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養兒?防老?(上篇)
愛在旅途,旅途中有你,有我,更有愛!
剛玉的自媒體公益賬號“愛在旅途”更新了她們一行前往“名山養老院”的視頻內容。視頻的最后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視頻前的您,喜歡這種養老方式嗎?”此視頻播放量再次破紀錄,評論區熱鬧非凡。
養老,是一個從古至今,亙古不變的熱議話題!
有網友評論區留言說:“我一直認為我最終的歸宿就是養老院!”
也有人網友回復說:“不是萬不得已,我絕不住養老院。環境再好也沒有用,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還有人說:“等我老了,不想拖累子女,也不想住養老院,趁年輕多賺錢,以后居家養老請保姆!”
更有比較偏激的網友說:“住養老院的人都是子女不孝順的!”此條評論下,質疑聲無數,大有趕超原視頻的態勢。剛玉在此條留言下也回復五個字:兄弟你火了!
對于那兄弟的評論,剛玉不想抨擊,但是實在不敢茍同。住不住養老院,是人到老年之后一種權衡利弊的選擇,這和子女孝順與否并沒有直接關系。不論什么樣的觀點,太絕對,太武斷,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的肯定都是不對的!不過剛玉也能理解,畢竟有些思想,在有些人身上早已根深蒂固。
就比如說“養兒防老”這四個字,早已融入部分國人的血液。
“養兒防老”,“重男輕女”這些思想在當今社會,依然很一定的有市場,身為女兒身的剛玉,對此自是不屑一顧。
男孩,女孩都一樣,這是剛玉一路來的認知。
剛玉只有一個女兒妞妞,也曾有很多人勸剛玉,多要一個寶寶,聽到這樣的話,剛玉會報以微笑,然后借故離開。
剛玉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不喜歡人云亦云。
關于為什么養育孩子?她曾經認真的思考過。
剛玉的筆記本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孕育是個神奇的過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當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生命和母體分離,他的一生就開始了……從只會哇哇啼哭到說話妙語連珠,從只會揮手揚腳到四處奔跑跳躍,當你還在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孩子已經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小人。
這時你不得不考慮,自己養育孩子究竟是為什么?大多數會說:當然是為了傳宗接代,為了老有所養,為了老有所依;還有人會說,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愛情的結晶。這些觀點我不認同,也不否定。只是覺得這些想法都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的,并未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過。
人們經常把孩子當成了成人的附屬品,孩子是我生的,所以就必須聽我的。可事實上孩子是獨立的小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的想法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我一直認為,孩子借助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世上,但是和父母并沒有隸屬關系,應該是平等關系,朋友式的關系。
七年前女兒的到來,讓我感受到初為人母的艱辛和快樂,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甜蜜的負擔……她的成長也促進了我的成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未來我要和她像朋友一樣民主相處,共擔風雨路。我不會為她安排好一切,她的人生路要讓她自己選擇,她的事情她自己決定。在她現在還沒有獨立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之前,我會引導教育,但絕不會強迫她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事。在對她有益的前提下,會給她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讓她學會獨立決定和擔當!我曾經是一個標簽式兒童,我不想女兒和我一樣壓抑了真性情,要讓她做好自己,從始至終都是那個真真實實的自己!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主題說養育孩子只是為了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是自己人生不可缺少的體驗。我覺得很有道理,很客觀。我不標榜自己,這也正是我養育孩子的原因。所以我不會計較,我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更不會認為一個太少,要兩個或更多。當然我并不是說現在國家的政策不好,條件允許,喜歡孩子,多生幾個無可厚非。此處觀點僅針對我自己!
我把孩子帶到了世上,就要不遺余力的把她養大。但我從不指望老了依附孩子而活,孩子長大后就要有她獨立的生活,我一樣要有我獨立的空間。我雖然愛孩子,卻不會把她當成我的全部。她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自己愛自己。未來的社會是充分發展的社會,女孩子要獨立自主,要獨當一面才能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三歲前盡可能的陪她左右,三歲后她的小小人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她有自己的老師和同學,有自己的生活小圈子,陪伴女兒的時間相對少些。盡管女兒時常表現出不滿,但是我相信女兒長大后會理解我此時的努力和辛苦。我選擇拼命工作,一方面為了給她創造一個相對優越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為了自己,我需要一個經濟寬裕的晚年。盡我所能安排好未來,對得起她,亦對得起自己!
有人說手足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并不能成為個別人滿足私心的借口。有人說辛苦兩三年,幸福三十年,多要個孩子,多一份幸福,我不想質疑多子家庭,但是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孩子不在多少,合適自己就好!說我自私也好,說我目光短淺也罷,生活不易,經歷就好,絕不重蹈覆轍!
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如把賭注押在自己身上;與其做別人世界里面的配角,不如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父母疼愛孩子,但是絕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和未來與孩子捆綁在一起。
筆者看了剛玉的小文,表示認同。
前文提過,人生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別人只能陪你一程,不要寄太多希望在別人身上,包括你的孩子!

空心散人
與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如好好充實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