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還沒亮,老道就叫楚塵珂起來梳洗。
老道看著楚塵珂睡眼惺忪的樣子,心里覺得好笑。但他故意板著臉說道:“一日之計在于晨,你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正是朝氣蓬勃的時候,看你萎靡的樣子!”
說著,讓楚塵珂去喝點清水,刺激腸胃。
楚塵珂一大早被叫起來,腦子還未清醒,舀水的時候才反應過來。于是轉身向老道說道:“師父,涼水不能直接喝,要燒開才行。”
老道臉一沉,說道:“哪里來的歪理,怎么就不能喝了?人睡了一夜,五臟六腑皆在歇息,貿貿然活動飲食,會讓臟腑勞損。這時須先一口冷水入腹,刺激內腑活動生熱,陽氣勃發。你喝熱水又是什么道理?”【注1】
楚塵珂聽得一愣,沒想到老道大清早讓他喝涼水居然里面這么多道理。他拱手說道:“根據我師門的記載,有前輩先后研究近千個腹瀉腹痛,和腸胃臟腑疾病病例,發現絕大多數病因為病從口入。其中更有多個案例是因為飲用水源有問題。”
然后,他看老道的表情饒有興趣的,便繼續說道:“許多水源看似干凈,但是因源頭或有腐木敗葉,或有人畜糞便。這水變被病菌污染,被人直接飲用,便造成腹瀉,腸胃不適,更有甚者臟腑受損,難以回天。”
“嗯,”老道聽完若有所思,“病從口入倒是很有些真知灼見。你師門前輩能研究近千病例,確是大毅力者。不過,這‘病君’是何物?老道怎么從未聽說?”說完,看著楚塵珂。
楚塵珂思索一下,說了個他覺得老道聽得懂得詞,“一種外邪,無色無味,肉眼不可見。”
老道聽完,撫摸著胡思,皺眉問道:“那為何你要燒開水呢?難道熱水可以治外邪?”
“這個…那位前輩發現病從口入后,思索其中解決方案。經過調查發現,同樣食材,如魚,肉,菜等,吃熟食的人患病率遠比生吃要底。于是猜測這外邪不受熱。便以水做測試,在同一地區,外地來客多有水土不服者,給其中一些人一直把水燒開喝,其他人正常喝當地的水源。雙方所吃食物皆為自帶干糧,避免因喝水以外的因素影響測試。
“最后,喝開水的那一組都平安無事,而另一組直接喝冷水的,多有腹瀉癥狀。所以,師門規定,所有弟子日常飲水,皆要燒開。”楚塵珂一本正經的說道,心里不由捏了把汗。
老道聽完,皺著眉頭不說話,突然一抬頭:“不對啊,如果冷水有外邪,那為何不是所有人都生病?你也說,生此病者多為水土不服,那當地人也是直接喝冷水啊!為何沒有天天腹瀉?”
楚塵珂不由得暗暗佩服老道,每個問題都問道點子上了。他思索一會兒,努力組織詞語,用老道能聽懂的話說:“關于這一點,當時師門其他前輩也提出反駁。那為前輩不能自圓其說,于是帶領門徒繼續研究,有弟子干脆以身相試,直接喝了當地的冷水。初始也是上吐下瀉,被師門救了回來。繼續喝,雖然也讓病情反復,但癥狀已經輕微許多。幾個月后,再喝就如當地人一般沒有發作。
“于是有人提出假說,人體內自有護體神將,一般初遇外邪,護體神將不能識別好壞,便大開城門,放任外邪進入體內大肆破壞。及至發現外邪為敵類,但那時外邪已經深入臟腑,為時晚矣!但若把人救回來了,這時護體神將因為與外邪已經交戰一場,彼此相熟,便有應對之策。所以,當地人之所以沒事,是因為他們自小和本地外邪打交道,活下來的那些人體內都是有應對之道的,自然無事。”
老道繃著臉搖了搖頭,“雖然聽起來與我道家《黃庭經》所記載的有所映照,也能和一些病例對得上。但還是過于匪夷所思!”
說完,搖搖手,“罷了,罷了,你自去燒水吧。”
說完,老道取了些粗糧去煮。師徒倆便各忙各的,很快兩人就坐在院子里開始吃飯。
楚塵珂正準備吃,被老道打斷:“滌塵,你原來師門有防御外邪的法門,我道家也有護養腸胃的規矩。你吃飯時,每一口閉緊雙唇咀嚼二十八下,再下咽。保證你腸胃不會受損。”【注2】
楚塵珂點頭稱是,心想這不就是古代版的細嚼慢咽嘛!
但他也知道這是對自己身體有益,便沒有故意抬杠。
吃完飯,老道于是開始教楚塵珂誦經。他從書架上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個木匣子打開,里面有三卷書,取出其中一卷。
轉頭對楚塵珂說:“盤坐蒲團上。”楚塵珂依言盤好腿坐下,又聽老道繼續指點:“要頭正,身直。頭頂到會陰是一條直線。”接著指導他雙手結印:“兩手重疊,掌心向上,兩手大拇指相交,手不要靠近身體的任何一個機體處,手要懸空,手臂要圓。大概是這樣,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兩大拇指相接,雙手之間要即接觸又不要接的很緊,似接非接,兩個手掌重疊的時候要保留一絲縫隙。”
楚塵珂一一做好后,老道打開書卷說道:“為師今日教你《老子黃庭經》,此經是道家無上修煉法決。便是你要出家做道士,還需考試才能拿到朝廷度牒。而考的兩部書,其中就有這部《黃庭經》,【注3】跟我念。”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
楚塵珂跟著誦讀:“上有黃庭,下有關元。”
“前有幽闕,后有命門。”
“前有幽闕,后有命門。”
……
上完早課,師徒倆開始上山采藥。
早上山路兩旁的草木都有露水,老道讓楚塵珂用葫蘆接住。說這是被草木煉化一遍的水,不同于一般溪河井水,于人體大有益處。
遇到草藥,就讓楚塵珂跟著一塊兒采集,順便給他講解藥理和配置方法。
沒幾個時辰,兩人的背筐已經裝滿一半了。楚塵珂的衣服也被露水打濕了大半。累的他氣喘吁吁,被老道落下老遠。但看著年邁的老道,腿腳利索的朝山上走去。楚塵珂咬咬牙找了根樹枝當登山棍,一步一步的跟了上去。
老道在一處山坡停了下來,等著楚塵珂步履蹣跚的背著筐子走過來,雖然臉都通紅了,但依舊沒喊累。老道暗自點了點頭,這孩子性格倒也還算堅韌。
等到楚塵珂走到老道跟前,便卸下筐子,老道還以為他就要躺下休息,沉著臉就要喝斥他不能躺,就見楚塵珂開始只是做了幾個深蹲動作,然后開始活動手腳。
老道滿意的微微頷首,雖然不知道楚塵珂的這套動作叫什么,但能看出多是撐筋拔骨的動作,頗有章法。
楚塵珂身為戶外小達人,自然知道剛做完爬山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千萬不敢馬上坐下或躺下,否則容易嘔吐,頭暈,乃至休克!最好是繼續慢走十分鐘,或者做完一套拉筋動作,緩解肌肉疲勞,讓血液循環平穩下來。
老道贊賞說道:“看來你原來的師門確實有一套章法。你是醫家傳人嗎?”
-------------------------------------
注1:早上不要喝冷水,要喝溫水或熱水。黃帝內經中提到陽氣在早上剛剛升發,有部分中醫據此提出,人在早起似醒非醒時,喝一點點冷水,那么可以讓剛生發的陽氣回頭溫熏腸胃。就是胃部受到一點寒冷,然后發熱。
注2:道家的養生觀念中,每吃一口飯,咀嚼數十次,可以助長生。這個雖然是經驗學,但現代科學驗證,確實有依據。多次咀嚼,唾液中消化酶會充分消化食物,減少腸胃負擔。也有助于營養吸收。另外,當一口食物咀嚼二十多次,吞咽動作便會自發形成沒不需要有意識去做。一般道家會把咀嚼次數取整數作為象征意義,取28,36,49等等,實際20多下足以將多數食物咀嚼成液體。
注3:道士度牒須朝廷批準發布,起源北魏。隋唐對于道士受度入道正式列入法律規條,要求受度入道者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立文狀條目”入籍出家。《唐會要》載在長慶二年五月敕:
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記《老子經》及《度人經》,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經》情愿以《黃庭經》代入者,亦聽。亦令所司,具令立文狀條目,限降誕日內投名請試,今年十月內試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