽價最便宜時的景泰年,當時鹽價不到兩文。

  嘉靖初胡廣災荒鹽價也不過二十文一斤。

  大明現在一兩白銀可以買兩石大米,兩石為三百四十斤,一斤大米兩文三。

  谷賤傷農,百姓種地換生活用品太貴。

  鹽價太高,百姓很快就吃不起鹽了。

  “皇爺,閣老們到乾清門了。”

  “好,朕知。讓閣老們到西暖閣。”

  朱翊鈞脫下便服,換上常服。

  “臣等拜見今上!”

  朱翊鈞點點頭,孫得勝給張居正、張四維拿椅子。

  “今上圣體康復,臣無憂已。”張居正見朱翊鈞氣色好了些,很是高興。

  “朕御極以來,勤政親賢,每日只睡兩個時辰甚是勞累,以后要多養養。”

  張四維坐在椅子上偷瞄張居正,想聽他如何勸今上,這些年今上確實很少休息。

  “今上當以國事為重!今上龍筋虎骨,偶有小恙,多養時日便好。”

  看來張居正還是想管著他。

  “張閣老,朕絕非偷懶,明個十五大朝會,朕自會去皇極殿。”

  “臣沒有逼迫今上,要是今上還沒有修養康復,可多養些時日。”

  張居正連連解釋,現在他權力正盛,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

  “好了!不說這個。”朱翊鈞擺了擺手,打斷張居正的解釋。

  “近日朝堂有何事?”朱翊鈞看著張居正和張四維,有事奏折他都看過,屬于沒話找話。

  “應天府尹方良曙,請求致仕,折子已經到內閣,還請今上批閱。”

  “方良曙今年高歲?”朱翊鈞問張居正。

  “正德十年生人,今年剛好六十有五。”

  “準方良曙致仕,張鯨從內庫撥一百五十兩白銀,賞賜給方良曙回鄉路資。”

  六十五歲老頭,讓他繼續為大明賣力,朱翊鈞也于心不忍,賞賜一筆銀子,以示辛勞。

  “奴才遵旨!”

  “臣等遵旨!”

  “張閣老還有何事?”

  “今上,臣最近聽到一個傳聞,

  太倉王錫爵的次女,坊間傳聞乃神仙轉世。”張四維開啟八卦模式。

  朱翊鈞有些想笑,內閣輔臣居然也喜歡聊八卦。

  “哦…,說來聽聽?”

  “王錫爵次女名叫:王燾貞,嘉靖三十七年生,幼時,就與尋常女子不同,喜歡寫符念經,曾許配給昆山的徐家子,還沒有嫁過去,夫君就暴病而亡!”

  “此后潛心修道,自號:曇陽子,王世貞也拜在她的門下,為她寫了《曇陽大師傳》,聽說她可以

  辟谷,她父王錫爵也拜她為師。”

  這不是女騙子嗎?

  未婚夫暴斃,肯定受到打擊了,索性開始裝神弄鬼,可以修道成仙,“老道士”早就飛升了,還用的著當皇帝。

  “內閣下旨訓斥王錫爵和王世貞,子不語怪力亂神,何況儒家弟子乎?”

  王世貞拜女騙子就算了,王錫爵當父親的也跟著拜,這太不像話了。

  “臣遵旨!”

  張四維臉憋著通紅,他沒想到今上會如此反感這事:“臣遵旨!”

  “張閣老,申元輔去南京監管修繕孝陵,內閣現在就你和張元輔,朕不忍見你等整日操勞,朝廷有何人選可進內閣?”

  朱翊鈞想要海瑞進京,就要先給張居正甜頭嘗嘗,不然他肯定不會同意。

  “戶部尚書張學顏實心用事,可堪當大任。”

  “張元輔你也是內閣大臣,你說說看?”朱翊鈞沒有直接答應,張學顏是張居正的人,他要看張四維有何反應。

  “張學顏可堪大用!臣沒有意見。”

  看來張四維還是不敢和張居正正面碰撞。

  “好啊,朕認為這是吉兆。”

  “今上吉從何來?”張居正拱手問朱翊鈞。

  “宣宗時內閣有三楊,朕的內閣有三張呀!前有仁宗和宣宗的《仁宣之治》,現有先帝和朕的《隆萬新政》,兩位閣老,這難道不是吉兆嗎?”

  朱翊鈞這一番解釋,讓張居正和張四維豎起大拇指,不僅夸了他們,還夸了先帝和自己。

  張居正感嘆:今上是真的長大了。

  “臣等恭賀今上!”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接受他們的恭賀。

  “張閣老,朕想調海瑞和龐尚鵬進京,你怎么看?”

  “今上,海瑞和龐尚鵬都賦閑居家,兩位原朝廷重臣,有何理由進京?”

  朱翊鈞停頓了一會,看著張居正說:“朕想見自己的臣子,這個理由行嗎?”

  朱翊鈞這番操作,讓張居正和張四維摸不著頭腦,先是讓張居正舉薦閣臣,最后又招海瑞、龐尚鵬進京,現在今上想見自己的臣子,張居正沒有理由不讓見。

  西暖閣鴉雀無聲,張居正和朱翊鈞都尷尬異常,張鯨這時出來打圓場:“皇爺,該用藥了。”

  “好,閣老們退下吧,朕該吃藥了。”

  “臣遵旨!”

  “臣告退!”

  張居正和張四維出去以后,朱翊鈞嘆口氣:“這張先生,還是很懼怕海瑞的嘛…!”

  張四維已經同意海瑞進京,他現在需要援手。

  張居正離開也沒同意。

  朱翊鈞手握皇權,有天然優勢,這也由不得他張居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伊宁市| 揭西县| 十堰市| 武清区| 获嘉县| 萨嘎县| 顺平县| 玉田县| 泗洪县| 洛扎县| 娄烦县| 叶城县| 浑源县| 绥棱县| 运城市| 玉龙| 历史| 黄大仙区| 贵德县| 荔浦县| 莒南县| 峨山| 延长县| 梁河县| 三门峡市| 武定县| 乌鲁木齐市| 清涧县| 铜鼓县| 历史| 石城县| 竹北市| 富阳市| 宣汉县| 酉阳| 灵宝市| 铜川市| 镇江市| 谢通门县|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