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775字
預計閱讀時間: 7分鐘
“如果你們可以和父母分開住的話,那就分開住,距離產生美,如果實在不能的話,你就要在中間起到調和的作用,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治療師說,“這和管理情緒不一樣,不能坐而不管,但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就是不斷地磨合,從中學習經驗。很抱歉沒有給你有建設性的回答。”
“但這就足夠了。”那人起了身,笑著和治療師告別,臉上的皺紋舒展了不少。在此期間,我也會想到很多不愉快的經歷,為此感到苦澀和折磨。
我趕緊坐到治療師面前,問:“這個問題很有可能冒犯到您,也請您原諒,我只是對此非常好奇。”治療師沒有回答,只是微微點頭。我小心翼翼地問:“日復一日,每天都有如此多的人來拜訪您,我見您幾乎都是笑著作答,這種笑容是自發的嗎?或者更直接地說,那是假笑還是真笑呢?”
他聽完后,哈哈大笑起來,問:“你難道不熱愛咱們這個時代嗎?它的科技如此發達,可以把人送出太陽系,運用全智能技術破解了古文字,這放在之前,人們難以想象。但它的文化領域更受到人們的喜愛,生活在這里,我們可以當眾開懷大笑,也可以當眾痛苦,無論怎樣,都會有人和我們一起開心,分享我們的喜悅,都有人和我們一起痛苦,分擔我們內心的痛苦。”
“即使在眾人面前,我們是真哭,所以我們也是真笑。不像那個生活在鎂光燈的時代,人們在鏡頭前露出假笑笑臉,在鏡頭外才顯露出自己猥瑣的本性,”治療師說,“那時的人們內心戴著面具,表面上是一套,內心是另一套。在下級面前是一種表情,在上級面前又是另一種表情,不僅虛假,還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
“不僅虛假,還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我心里又默念了一遍,它像一道閃電似的,劈向了我,我又心想,“在那個利益與道德失衡的年代,我有多久沒有活出自己了?”
“他們不累嗎?”治療師自言自語般地問。我脫口而出:“這不廢話嘛。”隨即趕緊捂住嘴巴。“后面還有很多人正等著,咱們最好進入正題。”治療師提醒我。我扭頭看了看,他們微笑的表情中參雜著些許焦急。我趕緊詢問:“我總是受到愛情和友情的困擾,怎樣才能擁有令人艷羨的愛情,怎樣才能擁有一段長久的友情?”
“首先,你要明白,兩個人相互愛慕才是愛情,它是兩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或者以此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為什么以它來炫耀呢?即使外人很羨慕你們的感情,你們就一定能長久的幸福嗎?”他質問道,隨后又說,“總之,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完整,甚至都不成立。你只需做好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優秀,遲早有一天,愛情女神會降臨到你身上。”
“冒昧地問一下,你有女朋友嗎?”我問。“我的孩子都比你大了。”他回答道。“我們就是這樣相識、相知、相戀,這真是天底下最神奇的事情,”說著,他突然皺起了眉毛,但看上去不是生氣的樣子,他搖搖頭,接著說道,“當我追逐愛情時,它卻一直都不出現,仿佛故意而為之,我為之向往、為之焦慮、為之疑惑、為之充滿希望又不斷失望,但,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每天都在進步,忽視它的時候,它卻在拐角處出現了。”
“有心澆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對它最準確的描述,”他說,又問我,“我只能以親身經歷告訴你些許奧秘,關于友情,是什么讓你困惑呢?”我回答道:“我把朋友當成朋友,但他們卻不把我當成朋友。”說完,我又把這句比較繞嘴的話解釋了一番:“我真誠地對待朋友,卻換來冷遇、不尊重和不信任。”
“你說的比較籠統,最好舉具體實例進行說明。”他對我說。我簡單地思索了下,回應道:“當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比如他常常咳嗽,我就會馬上為他熬制一碗梨水,但當我上課時忘記帶課本,他卻視而不見,甚至我主動尋找他,希望他能過夠提供幫助,他依舊百般推辭,我常常為此感到難過。”
他聽完后,長長地呼了口氣,說道:“有些人的存在只是為了襯托他人對你的好,不經過對比,你很難體會到別人對你的好。不存在單向的友情,在你和同性相處時,如果感到很舒服,你們就有很大的幾率成為朋友,但如果之間總是存在一些隔閡,就像缺少潤滑劑的齒輪,運轉起來非常費勁,那你們不太合適做朋友。”
“總之,感情這個事情非常微妙,需要緣分,‘緣’是指兩個人通過各種方式相遇,‘分’是指兩個人都想成為彼此的朋友,尤其是友情,需要三要素。”他告訴我。“聽起來不錯,像是去做化學實驗,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我心想。
他充滿疑惑地看著我,問:“這么基本的常識,你難道不知道嗎?所有的大學都有關于此類的通識課程,比如《大學戀愛學》和《大學友情學》。和物理學中的守恒定律一樣,友情存在三要素。逃課也有講究啊,你得學習這些學問啊,能夠豐富你的精神層面,帶給你心靈上的愉悅,總之,會讓你幸福。”
“你快說吧,別賣關子了。”我心想,但不敢說出來。“友情講究天時、地利和人和。”他說。“打仗呢?”我驚呆了,問道。他沒有理睬,只是笑了笑,說道:“當出現一個觀點時,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否定,而是思考出它的本質,理清內在邏輯,查找其中的因果關系,經過認真分析,再做決定也不遲。”
“此刻,請你回想下你所交往的所有朋友,”他說完,留給我合適的思考時間,見我想的差不多了,接著說道,“現在,能成為你真正朋友的又有多少呢?”聽他說完,我的大腦飛速地運轉,從小學同學回憶起,直到大學同學。一個個臉龐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同時在做篩選,伴隨著一次次地點頭和搖頭,我篩選完畢。
“哎——”我嘆了口氣,說:“從小到大,我至少遇見了1000個同齡人,并與其中500人交往,和其中100人成了朋友,但隨著時間和距離的改變,只剩下最后10個兄弟。”“對,沒錯!”他興奮地大聲說道,“請注意你的措辭,‘隨著時間和距離的改變’這不就對應著‘天時’和‘地利’嘛。”
“‘天時’是指在合適的時間相遇,并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地利’是指彼此在物理上的空間很近,‘人和’是指彼此在心理上的空間很近。”他解釋道。“如果想成為長久的、要好的朋友,這些條件必須全具備嗎?”我充滿期待地問。
“首先,不論怎樣,兩個人必須相遇,如果都沒有見到彼此,那怎么會有后來的故事呢?這就是在‘天時’遇見對方,這只是前提條件,”他說,“而相對而言,‘人和’要比‘地利’重要,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這個道理。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距較近的朋友顯然要比遠在天邊的朋友更利于培養感情。”

小說作者宏志
謝謝你的閱讀和支持,歡迎加入書架,覺得不錯的話就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