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
廢棄養蛇場。
即使處于亞熱帶與熱帶交界處的躍州也已經有了一絲涼意。
一位流浪漢裹緊了身上那破舊的黑色風衣,竄進了城北區銅石街附近地一個廢棄養蛇場。他四周轉悠著,期盼著能找到點有用的東西,以此來度過這個所謂的冬天。
突然,流浪漢注意到前方有個黑色的塑料袋,塑料袋里頭好像是裝著一些東西,他興奮極了,快速地跑了過去。
一陣風吹來,地上的塑料袋沙沙作響。他拎起了塑料袋,一股惡臭味撲面而來,他打開一看,袋子里裝著的竟是兩只胳膊。他頓時將手中塑料袋丟落在地上,自個兒已然被嚇得癱軟在地。少刻,他哆哆嗦嗦地從地上爬將起來,慌忙地跑到就近的派出所報了警。
這無疑是一起極其惡劣的殺人分尸案,警察很快趕到養蛇場展開調查。
警方根據殘尸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斷死者是一位成年男性。既然是殺人拋尸,那么死者其余部位的遺骸會不會在附近呢?警方對養蛇場以及周邊進行了細致的搜索,但并沒有發現其他的尸塊,也沒有發現任何線索,警方也無法確認死者的身份。
警方將尸塊帶回警局進行尸檢,根據法醫的鑒定和推測,死者是一位二十多歲的男性,死亡時間在三個月以前,但死者的身份依然是謎,死因也不能確定。
為了更快地偵破案件,第二天城北區公安分局就成立了專案組。擺在警方面前的只有斷臂,他們要解開的卻是一個巨大的謎團。死者究竟是誰?他是因何被殺?又是誰殺了他?要解開這些環環相扣的謎題,只能先從死者的身份入手。
由于是在城北區發現的尸塊,警方根據死者的死亡時間,比對了近兩三個月以來城北區的失蹤人口,但并沒有發現條件吻合的人員。很快,警方想到躍州存在大量的流動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躍州的外來務工人口也越來越多,死者可能并不是當地人。于是警察擴大了搜查范圍,但依舊沒有收獲。
躍州的DNA實驗室只收錄了當地的DNA數據,警方提取出死者的DNA與數據庫進行了比對,并沒有發現匹配的結果,這就進一步證實了死者是外來務工人員。由于各地的DNA數據庫還沒有聯網,警方暫時無法將死者的DNA與其他轄區的DNA數據庫進行比對,調查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為了盡快確認死者的身份,警方展開了周密的部署。一方面安排大量警力在養蛇場附近展開深度搜查,但由于養蛇場處于荒郊野嶺,雜草叢生、人跡罕至,除了那個偶然路過的流浪漢之外,沒有其他的目擊者,而且區域內也沒有監控設備,就算警察挖地三尺,也找不出更多的線索。另一方面,專案組找到了專業人員繼續進行DNA的比對。
直到2006年,得益于技術的發展,中國建立了統一的DNA數據庫,這讓城北區刑警隊喜出望外。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雖然已經擴大了數據范圍,但這次的比對依然沒有發現與那具無名尸體匹配的數據。盡管如此,警方仍然堅信,只要握著DNA這把鑰匙,哪怕要試一千把、一萬把鎖,只要他們不放棄,就一定會有揭開迷霧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