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不咋滴,但是完結了,感言還是要說一下的。
雖然我心里知道小說該怎么寫,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了。
說說我寫這部不咋滴的小短篇的心里想法吧。
就是想說說一個人想要成功的兩大要術。
一是能力,二是環境。
首先得有對世間萬事萬物本質的認知能力,知其所以然。
這個要通過學習、思考和理解、思考、學習。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吧:你和朋友在一個小店吃飯,店主有一小孩特淘氣,總想著掀你的飯桌。你總是在他掀時用手按著,朋友先是不做聲。等吃的差不多了,小孩再次來掀桌子,你朋友連忙制止你按桌面。
為什么?這你就要理解朋友的思維方式了,然后思考這種做法值不值得學習。不管最后你如何選擇,但你肯定是學到了遇到此事時的另外一種應對的方法。
其次得會不斷的改變自己,得擁有做出這種改變的勇氣和毅力。
人是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么?我只能說有的是,不自知的人確實如此。
有的人不是,他自知。可是他不想著去改變,為什么?要么是現狀帶給了他足夠的好處,列如貪官。要么就是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有心理包袱。
或則是嘗試改變自己的時候,第一時間就遇到打擊了,沒有毅力做下去了。比如舔狗,只要他的女神說一句:你不喜歡我了么?
呵呵,你看一下他的糾結樣子。
第二種人喜歡躺平,就和z先生一樣。
現在我們來說說環境。
環境分為小環境和大環境。
小環境是你的生活圈,大環境是這個社會。
小環境影響著你的感情,大環境影響你的認知。
一個人經過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學會了用碰瓷賺錢。可是他會碰瓷自己熟悉的人么?
此時千里之外的你通過網絡視頻知道了這個事,你義憤填膺。
這時的你是什么想法?
我想大多數人都經過理解和思考后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遇到這樣的事,當做沒看見。
這是人們的道德淪喪么?
是的。
這就是大環境導致的認知偏差。
可能小環境中,不一定會是同樣的結果。可是大環境決定了認知偏差,小環境中的你,只能在自己的內心道德和認知中做選擇了。而此同時,小環境中即將出現的執法者也是要在職業素養和大環境的認知下做出選擇。
以上不管最后的結果如何,都是會出現一個故事的。
回到我寫的這部短篇,z先生就是小時候對大環境的認知偏差,產生了足以影響一生的錯誤選擇。
文中最后提到的,地球母親人像化的這個事,確實出現在了那時候小學的地理課本上的。不知道多少那個年代的小學生還記得這個?
也許z先生太感性了,導致他的心理本能居然戰勝了生物本能。
我只能說人這種生物,的確不能拿單個個體的局限認知說事。
就算你再位高權重,學識淵博,但是你的總體認知還是很有局限性的。
好了,想寫的到此為止了。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就是一個小學沒畢業的,以上都是胡咧咧,讀到的別當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