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早朝。
“諸愛卿都知道了吧?這筆墨紙硯,那可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秦始皇一說完,丞相李斯也站出來說話了。
“陛下,這筆墨紙硯的出現,可是大大加快了知識的傳播與交流啊。
呂公此人早年便已是名傳天下,前幾個月他招了個女婿,之后這筆墨紙硯便傳遍了天下。
想來這便是他那女婿沈陳的杰作。
據微臣調查,此人自稱乃是一位游俠,然祖籍不可考,于沛縣芒碭山一帶,一人一刀,殲滅搶劫呂公一家的賊匪,遂與呂公結識。
其人嫉惡如仇,但又頗有文采,曾于大婚說出‘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句驚艷絕才詩句。
呂公稱其乃世間偉器!
陛下,此等人才,當收歸朝廷所用啊。”
李斯說了一大串,然而秦始皇和一眾大臣卻是聽得津津有味。
“好,此人對我大秦有功,當賞!朕打算召其領太仆令,眾卿意下如何?”
群臣附和道:“陛下圣明。”
此時的秦始皇雖然脾性開始變得暴躁,但是還是比較英明神武的。
……
另一邊,易小川大圣母已經去過了湯巫山,此時他的內心是有點崩潰的。
一個甲子!
他今年26歲了,等一個甲子,他就86歲了。
能不能活到那時候都是個問題。
他再也沒之前那種不以為意、漠不關心的態度了。
他騎著馬,渾渾噩噩地走在路上。
不知道自己該去哪里,他對秦朝沒有一點歸屬感。
過了最開始的那段新鮮勁之后,他發現秦朝不能給他任何一絲的舒適感。
沒有酒吧,沒有迪廳,沒有豪放的美女,伙食差,沒網絡,就連上廁所都沒有紙巾用。
他不想回會稽去了,那里太偏僻,連一條熱鬧的街道。
他迫切的想找人傾訴一番,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沈陳。
至少大家都是現代人,他不由自主地就往沛縣的方向前進了。
……
徐州沛縣。
這幾天沈陳呂素都在沛縣城東呂氏私塾幫忙。私塾創辦很順利,入學的學子數量很多。
為此,呂公放出了消息,希望徐州各地的有識之士能夠前來協助自己。
另一邊,沈陳還成立了一個呂氏商行,專賣筆墨紙硯、書籍和蒸餾酒,商行由呂雉全權負責。
當然,僅憑呂氏商行一家,想把筆墨紙硯這些東西銷往整個大秦,根本不夠看。
沈陳為此特地成立了一個商會,讓大秦各地的加入商會的商行來投標,爭強代理權。
一切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些天,一直有流民從北方逃難到徐州。
沛縣目前開啟了不少的手工作坊,正是缺人之際,這消息在徐州基本也算得上是路人皆知。
于是這些人紛紛涌向了沛縣。
沈陳得知有災民跑到沛縣來,那也是開心壞了。
現在秦國到處都缺人,秦始皇造長城拉走了太多的勞動力了。
自己之前攤子鋪不開來,就是因為沛縣總共就這么三千戶人家。
城里的那一千多戶大多是商戶,城外的百姓則是每家每戶至少有一半的勞動力被拉去筑長城了。而且被拉去的還都是男丁。
現在這波災民立馬就解決了手工作坊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災民需要安頓,還需要登錄戶籍,這段時間,沈陳和沛縣縣令蕭何混熟了。
蕭何本身就是呂公的舊友,沈陳入贅了呂家,從禮法上來講,應當屬于蕭何的晚輩。
然后現在兩人卻是平輩相交,只因為沈陳的見識遠超蕭何的想像。
而且沛縣現在的那些手工作坊的興起,全都是沈陳的功勞。
這些作坊不僅能促進文化知識的傳播,更幫他解決了流民安置的問題。還能給他沛縣增添政績和稅收。
當真是一舉多得。
但今天他卻是憂心忡忡地跑來私塾找人的。
這段時間沛縣妥善安置了幾波流民之后,北方大量逃難的災民一股腦的往沛縣而來。
這災民人數竟達上千人。
而這還只是小問題,目前商隊,手工作坊還未到達飽和狀態。
完全可以吸收這波流民。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北方爆發了瘟疫,目前這波流民中,大多數人可能都已經染上了疫病。
蕭何派人暫時將這一大波流民攔在沛縣城外,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得趕快想辦法解決才是。
蕭何過來有兩個意思,一是想讓呂家幫忙出錢賑濟災民,二則是想借著呂公的人脈,幫忙找找醫師。
瘟疫這種東西,若是處理不好,怕是整個徐州都要遭殃。
據他所知,燕地爆發的疫病爆發,導致當地大量百姓紛紛出逃。
早先那幾波流民是燕地外圍的,所以逃亡過來的也比較早,流民,并未感染疫病。
然而這波流民乃是從北燕腹地跑出來的。起初乃是一波三千多人的逃亡隊伍,逃亡路上死了一大半,才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而且流民可不只是往徐州跑了,并州、冀州怕是都有,可能都有人往咸陽跑去了。
想到這些,蕭何能不擔憂么?
沈陳和呂公正在品茶,就學院是否該開設工科類這一事進行討論。
此時蕭何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見過蕭公。”沈陳起身行了一禮。
沈陳和蕭何雖然關系熟絡了,但在學院里,還有的禮數還是不能丟的。
“沈兄,你這還行什么禮呀,我不是都說了,我們三人各論各的,平輩相交即可。”蕭何玩笑似的回了一句。
“哈哈,看蕭兄你眉頭緊鎖,神色匆忙地趕過來,怕是有大事吧?我這不是打趣你一下,好讓你調劑一下心情嘛。”沈陳笑著說道。
聽沈陳這么說,小老頭呂公也沒了剛剛和沈陳談事時那股嚴肅的勁了,跟著哈哈笑了幾聲。
蕭何卻是笑不出來,嘆了口氣說道:“你們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現在有上千流民正堵在沛縣北門。你們可知這北燕可是到處都掛滿了黑旗,這群流民就從那里逃難過來的!這瘟疫要是傳進了沛縣,你們說該怎么辦啊?”
呂公聽完蕭何的話后,也是皺起眉頭,說道:“這疫病真有如此厲害?”
“千真萬確啊!”蕭何聽呂公好像也對此事有了擔憂,立馬回答道。
“呂公,這事可得嚴肅對待啊。我想問你們借點錢糧賑濟一下災民,而且還得你出面讓他們暫時駐扎在城外。百姓一直對我大秦官府有抵制情緒,這個你應該也清楚。”
“還有就是,呂公能不能書信向你的舊友求援,讓他們幫忙找一些大夫過來,這疫病可拖不起啊。”
蕭何是呂公的至交好友,而且他所求之事,都是為國為民的好事,呂公當然不會拒絕,即可便答應了。
呂公:“理當如此,我這就讓雉兒籌備錢糧,賑濟災民,至于這醫師……”
沈陳想起系統之前好像有獎勵一個中醫精通的技能,而且自己的系統儲物箱里還準備了不少的消炎藥和抗生素。
這疫情自己可能治得好!
“蕭兄,岳父,我略懂一點醫術,能否讓我先去看看情況?”
呂公聽沈陳這么說,大吃一驚!
“賢婿所言當真?此事宜早不宜遲,我去通知雉兒,你先隨蕭公去安撫災民!”
“喏。”
沈陳說完,就跟著蕭何往沛縣北城門趕去。
……
沈陳和蕭何趕到北城門,此時城門近閉,城墻外被災民賭地水泄不通。
放眼望去,皆是破衣爛衫、面黃肌瘦的人。
沈陳往遠處松人群的地方望去,一個嬰兒正在母親的懷里哇哇大哭,而她的母親則是帶著希冀的目光望著城門。
大多數的災民,此時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還時不時的發出咳嗽聲。
看起來像是流感,這古代沒有抗生素,沒有感冒特效藥,流感其人也正常。
沈陳:“蕭兄,可敢隨我出城看看?”
蕭何:“有何不敢!”
沈陳撕了塊布,圍在了口鼻之上,然后對蕭何說道:“你也圍一塊。”
蕭何問道:“此乃何意?”
“疫病多于口鼻間傳染,拿塊布圍上口鼻,能大大降低傳染疫病的概率。”沈陳向蕭何解釋了一波。
……
沈陳和蕭何在災民群里走了一圈,沈陳還重點挑了幾個災民仔細檢查了一下。
這幾個有明顯癥狀的人,都是身上出紅斑,頭疼發熱,渾身無力。
斑疹傷寒!
果然就是流感,沈陳的腦海中也出現了好幾種張可以治療這種流感的藥方。
但斑疹傷寒與普通流感不同,這種流感主要是靠著虱子跳蚤傳染,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熱、頭痛和皮疹。
在古代,這種流感確實能死人,但這病很好防治,只需要把身上的毛剃光,然后多用酒精消毒,就能隔絕傳播途徑了。
沈陳就自信地對著蕭何說道:
“我們趕緊回去吧,這些流民也可以放行了。
不過得集中安置他們,最好男女分隔開來安置。
把他們毛發都剃了,然后讓他們都洗漱一下身體,換上干凈衣服,換下來舊衣服都燒了。
最后就是在安置營內外都撒上蒸餾酒,這個我們呂家就能提供。
你去找地方安置這些流民,我去準備藥材和酒。”
蕭何聽沈陳信誓旦旦地說完這些,還是問了一句:“你當真能治?”
“當真能治!此疫病名曰斑疹傷寒,因患者體表多有紅斑,故而得名。”沈陳說完就往回走了。
蕭何也選擇相信,畢竟認識了這么多天了,他沒見沈陳說過大話。
在沈陳見到那些流民時,系統任務也同時發布了。
支線任務:拯救即將死于瘟疫的百姓們。
……
災民群外圍,蓬頭垢面的易小川此時正處于昏厥之中。
前段時間,他去湯巫山見完北巖山人的書童后,整個人渾渾噩噩的。
他不趕路,慢慢的走著。然后就和這伙災民匯合在了一起。
易大圣母當然見不得災民們受罪挨餓,拿出了自己的干糧分給了幾個災民。
但是受餓災民太多了,而且人都是不患寡患不均,所以有一部分災民就打起了易小川的馬的主意。
但易小川和項羽學了點武功,并不好惹,在那幾個刺頭被易小川教訓了一頓后,其他人也暫時放下了小心思。
和這幫流民一起趕了兩天路之后,易大圣母也染上了瘟疫。
他變得有氣無力的,那些流民又打起了他的馬的主意。
然后易小川在虛弱狀態下,又是人多打人少,他被暴打了一頓。
幸好災民中也有不少人帶點良心,不然他可能就死在半路上了,哪里還能回得到沛縣。
……
蕭何辦事的效率很高,他把災民都轉移到了城東郊區附近。
這里最近剛好修建起了一個大型的造紙工坊,也是呂家的產業。
正好把人都安置到這附近,將來工坊開工,就可以就地獲取勞動力了。
呂雉此時已經安排人在發放賑災物資了。
而呂公則正在演講。
無非就是一些安撫災民的話。
而沈陳正在沛縣的藥鋪熬藥,還派大寶、二狗去徐州各大藥鋪采購藥材,派三喜去釀酒作坊提用蒸餾酒。
安排好災民們吃完飯以后,蕭何上去說話了。
“諸位,我是本縣縣令蕭何。我知道你們大部分人都感染了疫病,而此病本縣有名的才子沈陳能治,現在他已經去藥鋪取藥了,還請你們配合治療。”
災民們已經見了太多的人死于這個病了,此時聽到有人說能治得好,立馬就激動了。
“大人所言當真?”人群中有人喊道。
蕭何:“千真萬確,這些天還望你們配合治療。”
“好,我們一定配合。”
之后,蕭何先集中給他們剃了頭發,然后按照男女,病重程度,將災民分成了六波。
哪些只需要集中觀察,哪些需要調養身體,哪些需要立即進行治療……
沈陳的藥也及時送到,保住了那波即將死亡的病患。
而差點死掉的易小川,也被救了回來。
然而沈陳只負責送藥,并不知道易小川就在病患群中。
半個月后,大部分的病患都已痊愈。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任然處于修養治療中,易小川就是其中一個。
那上百個重癥患者,沒抗過去的竟只有寥寥數人。
這一結果,令蕭何十分震驚,遂修書送往各個受災地區。
與此同時,朝廷的御史也到了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