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們繼續實驗。今天的主要任務是驗證清謎在前一天提出的猜想,然后根據實驗結果決定下一步的方案。
我們按照程序進行操作。三號模型完美穩定地保持了兩個標準時長的正常“四季”,而計算機自動記錄下來的各項指標數值與之前的數據基本一致。
這時白信第二次開啟轉換器。結果這一回能量出現了紊亂,溫度瞬間飆升至40.3攝氏度然后又降低到6攝氏度,和坐過山車似的。到了第七百五十分鐘又降回了-2攝氏度,之后再也沒有變化。
這個方法甚至都沒有第二次嘗試的必要,因為二次重復開啟轉換器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而其中的整個過程也無法保證完全可控,因此清謎的想法行不通。
第一種可能性被否決了,那就從轉換器本身來找原因。
于是接下來我們開始拆解模型轉換器,當然能量內核仍然處于封閉安全狀態。
模型轉換器的每一個零部件都沒有質量問題,也沒有出現技術故障。那么接下來就應該測試有無設計缺陷了。
這一來我們還真發現了一個問題:傳導纖維結合部的聚能合金球沒有設計固定裝置,導致在三號模型轉換器開啟時由于瞬間巨大的能量沖擊使合金球發生位移。
白信決定先制造一個適合的固定裝置,這個固定裝置必須能有效解決問題,同時還不能帶來新的麻煩。
在設計輔助系統的幫助下,我們畫了四張設計圖,最后確定了固定裝置的結構和工藝細節,接下來就是制造環節。
由于裝置的工藝要求很嚴格,并且十分精密,因此即使有自動組合器、零件打印機等設備,制造過程仍然耗時很長。我們三個一直忙到半夜。
第二天我們安裝將固定裝置安裝在聚能合金球上,之后開始新一輪的測試。
三號模型在改進后平穩運行了六個標準時長——這與之前的兩個標準時長相比是個長足進步。
然而到了第七個標準時長,能量再次崩潰,溫度由21攝氏度直接降至-2攝氏度,并且再未升溫。
也就是說加裝固定裝置的確能夠起到一些效果,但是能量紊亂與是否加裝固定裝置并沒有什么關系。
我們又一次開始了復盤。
二號模型雖然升溫幅度小并且沒有四季的變化,也沒有其它的氣象現象,但是不易出現能量紊亂和崩潰。所以我們決定再次從二號模型入手,分析為何二號模型能保證能量穩定。
最終我們找到了原因:
白信在制造二號模型的時候使用的是TRr-30型放射環提供能量,制造三號模型的時候則使用的是TRs-100型放射片,兩者的能量提供源是完全不同的。TRr-30型放射環的特性是爆發力強,但是能量總量較小;TRs-100型放射片能量總量大,但是供能速度慢,適用于長期穩定供能。
因此在兩秒的轉換器開啟時間內,盡管TRr-30的能量總量小,但是其在短時間內所能釋放的能量要遠遠高于TRs-100。而根據計算,TRr-30在轉化器開啟一次所能釋放出的能量大概能維持二百九十到三百個標準時長,如果增加TRr-30的反應物質量,這個時長還能更長;而TRs-100只能維持兩個,并且只要仍然按照安全開啟時間一至兩秒來開啟轉換器,就算增加反應物質量,時長也延長不了多少。
我們決定將二號模型和三號模型的優點結合到一起,組合出一個更好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