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陷入困難,張慎有完美不在場證明,警局參與調查的同事想破了腦袋,卻還是推翻不了......”
莫靈對我時不時地消失已經習以為常,此刻正在認真地幫我分析案情。
“怎么樣?你能推翻這個不在場證明嗎?”
莫靈莞爾一笑。
“我要先問你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
“林覺三年前因為跟粉絲發生丑聞被狗仔抓拍,現在我們知道粉絲是趙曼,從此被經紀人封殺這件事,你了解更多詳細情況嗎?”
“據現在掌握的情況,趙曼跟林覺三年前相識,因為同鄉的原因兩人關系越走越近,八卦記者拍了他們的照片發到網上,林覺的經紀人迫于輿論壓力,對外聲稱將林覺雪藏三年。”
“還有,你和林覺的對話有一處不太自然的地方。”
“哪里不自然了?”
“當時你問林覺:‘兇手是誰?在哪里殺的人’,他理應回答“她家”。可是林覺為什么要回答‘朝陽中路景園8號樓1單元101’,特意報出地址呢?”
一語點醒夢中人,還真是奇怪得很。
“為什么不直接回答‘她家’......莫非案發現場不是被害者的家?不對啊,不可能啊,那間屋子的確是她家啊。”
“我試著在腦海中重構二位的對話。用‘朝陽中路景園8號樓1單元101’這句話回答‘在哪里殺的人?’很奇怪,但它要是針對前一個問題--'救什么人?他住在哪里?’的回答,就很順理成章了。”
救什么人?他住在哪里?
朝陽中路景園8號樓1單元101。
還真能對得上。
“可他為什么要回答前一個問題呢?”
“我也產生了同樣的疑問。然后我就想起來了--在你問出‘在哪里殺的人?’之前,林覺因為巨大的痛苦面容扭曲,閉上了眼睛。閉上了眼睛......想到這兒,我終于明白他為什么會回你的前一個問題了。”
我還是一頭霧水,莫靈看著我的臉,微微一笑。
“林覺一旦閉上眼睛,就不知道對方說了什么......不,應該說'他甚至不知道對方說過話’。當你問他‘在哪里殺的人?’的時候,他是閉著眼睛的,所以他不知道你說了話。于是他才回答你的前一個問題--’救什么人?他住在哪里?’”
“閉上眼睛就不知道對方說過話?怎么會這樣啊?”
“林覺的耳朵聽不見。他的日常交流全靠讀唇語。”
“耳朵聽不見?”
“嗯,在你對林覺的描述中,有好幾處蛛絲馬跡。”
有嗎?
“當司機開車沖向林覺時,你明明大喊‘快閃開!’,他卻沒聽見。你聽見后面有車來了,于是及時避讓,他卻沒有反應。這難道不是因為他聽不見嗎?”
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林覺被車撞飛的光景、
“趙曼的值班經理P說,林覺從沒有正面跟他交流過,總是遠遠地等著趙曼下班。房東張慎也說林覺從來都是一副墨鏡口罩的打扮,這其中當然有自己是明星的因素,但是否有不方便交流,怕對方離得太遠,看不清對方的嘴唇的原因呢?”
“啊,原來是這樣......”
“你說林覺完全沒用手機打過電話,這也不是他不喜歡打電話,而是因為他聽不見,打不了電話。他買智能手機主要是為了收發短信、上網、拍照和錄像。”
“還真是,這個假設的確比‘他不喜歡打電話’合理多了。”
“你說林覺家里沒有音響,也沒有CD機,一張CD也沒有,這樣對一個愛好音樂并且出過唱片的人來說,不是非常奇怪嗎?剛才我問你對林覺被封殺那件事了解多少,我猜測林覺被經紀人封殺的真正原因并非他跟趙曼的關系曝光,林覺可能因為某種突然發生的身體疾病致使耳朵聽不見,使他無法繼續從事音樂事業,經紀人為了保護林覺,或者期望林覺康復后繼續他的音樂道路,就暫時不得不以“封殺三年”的方式向外界交代林覺的突然消失。
“原來是這樣......”
“你還說林覺戴了一塊液晶手表,我猜那應該是聽障人士專用的室內信號裝置。”
“室內信號裝置?”
“聽障人士聽不見門鈴,有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所以他們會用一種叫‘室內信號裝置’的東西,它會通過閃光、震動或文字告訴他們門鈴響了。閃光的一般是直接裝在屋里的,振動的一般做成戴手表的多功能手環。它有液晶畫面,會在振動的同時顯示文字,傳達必要的信息。有的產品能通知佩戴者電話或者傳真來了,有些銀行和醫院會用它叫號,還有專為聽障母親設計的產品,能讓媽媽及時找到寶寶在哭。”
“你懂得好多啊!”我對莫靈的知識面發出由衷地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