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雙贏
扶蘇笑著說:
“若是將蹄鐵等物運往隴西,而后在隴西為戰馬量身定制,時間上來不及的話。”
“為何不直接從咸陽派遣已經換裝了的騎兵,加入此次對于羌人的作戰呢?”
蒙恬恍然,拱手道:“是臣愚鈍了!”
不,你不愚鈍!只是這個時代的規則限制了你……扶蘇暗暗嘆氣,再次覺得秦庭并不是鐵板一塊。
隴西軍、九原軍、藍田老營及衛戍咸陽的禁軍,以及遍布在天下諸郡的駐軍,到處都是山頭林立,彼此之間相互勾結也在相互防備。
就連他自己,也用韓信在上林苑中按照當年操練鐵鷹銳士的方法,去打造一支只效忠與他一人的羽林軍!
而且在他的規劃中,不止要有一支羽林軍,還要有一支從南海諸郡挑選的越人精銳步兵,以及從東胡和匈奴招募的精銳胡騎。
名字他都想好了,胡騎校尉,越騎校尉,雖然越騎校尉這個名字不是太貼切……
片刻之后,衛尉楊端和、郎中令蒙毅、太尉羌瘣達成共識,從藍田老營以及咸陽駐軍調撥五千騎兵,在裝備了馬蹄鐵、馬鐙之后(馬鞍制作太費時間),立刻前往隴西郡守李信處報到。
相應的,從隴西軍中挑選五千精騎,補充咸陽的武裝力量。
……
從右丞相府離開之時,天色已經微微發亮了。
啊,咸陽城不眠夜!扶蘇滿臉仙氣對韓信說,自己將在三日后前往上林苑狩獵并視察羽林軍,隨即便登上安車,返回蘭池宮。
其實他自登基之后,就從未留宿過咸陽宮,一來是因為天氣原因,二來則是咸陽宮的上百座宮殿中,到處都是始皇帝的遺孀……
在他的命令下,長伴始皇帝與地下的,只有那些等身的手辦……以及自己已經記不清模樣的老娘。
也因此,他生怕自己一個把持不住,會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搞一個大秦版的武媚娘出來,所以就索性搬到蘭池宮住了。
只是,一想到每年要為始皇帝的遺孀們支出的巨額開支,扶蘇就一陣腦仁疼。
看樣子,大秦版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槍,要在咸陽宮中打響了!扶蘇用手扶著額頭,在搖勻了左腦之后,嫻熟的接著搖右腦。
沒辦法,這時候不止路面不平整,而且馬車上也沒什么強力的減震裝置。
聽著馬車駛過路面不平整的地方發出的吱呀聲,扶蘇想起了后世背過的一片課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孵小雞……不是,木蘭當戶織。
而扶蘇想起賢者時間里,一邊把玩著趙姬堪堪一手掌握的不可描述物,一邊聽著趙姬在他面前刷賢惠人設時所說的某種技能。
織布!
這一時期,即便是后世的宮妃中,很多命婦也是同樣善于擺弄織機的。
扶蘇暗暗點頭,決定回頭看一看織機的構造,看能不能復制出利用水力的紡車和織機。
他隱約記得,蒸汽機發明之前,英國的紡織業用的就是水力機械,而中國也有過類似的水力紡車!
作為一名沒有逃過歷史課的好學生,他清楚的記得,歷史以及政治教課書上曾經濃墨重彩的描述過英國的羊吃人事件。
而起因,就是紡織業的發展,導致了大量的農田被改造成牧場!
而這一幕,可以靈活的用于現在的秦國!
當然,不是為了讓秦國人也去羊吃人,而是可以通過大量收購羊毛,從經濟層面間接控制草原!
畢竟,蒙恬還在,而且幾十萬九原軍枕戈待旦。
匈奴人處于,并將長期處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時期。
當長城修建起來之后,除非出動大軍犯邊,否則小股匈奴部族入侵的行動,只能是為大秦增加財政負擔。
畢竟匈奴人的首級,也一樣可以換取相應的軍功爵!
所以,只要邊境持續給予匈奴人壓力,大秦和匈奴之間就可以保證長時間的和平。
而當未來邊境的秦軍裝備上十二磅步兵炮和帶刺刀的燧發槍之后,這一和平的局面還將持續更長時間。
不過,僅僅通過軍事手段的震懾,永遠擋不住窮瘋了,餓急眼了的匈奴人南下。
而為了防止這一天的發生,就要通過經濟手段,來和匈奴人實現雙贏。
方法:一手高舉秦劍,一手從懷中摸出秦半兩。
地點:九原城(今包頭)。
細則:低價但不限量的收購牧民們用不上的羊毛、草藥、獸筋等物,然后市場價賣給他們粗鹽等其他草原上不產的物資。
人無信不立。
在交易過程中,要將秦法中關于明碼標價,以及統一度量衡的律條執行到底!
主要遵循以下三點: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交易完成后把羊毛運回咸陽,用水力紡車等物制成毛呢衣物,再高價賣給在風雪中瑟瑟發抖的匈奴兄弟,隨后低價收購他們用不上的羊毛……
雙贏!
扶蘇從身邊的木匣中取出一沓用絲絮做成的“紙”,用炭筆在上面寫下了一些關鍵字。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憑借著這些關鍵字,他可以隨時找到曾經的靈機一動,以及即將消失在時間長河中的記憶。
在寫下了諸如‘開市、羊毛、紡車’等關鍵詞之后,扶蘇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的紙收好。
后世常說,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其實是一種不嚴謹的說法。
準確地說,蔡倫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了造紙術。
紙其實早在蔡倫之前便存在,只不過其之前并非以草木作為原料制作,只看‘紙’字之形,左面乃是‘纟’字旁便可知紙一開始的時候是與絲有關的。
比如扶蘇手中的,就是用育蠶繅絲取絲棉過程中,遺留的殘絲漂絮、曬干后得到的。
而扶蘇三日后不僅僅要前往上林苑檢閱羽林軍,還要順路前往杜郵亭,視察那里新建的造紙作坊。
而提起杜郵亭,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名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武安君,白起。
史記記載: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