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琪風從小習武,一身英氣不輸其父夏有靈,在軍隊中磨煉過,對于如今的南庭國,夏琪風有自己的見解。
而夏有靈答應與周琴合作,并歸附周易。這都是父女商議過后,夏有靈順勢演的一戲碼。
西涼國得到了南庭十城,卻沒有得到人心,隨著周易和夏有靈合兵,聲討西涼不義之軍。
十城的百姓立即騷動,自行武裝民兵,里應外合趕走了西涼國軍人。
十城百姓歸附周易,周易當即打出藩王旗號,自立齊王。兩封討封書涵,同樣遞到鄭都勛皇的案桌上,和蕎都欽皇的案桌上。
木已成舟,兩位南庭國皇帝都下旨,給了周易名正言順的名分,賜周易為齊王,張榜天下。
周易有十二城,兵擴充達三十六萬。
南庭國至此,成為一國三君。儲君太子繼位的勛皇只有五座城。自封外姓藩王的齊王周易,有十二城。自立帝位的欽皇,有四十五城。
西涼國內,也是另一種狀況。西涼二皇子梁世武當初不同意發兵助楚乾勛。但是太子梁世民同意。
現在連一城都沒有得到,梁世武在朝廷上諷刺太子梁世民。
太子梁世民一脈的武將自然要為主子說話。
“那是南庭皇帝出爾反爾,與太子殿下無關。何況現在我們有了攻打南庭國的借口,現在時機成熟,南庭國大亂,我們一鼓作氣滅了南庭國也未必不可。”武將劉羽奉說道。
一切都是梁世武的陰謀,只要能打擊太子在朝廷上的地位,那就算是達到目標了。
劉羽奉畫出了餅太大,想一口吞掉南庭國是不可能的。不過西涼皇帝梁成宗也不想白忙一場,宗帝下旨讓太子務必不能讓西涼國失了臉面。
梁世民只好親征,帶著六位將軍趕赴前線,兵二十萬。
周易早有準備,西涼國一發兵,就派遣夏有靈到庸城駐防。庸、輸、田三城直接面對西涼國,三城守軍加起來有十萬,可惜都是民兵,并沒有訓練太久。只有名將夏有靈擔任駐防總指揮,才能讓這些新兵敢打敢拼。
庸城位于輸城左側,輸城在田城右側,輸城夾在兩城中間,一般而言,輸城是最好調度的位置。
不過周易和夏有靈都看遠一步,若是以輸城為總防,那么庸、田兩城必定會被攻陷一城。
梁世民帶領軍隊抵達邊界后,知道齊王軍隊以庸城為中心。
“只要攻破庸城,輸、田兩城觸手可得。南庭人連兵法都不會,劉將軍,包圍庸城,耗死它。”梁世民下令道。
二十萬西涼大軍,足足十五萬包圍庸城四面,圍得滴水不漏。
夏琪風駐守輸城,兵三萬。田城守將莫客來,兵一萬。
自庸城被包圍之后,夏琪風每到傍晚就帶五千兵出城,遠遠觀察西涼軍。這些事情自然都在西涼探子的眼中發生。
庸城被包圍的第五天,傍晚,夏琪風如往常一樣帶兵出城,離城二十里。
劉羽奉領兵一萬出現要生擒夏琪風,夏琪風一絲不驚,號令全軍五千人應戰。
兩軍廝殺期間,從兩側又殺出兩支夏琪風的伏兵,西涼兵突遭變故,不能應急。
夏琪風每天帶五千兵出來溜達,回去時其實只有三千兵,有兩千兵掩伏了。
那兩側伏兵,就是這五天來的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