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這個問題已經想很久了。我不在成績上名列前茅,無特長,但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傲。我是紀律委員,卻總是難以自律。我沒有堅定目標,認為前路十分迷茫。我反思過,然從未嘗試改變。我發(fā)覺自己的渾渾噩噩和悲觀,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我知道“墨以萬世則”的道理,于是強迫自己讀了沈從文的《永遠學不盡的人生》,讀了林語堂的《蘇軾傳》,讀了《林徽因傳》,讀了《圍城》,略讀了《陶庵夢憶》與《思想的星空》。我自以為文采還算不錯,可從見到各路大神創(chuàng)造奇跡的時候,信心不止一次地黯然失色。成為作家是多么難,打開閱讀軟件,滿目是玄幻都市。這一度迷惑了我:難道自己跟不上時代了?我的整個初三沉溺在老牌作家的手中,對當下的文學發(fā)展趨勢并不通曉。對我而言,寫小說大概不再可能,因為我的想象力早已耗費在起始幾篇稿子里了。但是,我熱愛文學,絕不會讓自己的原因限制創(chuàng)作。我要寫散文、雜文,至于小說,等而立之年再提吧。《閑來濁作》算是一練筆,其青澀可笑望海涵。希望在洶涌起伏的文學海洋里,我能夠找到自己的一片水域,肆意暢游,發(fā)現自己,認清自己的身份,生長我的斑斕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