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塵珂上前笑道:“自然會繼續,這可是為祖師爺贊功德啊。不過,皇帝不差餓兵。且等我師徒休整一番,祭一祭五臟廟。”
眾人見他說得風趣,也都哈哈大笑。
“小道長,我家老娘這兩年,腿腳腫大,已經下不了床,你能幫著看看嗎?”
“還有我家,我家二小子前天下水著涼了,這兩天一直咳嗽。”
“還有我,還有我”
“我家”
……
眾人紛紛喊道,聲音傳出去,引得坊中其他人家也推開門,相互詢問發生什么事情。
楚塵珂雙手虛按,朗聲說道:“多謝諸位街坊厚愛,今天的行程已有安排,不過這幾日我師徒都會來此,有緣自會相見。”
說著轉身離開。
眾人還有喊著治病的,見人家走了,也就跟著人群散了。
楚塵珂來到張氏跟前,說:“夫人,狗娃的屋子需要收拾一番,養病之所,需要整潔干凈。另外,還需要通風透氣。這幾日除非刮風下雨,不然盡量打開窗戶。”
張氏點頭稱是,然后感激道:“多謝小道長救下我這孽障,老身感激不盡。道長高風亮節,不要財物。但老身若舔著臉貪下這便宜,只怕會折了這福氣,日后再報應到子孫身上。”
然后取出一個小包袱,塞到楚塵珂手里,“還望小道長千萬不要推辭。”
楚塵珂也不推辭,對張氏說道:“也罷,這些權當我師門重修道場你家增添的磚瓦,你說一下兒子的姓名。我回去記在功德簿上,日后道場建成,我等在其中修道誦經。自有你家一份福澤。”
那張氏一聽,開心笑道:“多謝道長,多謝道長!”
說著將自家兩個兒子的姓名說出來,楚塵珂認真記在紙上,確認一遍。
張氏接著趕緊去張羅午飯,楚塵珂來到老道和長袍老者李先生面前,一施禮,“師父,李善信,待徒兒收拾一番,你們坐下來說。”
李先生趕緊一伸手,“小道長,不著急。”
然后右手伸進左袖中取出一吊錢,對石頭招手:“去東街菜市買條黑魚,回來再打一角酒,我要陪道長一番。快去快回!”
幾人在院中稍微收拾一番,找了個干凈地方坐下。
李先生一拱手,“老道長,方才在下觀看許久,發現許多地方與以往所學有所出入,心中甚是疑惑,還望請教。”
老道謙讓道:“李先生過獎,不知哪里不妥?”
李先生腰一挺,正色道:“不敢,其一是為何要準備冷熱兩種水,這和病情有何關系?其二則是背部傷口化膿,這分明已經是‘背疽’之癥,古籍記載這已經是金石難至,為何令徒能開刀治好?”【注1】
老道心里一點頭,我也想知道怎么回事。面上淡然地一頷首,“滌塵,沒見李先生問話,還不速速回答。”
“是。”楚塵珂很是乖巧的應承,看的李先生一陣羨慕,拿著自己幾個學徒暗暗比較,頓時覺得貨比貨得扔。
楚塵珂笑著對李先生說道:“為何需要冷熱水,這得從頭說起。我們這一門的祖師認為,人體平時自有守護神,防止病邪入侵。這些病邪無處不在,最喜歡陰暗臟亂之地。我們皮膚宛如城墻,抵御日常外邪。可一旦受傷破損,猶如城門失陷,這時外邪就進入體內,破壞人體機能,使人生病。這就是為何,許多外創卻導致人體發燒,臟腑受損的原因。”
李先生微微點頭,若有所思。
楚塵珂繼續忽悠道:“再說傷口化膿,根據師門記載,這其實是人體的守護神白將軍和外邪同歸于盡的尸體,如果不及時處理,猶如滿城腐尸放任不管,會引發瘟疫一般,會引發人體產生更大病變。所以要及時清理化膿部分和腐肉。”
見李先生繼續點頭,楚塵珂接著說道:“至于為何要冷熱水,其實還是和白將軍有關。”
“哦?”李先生好奇問道,“莫非那白將軍需要冷熱水當軍糧嗎?”
“不是,”楚塵珂聞言嘴一趔,差點笑出聲,咳嗽一聲說道:“祖師發現,許多傷寒病患他們往往發一身汗,就能病愈。加上許多外創患者回去后多有發燒的情況,于是猜測這外邪不喜高溫。便在治療外創時,所有器具都用滾水煮一邊。發現果然治愈率大大增加。”
“嘶,”李先生先是皺眉思考,接著問道:“不對啊,既然病邪不喜高溫,那為何還會讓人發燒?難道¨¨”,李先生想到一個答案,不可置信的看著楚塵珂。
楚塵珂點了點頭,輕聲說道:“不錯,人體發燒,不是病邪直接導致的,而應該是白將軍無法力敵病邪,便引發高燒,希望逼迫病邪離開人體。但據祖師所言,這白將軍一旦引發人體發燒,便猶如軍隊破釜沉舟一般,不會顧忌宿主的生機的。病邪與宿主,必須死一個。病邪不退,白將軍就會調動人體所有生機用來發燒,直至油盡燈枯。”
李先生不由目瞪口呆,哆嗦道,“所以,這冷水?”
楚塵珂點點頭,“這冷水便是怕狗娃發燒太過,燒壞腦子,用來降溫的。”
李先生不由嘆息一聲,站起身來鄭重向楚塵珂一鞠躬,楚塵珂見狀連忙起身避開,勸道:“李先生,不必如此啊。”
那李先生說道:“老道長慈悲,小道長也是宅心仁厚,今日一席話解開李某往日一些疑惑,可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兩位道長對李某有傳道之恩呀。”
李先生心中感慨,原來只是打算和老道交流一下醫術,卻不想聽到一段獨門的學問,這個人情可欠大發了。
一般醫者之間的同行交流,多是交流醫理或探討一下具體病情。連具體方子都少有提及。但楚塵珂居然將自家別開生面的學問拿出來討論,而且還能自圓其說,符合以往的經驗和病情。
依照這個學說,可以推導出許多治病的新方案,這是可以拿來當獨門秘籍的東西。
但看著師徒倆衣衫樸素的樣子,不由暗道:不虧是出家人。
不多時,張氏已經張羅好飯菜了,招呼幾人吃飯。
自己另外盛了一份給石頭和自己。
主食是榆白索餅【注2】,兩個時蔬小菜,還有石頭買的大黑魚熬得一甕魚湯,奶白湯上面飄著綠葉菜,甚是可喜。
楚塵珂還以為唐朝的飲食是大家分餐,各自拿一份。結果發現自己想多了。只是魚湯里放了一柄木勺作為公勺用。【注3】
楚塵珂等兩位長輩先客氣一番開吃后,自己看著,才開始吃。
吸溜著勁道的索餅,澆上一勺帶著帶肉的魚湯,楚塵珂吃的心底發酸,這才是自己要過的日子啊!
眾人吃的正香,忽然傳來敲門聲。一個粗獷洪亮的聲音傳來:“張家嬸子,那小道長可還在家中?王某有事一見!”
-------------------------------------
注1:背疽,在古代是被看做不治之癥,只能硬抗。現代研究推測,應該是急性化膿蜂窩組織炎。歷史記載,楚霸王首席謀士范增,當代大詩人孟浩然,明朝開國大將徐達都死于此病。病因多為,因沒有抗生素,加上不講衛生,導致膿液感染,引發臟器衰竭。
注2:索餅,唐代北方主食為面食,皆稱作餅。索餅就是長條面,因為像繩索,故此得名。冷面叫冷掏或冷陶,湯面叫湯餅。
注3:分餐,唐代及以前士族基本都是分餐制,這是禮儀。除非條件所限,擺不起這個譜。唐代普通百姓家,大都合餐制。到了唐朝中葉,許多貴族和士族也變成合餐制。有專家說是受到胡人的影響。但我估計,也有飽受戰亂后,日子拮據的原因。因為到宋朝,分餐制又在士大夫階級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