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二又來了(求推薦 求收藏)
皇帝皇后一起出宮,那可不是什么小事。
換上了便服,從安禮門經過內苑出去,可比走通化門近多了。等真的出了城,就已經是浩浩蕩蕩的百人隊伍了。
李二本來是想騎馬的,他喜歡叱咤風云風云的感覺,但是長孫不會騎馬,于是李二就一同坐著馬車。
自從晉陽起兵之后,就一直苦了妻子,李二也是心感愧疚。特別是在武德年間,他更是出征在外,家里全靠妻子操勞。
在被父親猜忌之時,更是替他盡孝緩解猜疑,恭順親近列位嬪妃,爭取后妃們的支持。在玄武門之變時,堅定的陪著他鼓勵助威。
現在大局已定,也是時候該多陪一陪了,而宮里雖然大,卻依舊悶得慌,正好李二此時想著來擺放下迪夫,也就順便帶著出來散散心。
李二可是聽說了,迪夫那的吃食與眾不同,非常的美味。
馬車走得有點顛簸,但聽著長孫在耳邊吱吱喳喳的,李二心情格外愉悅。
然而這種心情才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馬車就停了下來,李二順著打開的窗戶往外一看,兩邊還是剛冒起綠苗的麥田,明顯是還沒到地方。
而且前面馬蹄聲有些慌亂,還不時有嘈雜聲傳來。
李君羨跑了過來,稟報道:“啟稟陛下,前面就是迪縣男所在的怡然莊了,只是前面放有路障擋了進莊的去路,另有六名孩童身披皮甲在把守,臣已派人前去擒拿。”
他這是第二次來迪家莊了,他還是頭一次見到這么大膽的,區區的六名孩童,居然敢擋了圣人車駕,要不是知道陛下對那迪縣男的態度不一般,此時那六名小孩就不僅僅只是擒拿下來這么簡單了。
長孫滿臉驚訝的看向李二,她想不到今天前來拜訪的人,居然如此大逆不道,而二郎居然還能忍得住。
李二臉上有些郁悶,居然沒想到迪夫真的就給莊丁配了甲,伸手掀開了馬車門簾,走了下去。
“你們是什么人?光天化日之下強闖民宅,不怕王法么?”稚氣未脫的喊聲,聲音很高,帶著憤怒。
李二瞇著眼,往前走了幾步,看著那頗具個性的莊子大門。
兩邊是方方正正的石頭柱子,棱角分明,在頂上的似乎是通過一排柵欄相連,整個大門渾然一體看不出一絲拼接的痕跡,仿佛用一整塊巨石雕刻而成。
在柵欄的正中有三塊一米寬半米高的牌匾,分別寫著怡然居三個大字。
這就是迪夫無中正有造物的風格,李二心里非常明白。
孩子們即使被抓了也不屈服,在奮力掙脫著,被侍衛押著到了跟前,臉上的怒容不改,卻只有其中一個在連聲質問道,而其余的都沉默不言。
“這里是皇城腳下,你們究竟是什么人?”
李二看著這幾個小孩,知道這就是迪夫買回來的那三十個孩子奴仆,但已經不復是第一次見到那般骨瘦如柴,面色紅潤,精神奕奕,健碩頗有力氣,得侍衛二對一才能控制得住掙扎。
內心對此充滿了興趣,這小孩要是大上一些學點武藝,只怕尋常三五個侍衛都未必能打得贏,但是現在還太小了點。
“幾個小孩子披著幾件皮衣而已而已,松開他們吧。”李二擺了擺手,吩咐左右松開,又對著小孩說道:“我是來拜訪你家郎君迪兄的,卻不知你等為何攔下我的車駕?”
“回稟郎君,最近莊中事物眾多,我等在此值守,防止外來閑雜人等進莊搗亂。”
無視了那雙警惕的眼神,李二自顧地問道:“你叫什么名字?認得多少字了?”
“回稟郎君,我叫迪仁物。”迪仁物有些自豪,他是第一個得到郎君幫忙起名的。
遠處的莊子里跑出了一群人,但李二看也不看一眼,心底里起了幾分愛才之心,對著迪仁物說道:“迪仁物,小小年紀不慌不亂的確實是個人物,朕是當今皇帝,你要不要跟著朕,保你榮華富貴?”
“不去。”迪仁物大聲回道。
旁邊的侍衛都閉耳不聞,專心的做著防衛工作,時刻在防止著這幾個孩子暴起襲擊。
李二又問道:“為什么呢?”
這下迪仁物也不再回話,就在那站著。
萬元心里驚慌地匆匆的跑了過來,喘著大氣連忙行禮,然后又將李二請進了莊子。
只是東家現在不知去了哪里,找都找不到,這幾天都是這樣,要不是早上和傍晚時候還能看到,莊里還都以為東家跑路了。
李二頓時思緒萬千,感嘆迪夫的神仙逍遙,哪里像自己整天被困在案桌前勞神。
既然迪夫不在,李二也就不進宅院了,帶著長孫在莊子里轉悠。
萬元在不遠處跟著,不敢聽李二與長孫之間的交談,但只要聲音稍大的呼喊,又能即使上前。
長孫也見過不少的莊子,但對于這個莊里的一切都十分好奇。
“二郎,這莊子的房屋排列整齊,道路上干凈,莊里應該很窮才是,為何這里的百姓卻精神抖擻,比長安城里的百姓還要精神?”
“觀音婢有所不知,那迪兄是樂善好施,于莊中建有食堂,莊里百姓每日都可前去領取吃食,莊里的民眾全賴他而得活,這能吃得飽飯,東家又是不錯,心里高興,人也顯得精神了。”
“二郎說的是,但我想應該不僅僅如此吧,對莊民好的莊子也不在少數,但卻每一個比得上這個莊子的。”
李二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長孫微笑著也不說話,就這么靜靜地走著。
哪怕現在是冬天,莊子里一切都那么的生機勃勃,人人充滿了干勁。
“拜見陛下。”
王安匆匆的趕了過來,這是早先時萬元派人去通知的。
“不必多禮,迪兄此時恰好不在莊子里,你也在這里這么長時間了,應該對莊子里很熟悉了,今日就由你來當向導吧。”
“是。”
多了王安,長孫此時收起了小女人的性子,李二也第一次認真地審視著這怡然莊。
“這邊是生活區,給各家各戶統一規劃了住宅地,雖然現在很多僅僅只是茅草房,但迪兄在莊子邊上起了磚窯和水泥窯,以后都會重新再建的。”
“水泥窯?做什么用的?”
“水泥窯是用來產水泥的,通過煅燒石頭可以得到,具體的還沒有成品,只是聽迪兄說,水泥遇水后會變硬,跟石頭一樣,用在鋪路建房都是非常好的。”
李二聽得心里火熱,既然能用來建房,那么就肯定能用來筑城,可以大量漸少徭役。
再想想自己皇宮里已經老舊不堪,卻因為國庫空虛只能修修補補,而這里的百姓都能住上磚房,李二心里有點羨慕嫉妒恨了。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大廣場,食堂和書院就在旁邊相鄰著。
此時雖然已過了午飯時間了,但王安想著李二是從京城坐著馬車過來的,或許是沒來得及吃的。
“陛下,前面就是食堂了,不如去那歇一會,吃點東西?”
李二一聽,他確實沒吃,一直聽說了迪夫這里美食很多,早就想來嘗嘗了,上一次來卻只喝了幾杯茶,又拉不下面子來討要。
王安此時正中李二下懷,于是應了下來,帶著長孫就往里走。
李君羨則苦著了臉,他是最不希望李二在外隨便吃東西的,要是李二稍微出點什么問題,往輕了一個失責的罪名是免不了的。
食堂一般來說是過時不候的,但啥事都有特權,王安就是那特權階級里的一員,更何況萬安還在后面跟著。
后廚開始動起來了,王安開始擺弄學來的茶藝。
李二先給長孫遞了一杯之后,才慢慢細品。
茶還是好茶,只是差了點。
“李安,你在這里這么久了,就沒想著學著點用在你的莊子上?”
長孫細細地喝著茶,兩只豎著的耳朵卻在等著回答。
王安苦笑,他也想學,卻是學不會的。
“不是我不想學,是實在學不會。我也照著迪兄這莊子里的布置,將我那莊子改了,卻只收到背地里的怨言。”
“你就沒去思索其中緣由么?”
“迪兄說我這么做只是做了個形式主義,百姓們勞師動眾,卻沒得到什么好處,自然就會有怨言了。”
“他沒說怎么解決么?”
“這倒是說了,迪兄說只要百姓們吃飽穿好,少了壓榨,生活有了盼頭,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但光是一個吃飽就很不容易了,迪兄有著掙錢的法子,所以能花大錢貼著糧食讓莊民吃好。”
李二沉默了,也很無奈,糧食確實是個大問題。
“那你就沒去學點別的?比如那能省柴火的沼氣?”
“沼氣池的確很好,卻也是現在學不來的,主要是沒有能用的水泥,沼氣池也就蓋不成的。”
“那就一點兒都沒學會?”
李二有點咬牙了。
“那也不是,迪兄曾說,兜里沒錢是干不成大事的,所以我現在做點買賣掙錢,然后用于莊里,別的不說,現在莊里佃戶比以往可是精神多了,但委實是太費錢了。”王安有些委屈。
李二看了看王安,一陣頭大。
還是可信又能用的人太少了。
太聰明了的不行,什么陰謀陽謀的迪夫一眼就看穿了,那樣剛剛修補的友誼小船瞬間就翻船了。
笨了點的好是好,順利與迪夫搭上線了,卻畫虎類犬學了個寂寞。
而用強更是不行,都不一定有用,那一手無中生有看得心里都發毛,而且指不定什么時候來還得求點神藥。
唉,就這么著吧,慢慢來。
熱騰騰的香氣四溢的美食,似乎也沒那么美味了。
但是臉上卻沒表現出來。
長孫則輕皺著眉頭,只吃了不多就停下了筷子,美食雖然很可口,但是肯定耗費不少,實在不宜多做嘗試。
如今天下戰亂剛剛結束,到處都是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百姓,宮里一切都力求簡省,以身作則。
雖然也明白李二的心意,但若是因此好美食引得六宮內外爭相效仿,再現靡靡之風,那就不好了。
而這個莊子里的房屋到飲食都如此的講究,確實也算得上是個奇人,但卻很難與那些為國為民的賢才聯接到一塊去。
更對二郎如此寬容大度對待的莊主十分的好奇,不禁問道:“李安,你與迪莊主相處時間不短了,你覺得他是怎么的一個人?”
“迪兄性子非常的隨和,與莊子上下所有人都能有說有笑的,哪怕是奴仆都不例外。
他的想法點子非常的多,雖然不通弄農事,卻能提出許多建議。
他很討厭繁文縟節,也不通曉各種禮儀,一開始行禮時動作時常出錯,后來就干脆都不再行禮了。
但是對于茶和吃食特別講究,別看這些吃食這么精致,卻也是用平常糧食來做的。”
長孫輕笑著細細地聽著,等王安說完之后點了點頭,對著李二說道:“二郎可是休息好了,我們再在莊子里走走,我還想多看看,要是等會遇到了迪莊主,有些問題再直接問他好了,想來迪莊主性子隨和,也是不會怪罪的。”
李二一聽,豁然開朗,站起來對長孫笑著說道:“走吧,我們再走走。”
廣場上,八十多個八到十三歲的孩子,排成了四排,在寒風里一動不動的站著,小臉凍得通紅通紅的。
王安順著李二的目光看去,連忙解說道:“他們是在做日常訓練,這種方式叫作站軍姿,迪兄說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意志力。”
“他們可都識字?”
“認得,迪兄每天都在教,不過今天好像是開始教算術。”
廣場上,所有的人都在堅持著。
李二看了一會,問了一句:“你的兒子也在那隊列里面么?”
王安心里一顫,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兩個都在那兒。”
“嗯,走吧,我們去看看那蜂窩煤和那個玻璃房子。”
李二也再沒說什么,帶起了頭就往前走,步伐堅定。
長孫緊隨其后,面帶微笑。
一旁的侍衛連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