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不全是粗魯與卑鄙,有時的戰爭會打的精準、迅捷、優雅而充滿美感,這就是指揮的藝術。
而在廣闊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美妙而寒冷的冬日為整個大地帶來了銀裝素裹的勝景,白茫茫的一片,好似在預示著這是一處注定要載入歷史的舞臺。
很快,轟鳴聲打破了白雪世界的寧靜。
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黑線,以兩艘陸地艦為首,大批的裝甲部隊呼嘯而過,天上的偵察機以特定的頻率從陸地艦上起飛、降落,一切都是最標準的進軍、偵察流程,絲毫沒有出錯。
“這該死的鬼天氣!”革命軍士兵們即使坐在戰車里也不由得罵道。
他們明面上罵的是天氣,實際上卻是罵這連綿不絕仿佛永無止境的戰爭。
在地球聯邦成立37年,戰爭仿佛就要分出勝負了,革命軍集結了上百萬的部隊,準備大舉進攻政府軍的老巢歐洲,如果獲勝,那么戰爭就幾乎結束了。
政府軍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政府軍也集結了實力相當的軍隊,要在西西伯利亞平原跟革命軍一決雌雄。
這一仗對所有人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革命軍贏了,就可以讓革命的火焰席卷整個大陸。
政府軍贏了,那戰爭還將無休止的進行下去。
誰都想獲得勝利。
包括政府軍方面的總指揮波列諾夫,還有革命軍方面的總指揮霍夫曼。
他們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兩個人都聽說過對方的名字,畢竟都是戰場老將,這場戰役對于雙發來講,都是必勝的戰役。
不過雙方卻采用了不同的戰術。
霍夫曼采用的是中規中矩的推進戰術,也就是分了前中后三個部隊,可以互相掩護,哪一方部隊遭受襲擊,其他部隊都可以進行救援,而且進可攻,退可守,是標準的推進戰術。
波列諾夫使用的是他鉆研十余年的戰術,但是他以前從來沒用過,因為他是防區司令,平時只做防守就行,但今天注定不是一場攻防戰,而是硬碰硬的遭遇戰。
甚至雙發早就接到了消息,偵察到了對方的行進路線,經過估算,雙方碰頭的位置大概就是當前的地點。
霍夫曼在中軍的陸地艦指揮室里不斷地收到戰報,甚至偵察機都已經與對方的偵察機交鋒了,但是卻一直沒有發現對方的部隊影子。
這讓霍夫曼很疑惑,因為敵軍肯定就在附近。
到底在哪里?
“總指揮,最新戰報,我方后軍發現了敵方陸地艦。”一名革命軍軍官站得筆直跟霍夫曼報告。
霍夫曼點點頭,原來如此啊,想要偷襲后軍。
但他絲毫不擔心,后軍可是有兩艘陸地艦的,敵方想要一時半會拿下來,不可能的。
他甚至還有心思命令前軍和中軍停下來等一會,這是想要看看對方有沒有別的戰術,等了十幾分鐘,他收到了消息:對方的兩艘陸地艦,主動發起了進攻。
霍夫曼若有所思,誘餌嗎?
他吃定了,因為開戰前他就收到了情報部門獲得的準確信息,敵方部隊的實力大體上與他們相仿,而政府軍的陸地艦就那么多,配合其他各處戰場上的政府軍陸地艦數量推算。
現在波列諾夫的陸地艦大概也就六七艘。
而自己有七艘,那怕什么,大不了兌子,就是吃下對方的兩艘陸地艦,自己也損失兩艘。
他甚至能猜出對方的意圖,等自己回頭支援后軍的時候,敵方主力一定會突然出現,進攻自家的前軍。
這都不是問題,他已經下令前軍擺出防御陣型,只需要死命拖住對方就可以,等他吃掉了政府軍的誘餌,再回頭反包圍了對方。
這就是標準戰術的好處,進可攻,退可守,很難找到什么弱點。
整個中軍在霍夫曼的命令下動了起來,準備支援后軍,吃下波列諾夫的誘餌。他本人則是緩緩坐下來,喝了一口手下泡的咖啡,幾百萬的大軍交戰,不是一時半會能分出勝負的,有時候交戰幾個周,幾個月都有可能。
中軍移動了很遠的距離之后,霍夫曼又收到了戰報:前軍發現敵方陸地艦三艘,并附帶大量地面部隊。
霍夫曼沒有絲毫慌亂,跟他猜的一樣,敵方果然抱著這樣的打算,想要吃掉自家前軍。
要是現在來一個年輕的將領,估計就中招了,一般的將領此時肯定抱著一種想法,后軍跟對方勢均力敵,此時應該去支援前軍,因為前軍劣勢。
這樣的話,浪費了大量的行軍時間不說,霍夫曼基本可以肯定對方還有一兩艘陸地艦埋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就為了拖住他們。
所以霍夫曼也打算打一個時間差,快速回頭剿滅了政府軍進攻他們后軍的兩艘陸地艦,然后中軍去踩對方的埋伏,后軍去支援前軍,畢竟前軍是防御陣型,應該能撐到后軍趕到,要是操作的好,自己的中軍還可能吃掉對方的埋伏。
他下令依舊去支援后軍,又喝了一口咖啡,心里覺得波列諾夫真是個不錯的對手,這操作,非常精彩,可是比他還是差了一點啊。
他甚至命令中軍部隊繞一下,準備夾擊進攻后軍的那兩艘陸地艦的后方,反正逃跑。
就在他們快要趕到后軍戰場的時候,他突然接到來自后軍的戰報:敵方兩艘陸地艦已經被擊退,但發現疑點,對方陸地艦沒有附帶地面部隊。
霍夫曼看著這條戰報,眉頭皺了起來,陸地艦不帶地面部隊?這是鬧哪一出,陸地艦不帶地面部隊,就跟坦克不帶步兵一樣,戰斗力大打折扣啊。
突然他放下手里的咖啡,該死,出問題了。
既然地面部隊不在這,那地面部隊會在哪?
那肯定是前軍那里啊。
果然他這時收到了來自前軍的戰報:受到猛烈攻擊,戰線維持不了太久。
當然猛烈了,幾乎大部分的政府軍地面部隊都在那里,火力要是弱了才怪呢。霍夫曼陷入了一個誤區,他想當然的認為,陸地艦一定會跟著相應數量的地面部隊。
這就是波諾列夫戰術的核心,將陸地艦和地面部隊分開使用,這是軍事上的大計,但是配合波諾列夫的整個戰術,這將成為一種新的應用方式。
而整個戰術才剛剛開始。
霍夫曼看著手中的戰報,知道大事不妙,中計了,那誘餌是會跑的,吃不到了。現在要是帶著中軍和后軍往回趕,絕對不行,因為萬一交戰的時候,那跑掉的兩艘陸地艦來個背刺,這可就不是誘餌了,這是捅進心臟的刀子。
所以霍夫曼現在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留下后軍的兩艘陸地艦,防備背刺,自己帶著中軍的三艘陸地艦立馬回援,在路上遇到對方的埋伏部隊,進行強攻,拼著損失吃下對方。
只有這樣才能把損失降到最小,后面還有的打。
霍夫曼終于放下了手里的咖啡,開始認真看著每一份戰報,并且下令回援。
他帶著中軍和后軍的地面部隊,保持著不快不慢的行進速度,這是為了防止隨時可能出現的埋伏。
但真的有埋伏嗎?
直到馬上就要接近前軍戰場的時候,霍夫曼開始疑惑,難道波諾列夫手里只有五艘陸地艦?
壓根就沒有埋伏嗎?
當然有埋伏,但埋伏不是準備埋伏他,而是革命軍的后軍。
霍夫曼終于收到了戰報:后軍已經被包圍了,敵方出現四艘陸地艦以及大量的地面部隊。
他驚愕的站了起來,怎么可能?為什么敵方的埋伏會出現在那里?
波諾利夫終于登場了,此刻他就像一名優雅的鋼琴師一樣下達了一條條命令,又像是露出了獠牙的北極熊,準備咬死自己的獵物。
地方后軍的兩艘陸地艦在包圍圈之下根本撐不住太久,很快就被擊穿了裝甲,兩艘陸地艦拼命抵抗,但根本就支撐不住來自四面八方的火力網。
而在另一邊的戰場,霍夫曼帶著部隊拼了命的進攻政府軍的三艘陸地艦,以及大量的地面部隊,企圖擊潰這支部隊,只有這樣才有反敗為勝的希望。
但是這支政府軍部隊早就接到了命令,死守,援軍馬上到。
要啃下這只硬骨頭,恐怕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
直到霍夫曼收到后軍戰報:后軍兩艘陸地艦全部被擊毀。
他知道大勢已去,痛苦的閉上眼睛,下達了最后一條命令,放棄前軍部隊,其他人撤退。
是的,前軍幾十萬人被放棄在這里,因為此時不撤,等對方趕來,自己想脫身就難了,恐怕到時候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此時撤退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前軍是只能放棄了,因為現在強制突圍,倒是可以救出前軍,但是對方的部隊也可以騰出手來咬住他們,只要減緩了他們的行軍速度,等支援一到,就可以前后夾擊霍夫曼了。
現在前軍這樣也可以拖住對方,但是只能被放棄。
霍夫曼艱難的做出這樣的抉擇,身為一名將軍,他并不想放棄自己的士兵,但這樣的選擇有時候不得不做,壯士斷腕,是為了保全大局。
但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說波諾列夫還帶著四艘陸地艦,正在往這邊趕,為了防止這支部隊的追擊,霍夫曼不得不留下另一艘陸地艦,阻擊追兵,這艘陸地艦的名字是“盤古”。
戰爭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結束,霍夫曼將軍的選擇非常冷靜,因為他打到最后發現,沒有一處戰場上是占優勢的,他當然還有殊死一搏的機會,但是對方是波諾列夫,霍夫曼絕對不敢小看這個對手,對方絕對不會給他殊死一搏的機會。
這套戰術結合了波諾列夫的獨特戰法,分離陸地艦和地面部隊,也結合了聲東擊西再擊東的戰術,被稱為“波列諾夫戰術”,又被稱為“跳舞的白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