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璘的介紹落在劉一平的耳朵里他有些不以為然。
兩個大學剛畢業,還都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更沒有去國外開闊眼界的小年輕異想天開,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創業。
要是互聯網創業這么容易的話,那豈不是人人都成互聯網大佬了。
這兩人拿著家里給的錢肆意揮霍不心疼,自己要不要陪著他們胡鬧呢?
還有,聽陳朝璘口氣里的那一串串名詞什么“平臺通道”什么“生態系統”似乎挺唬人的,劉一平對技術關注比較多,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理解就沒有那么透徹了。
他對陳朝璘提出的這兩個概念倒是稍微有點興趣。
陳朝璘介紹完之后劉一平也把技術團隊的基本情況還有曾經做過的項目做了一下介紹。計算團隊整體實力還是不錯的,大部份都有海外留學的經歷,也有大廠實戰的檢驗,應該說對目前陳朝璘的創業來說基本足夠了。
雙方介紹完基本情況后就由陳朝璘先談具體的合作條件和要求了,陳朝璘早已打好了腹稿。
首先就是技術團隊可以享有創業公司奇點科技的40%的原始股權,至于這部分股權他們團隊內部怎么分那就由他們自行協商,公司依照他們協商認同后的結果備案登記。
這部分股權技術團隊兩年內只享有收益權,不具有處置權。也就是說技術團隊里任何人在兩年內離職的話,公司要收回他的股份的。
滿兩年后技術團隊擁有股權的部分處置權,即如果要轉讓交易的話在同等價格的基礎上,陳朝璘和方興艾具有優先購買權。
只有陳朝璘和方興艾明確拒絕按市價回購股權,那么技術團隊人員才可以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第三方。
在公司干滿四年技術團隊成員可以擁有股權的任意處置權,即任意轉讓交易給任何第三方,不需要征求陳朝璘和方興艾的同意。
為了避免技術團隊的股份被后續融資過度稀釋,陳朝璘推出了優厚的期權激勵條款。即每輪融資,公司都必須拿出不低于融資后總股本的1%的股份數額放入公司的期權池,用于對公司經營、技術團隊的激勵。
技術團隊簽訂入職協議后,奇點科技公司一次性支付300萬元RMB的簽字費,用于技術團隊解決和前雇主單位的勞動合同以及相關競業限制的法律糾紛事宜。
技術團隊入職之后,如因和前雇主單位產生勞動合同或競業限制糾紛對工作造成影響,那么奇點科技公司有權向其索賠。
技術團隊簽訂入職協議后,奇點科技公司一次性支付200萬元RMB安家費,用于解決技術團隊人員在魔都租房等生活問題。
技術團隊人員周工作時間不應低于60小時,時間可自由調配,只要確保周工作時間不低于60小時即可。
技術團隊人員薪酬在其在前雇主單位最近三個月的平均薪酬的基礎上上調15%。年終獎視產品開發進度而定,不過不低于其在前雇主單位的水準。
保密條款方面技術團隊人員當然負有對公司的一切商業機密和技術機密的保密責任,技術團隊人員每年可以領取15萬的保密費,折合進每月工資發放。
如果出現違反協議泄密情況,公司除了保留報警追究其泄露商業機密的刑事責任之外,還保留對其泄密造成損失的民事索賠權利。
競業限制方面,技術團隊人員離職后兩年不得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相關工作,不得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等。公司須支付離職技術團隊人員兩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和繳納相關保險。
陳朝璘的提出的條款雖然嚴苛細致,不過卻給錢痛快大方。劉一平和兩個程序員對視了一眼后,面上表情都有些復雜。
他們沒想到陳朝璘小小的年紀,手段卻如此勁厲,幾乎沒留下什么職場的漏洞,而且雙方權責劃分明確合理,有獎有罰,公平合理。
獵頭公司的黃經理也暗暗點頭,陳朝璘手下應該也有極為厲害的人事管理人才,他不禁有些刮目相看起來。
劉一平和錢睿還有孫海潮稍微商量了一下,各自在心底已經大致接受了陳朝璘的這幾項核心的條款。
劉一平心里也有個小算盤,技術團隊占股40%,陳朝璘和方興艾單個的持股比例都在30%左右。
未來即使資本參與進來,那也是沒有投票權或者投票權稀釋了的B類股。只要技術團隊抱成一團,再分化陳朝璘和方興艾的合作拉一方做支持,加上股權激勵的部分,未來公司的控股權花落誰家尚未可知。
互聯網,不懂技術就不懂產品。產品的運營思路終究還是要靠技術來開導。自己在互聯網領域既有眼界又有技術,沒有道理會被兩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給左右了................
劉一平問了一下陳朝璘關于公司的產品定位和具體的細分領域的問題,陳朝璘笑而不語,說這些等簽訂了保密協議之后再談不遲。
最終劉一平代表技術團隊表態,他們需要一點時間來內部討論一下,暫時還不能做出決定。
陳朝璘也表示理解,給出了一個期限,技術團隊如果最終同意合作,不晚于15日內要辦完入職手續。
獵頭公司的文員把雙方的談話記錄下來,留待未來整理出合作協議和勞動合同。
已經差不多下午1點了,陳朝璘和方興艾早上都沒吃早飯,這會兒精神一松馳下來,感覺肚子餓的咕咕叫。
他提議大家中午一起吃頓便飯,由他個人買單,算是慶祝一下相識結緣。
獵頭公司的黃經理堅持到了他們公司,這頓飯說什么也是他來安排。大家各自謙辭了一會兒后最終還是由黃經理安排了飯局。
今天是周末,下午也沒什么事情,中午大家酒喝點酒助助興。陳朝璘以開車為由推脫了,不過他鼓勵方興艾適當喝點。
以后方興艾少不了一些應酬交往,喝酒在所難免。
第一次見面吃飯,飯局上的氣氛難免有些拘束放不開。劉一平卻有意無意地和方興艾不斷地攀談。
他得知方興艾曾計劃去國外留學,大談特談他在國外留學的經歷。
言談之中劉一平表達了諸多對國內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不屑。他覺得國內的互聯網談不到運營和商業模式,反正大家都是在照抄國外的模式,無非是誰抄的快些好些的區別而已。
陳朝璘基本上沒怎么發表他自己的意見,只是安靜地聽劉一平胡吹亂侃。他腦海里一直在翻騰思索,應當怎樣用好劉一平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