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有一個孩子正在玩游戲。
他的媽媽走了過來:“玩游戲,玩游戲,天天就知道玩游戲。給我打掃衛生去?!?p> 孩子很是不耐煩:“馬上?!?p> 媽媽:“不行!現在就給我打掃衛生去!”
孩子皺了皺眉頭:“能不能不要在我玩游戲的時候來打擾我?”
媽媽直接抄起棍子:“三,二……”
孩子也是怕他媽媽的棍子的,不服氣的關掉了手機。
卻要走時,媽媽:“快點!有哪家孩子像你這樣磨磨蹭蹭的!你看看別人家孩子,跟你那是天差地別!你究竟算個什么!”
孩子雖然很生氣,但耐著她媽媽手里的棍子,你是加快腳步離開。他媽媽又堵住她的去路:“我說幾句你就要走!誰像你這么矯情!屁點用都沒有!……”
而在這幢房子的另外一邊,也有一棟房子。里面的孩子也在玩手機,他的媽媽走了過來:“寶貝,帶媽媽上分喲?!?p> 孩子笑容滿面的,看著眼前這個溫柔的媽媽:“好呀?!?p> 這個媽媽從游戲中,推斷出了孩子,為什么要沉迷玩手機。于是,他在現實中給予了孩子能在游戲中得到的認可,贊同,和關心,有目標。
20年后,兩個媽媽都老了。第一個孩子的媽媽,過的十分凄涼,孩子不會來看她,后半生在養老院,因孤獨而自殺。
第二個媽媽,在自己孩子家中。備受孝順,由于他沒有過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媳婦也對她很好。他就這樣安享晚年。
孩子不是機器,一味的命,可能會反感喲。一一貞觀子

貞觀子
感謝@箬昀少卿神樂,小伙伴的一票推薦。 事實證明,全國的媽媽都是一個樣,他們都是第一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