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飯點過后,北京城天空上一如既往的飛翔了成群結隊的白色鴿子。嗡嗡的鴿哨聲音響徹在宮城內外的四方角落,吵得人久久不能午休。而在皇城邊上的衙門里,那副紅漆黃釘的正門早已打開。
屢屢有清風拂過,門頭上兩只白色燈籠也跟著搖擺,上面“都察院”三個黑色字跡尤為清晰可見。至于明亮寬敞的堂內,兩邊分坐著身穿大紅色和深紫色的官員。
他們無一不是臉色嚴峻,有的手里還懷抱著一封小小的奏章。多數是《駁逆臣張居正疏》,《考輔臣新政疏》這一類尖酸刻薄的題目,但大多數人還是兩手空空,有些不自在的扣了扣脖子靜靜等著。
“申閣佬怎么沒來?”剛要步入大堂的張四維發現屋子里雖然已經人滿為患,但卻搜索不到另一位閣員的身影,因此頗有些不滿的質問王繼光。
王繼光生怕擾了堂上諸公,湊近后小聲小氣的回答:“申閣佬昨日向吏部報了病假,估計現在還在屋里歇著呢。”
“哎……不等了!”張四維憤恨的甩了一下袖子,昂首闊步走往最里面的大案。
見到次輔從自己身后往前走,剛剛還無精打采的御史言官們瞬間挺立起自己的腰桿。人群中嘩啦嘩啦的衣服聲音此起彼伏,偶爾伴隨窸窸窣窣的低語聲。
“各位,皇上還沒決定內閣由誰當家。由我先代行首輔的職權,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就先報一下。小事就在這里解決,如遇大事就寫成奏疏呈交到宮里。”張四維站在案桌前,雙手扶著桌面,聲音洪亮的打了個開場白。
此話還特意強調了內閣當家的問題,在座的那些個御史們自然心里會盤算。今天與其說是解決都察院的問題,倒不如說是怎么清算張居正之前犯下的那些事。
人群似乎有些沸騰了,張四維眼見蠢蠢欲動的他們,又猛烈的拍了幾次桌板說道:“都肅靜!秉公執法,這是都察院的職責,有沒有誰先報的?”
御史們又有些躊躇不決,以往第一個先報的人,都有定性質的作用。只要第一個人說了,那么其下那些人的話也都會八九不離十。關鍵是這個頭不好開,畢竟誰也不愿意在這個時候冒尖,成了自然是功臣,不成那就是挑唆致使者。
“我有報!”等了許久,其中一個御史突然站起身來,高舉著手里的奏疏吶喊。
王繼光偏頭望向他,原來是江東之,臉上滿意的露出笑容說道:“江御史所報何言?”
“閣佬,張居正目無王法,殘害御史同僚。因奪情一事,牽連的御史就達數十人。如不撥亂反正,都察院以后又怎么能行使督查百官的職責!”
江東之的話剛說完,鄰座上的浙江道監察御史雷士楨馬上附和道:“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以后干脆把都察院和御史都送出城得了,免得阻礙那些人高升!”
他的這句抱怨話,雖然聽上去有些扎耳朵。但效果卻是很足,那些沉悶了很久的言官馬上就爆發出來,三三兩兩,交頭接耳的議論張居正生前做過的那些霸道事。
“都安靜!”張四維再次聲明堂上紀律,轉而對江東之說:“你可有證據能證明?”
這猶如審判的話語在江東之聽來卻并無不妥之處,或許他心里早已把今天中午的這場會議看作是對前首輔的批判。所以也就更加大膽的說:“這里有南京都察院同僚上的奏疏,郭維賢僅僅是替反對奪情的官員鳴冤。卻不想就因為這封奏疏被張居正遷怒,后馮保在張居正的授意下加害這位御史。致使郭御史被連降兩級官俸,發配到偏遠地區當個縣丞。”
說完,江東之大步流星的走到案前,呈上了手里那封沉甸甸的奏疏。張四維慢慢翻看,其奏疏題目為《乞矜宥言事諸臣以全臣節疏》。
這封奏疏寫于萬歷九年九月三十,其中幾段文字引起了張四維的注意:
亦乞圣慈概覃洪恩,盡行矜宥,庶蕩蕩堯天,無不蒙施之物,而士君子之正氣,因是以發舒,國家之元氣培之永永矣!
好一個君子正氣,張四維不禁在心里由衷感嘆。整本奏疏雖然是替吳中行,趙用賢,鄒元標等人鳴不平,請皇上寬容處理幾人。實則一語道破國家社稷與君子大臣的道理,所謂君子的氣節就是國家氣節的延伸,只有人人都做到正氣藏于心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如此深明大義之人,卻被貶官,不得不說是朝廷的損失。
“還有誰,你們都報上來!”張四維將這封奏疏放回桌面,繼續詢問下面的人,不過明顯能看見剛剛還嚴肅的神情已經有不少松動。
有人開了個頭,另一邊的楊四知馬上站起來發言:“我有報!張居正之所以能把持朝政數十年,在宮里和堂里飛揚跋扈。原因就出在惡監馮保身上,他一手操控東廠,鬧得朝廷上下雞犬不鳴,不服此二人者都被二人加以陷害。”
“我也有報!馮保獨斷專權,玩弄皇上和大臣于手掌之間。犯下了十二條大罪,這樣的人不逐出皇宮,難以還我大明朝一個朗朗乾坤!”緊隨其后的是李植。
這話張四維都全部聽在耳朵里,但又問:“可有奏章上報?”
李植聲音小了點,回話道:“今早過來的太匆忙,我們幾個都沒來得及寫。”
張四維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發出一聲“哦”就沒有多說什么。畢竟皇上今天早上才給的謚號,他們來不及寫文披露馮保的罪行倒也正常。
至此,御史們紛紛上了自己的奏疏以表明身份,但奇怪的是,一直跟在身邊做事的王繼光卻不言不語。
“王給事有沒有什么要說的?”張四維一遍一遍看完臣工們的奏疏后,突然扭頭問話。
“下官不敢妄語,可堂上的各位臣僚如此揭露張首輔。倒是讓下官感到有些后怕!”似乎早就料想到自己的座師會有如此一問,因此王繼光說話的語氣也很沉著穩定,就像是預先編排好的那樣。
“后怕個什么?”張四維接著問。
然而王繼光卻答道:“朝廷出了這樣的丑事,下官以為其責任不應全部歸結于張首輔一人。試想,如果不是潘晟點了他當進士,那么今天這些事會不會就能避免了呢?”
此語立刻驚醒夢中人,義憤填膺的御史又都贊成王繼光的看法。如果不是潘晟點了張居正,哪里還會鬧出這些丑事?如此看來,這個潘晟空有一身文采,但卻毫無德行。
于是,他們又把激烈的言辭轉移到潘晟身上,指責他無德無行。
至于張四維則是沒有接話王繼光,大概他心里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所有人說:“你們都靜一靜,把你們要報的那些事今晚都寫成奏疏,明日轉交皇上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