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山雨欲來風滿樓
鬧事的第二天,常一帆和鄉長把石材廠廠長找來,問他昨天怎么回事,幾個意思呵?廠長耍起二賴勁,叫苦叫冤叫屈,說什么廠子沒有活路了,快關張了,工廠養不起呵。這都是你們限采限的,把我們手腳捆住了,怎么討吃?!
鄉長說,要倒了?倒了好,你不知道你把山炸得千瘡百孔的……
廠長狡辯,說領導你可不能亂說,我手續正當齊全,山地承包金年年不少交,你去問村里……我們白紙黑字簽了合同的!
常一帆一直沒插嘴,這時他說了句,正當?你敢說沒有破壞林地嗎?別說得冠冕堂皇,你相不相信,單憑這一條,分分鐘讓你關張,還吃不了兜著走!
廠長這才沒了脾氣。但還是顧左右而言他,對鄉領導的問題避而不答?鄉長問,為啥早不鬧晚不鬧,這時鬧?廠長說,這不廠里要斷炊了,沒錢了呀!
常一帆覺得他沒說真話,便嚴肅說:“石材廠的問題年過后,必須要有個說法,我們也不藏著掖著。前次縣領導來現場辦公,專門點到這個事。你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我們鄉黨委政府肯定要執行縣政府的決定,現在保護生態是第一位的!”
鄉長附和說,聽到沒有?常書記剛才說,年后我們要解決你的問題。態度好點,我們支持力量大點;態度差嘛,別怪我們到時手下無情……
廠長態度軟了下來,說領導別急嘛,好商量好商量。
常一帆和鄉長套了石材廠廠長一上午,終算勉強弄清楚,有人私下在聯絡紫木幾個鄉鎮企業家,意思是鬧一鬧,殺殺書記鄉長威風,免得在紫木大開“殺”戒,把企業都整倒了……
至于那人是誰?廠長打死了也不說。廠長也是外村人,說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得罪不起呵。
書記和鄉長對視一下,不用再問了,他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看來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山雨欲來呵。
鄉長有些憋屈,說我們把老鄉長請來,問問這是什么意思?
常一帆說,這不合適!你有什么證據說是人家老領導干的?他一個退休老頭,天天躲在小院里,大門不出小門不邁的……弄不好,你要惹禍上身,說你誣陷老同志,你怎么辦?!
鄉長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可不是,不能捕風捉影亂說。但是,稍微有些智商的人都能判斷得到,這是一股隱形的力量在與鄉里領導博奕,較量。感受得到,也能猜到是誰,但就是不能說出口來。
鄉長憤憤地說:在鄉鎮想干些事,怎么就這么難呵!
常一帆若有所思,說難倒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怕是怕會動搖鄉、村兩級干部的“軍心”,畢竟有一大半干部是本地人嘛……
鄉長說,要不開個會,把這事掰開了說。常一帆說還是算了吧,有些東西不好說。年底開鄉人代會時,我來說,就從美麗鄉村,保護生態,開辦全域旅游大方面去說吧!
一波剛息,一波又起。
鄉政府突然收到一封律師函,說是茶業公司委托縣里的律師所發來的,提了幾點問題,中心意思是維護茶場承包合同的嚴肅性,要求鄉政府履行合同。
常一帆和鄉長認真研究了律師函,認為這是茶場鮑總的“緩兵之計”,意在拖延時間,把鄉里拖入訴訟的泥潭。
他們商量過后,給鮑總打電話。鄉長直接了當說:“鮑總,如果你們茶業公司執意堅持走法律渠道,我們也沒意見。結果只有一個,程序走一兩年,到時結果不一定你能承受得了,弄不好竹藍打水一場空……”
鄉長又說,鄉里有耐心有決心依法辦事,一旦法院判決,結果板上釘釘,誰都得執行。
鄉長料到鮑總心里清楚,這個合同的公平性經不起推敲,訴訟的結果,他茶業公司贏不了……
果不其然,鮑總提出調解,請縣農業局主持協調。常一帆示意鄉長,答應他,可以考慮協調。常一帆怎么會不知道,這個律師函是個幌子,茶場的目的是爭取主動,好抓住談判的籌碼。鄉里認為,由農業局來主持協調更好,畢竟更專業更有說服力;再說了,對于糾正過去不合理合同,這些歷史遺留問題,農業局處理過幾樁,都很成功,阻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
協調方案由鄉政府與農業局去溝通了,常一帆就沒再細問。村級換屆選舉在即,鄉黨委正在全力以赴。
那天,他正在找村干部談話時,縣紀檢一個領導帶幾個人來到鄉政府,說是有個信訪件要核實,上級轉下來的。
常一帆問了句,什么案件?那個領導笑笑不說,有個主任說,常書記你讓鄉紀檢書記配合我們就行,我們找幾個人做筆錄。
到中午吃飯時,那個主任悄聲告訴他,是有關他的信訪件,市里轉下來,所以上午領導不好說。常一帆心里咯登一下,自已攤上事了?他自信來紫木兩年多,還是很自律的,沒有踩“紅線”呀!
他有些尷尬說,噢是這樣呵,那我要回避了,要不要請假兩天?主任說,不用不用,沒那么夸張。一個上午調查,基本上清楚了,舉報人捕風捉影。我說大書記,你最近是不是得罪什么人吶?!
送走調查組,常一帆從鄉紀檢書記那得知,人家居然告他生活作風問題。說是他與鄉初中一個施姓女老師交往曖昧,搞“婚外情”!結果查了半天,女教師說胡扯八道,常書記是我們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我們去找他都是請他幫忙審稿子的……再說,每次我都是與同事一起去的,鄉政府的通訊員可以證明,書記的辦公室門都是敞開的,還讓通訊員小雷燒水泡茶呢!
幾方證詞筆錄都對上,因是匿名舉報,也無法找舉報人進一步核實,基本上可以結案了。調查組臨走時,紀檢領導拍拍常一帆肩膀,笑著說,身正不怕影斜,沒關系,工作照樣干。不過,方式方法注意一下,可以減少阻力和干擾嘛……
晚上,鄉里幾位領導在常一帆辦公室里喝茶聊天,也說到這個事。鄉長開玩笑說,書記現在是“鉆石王老五”,開始有緋聞女友了,這是好事呀!
常一帆苦笑,還“緋聞”哪,什么時候被人陰到溝里都不知道。
鄉人大主席稍年長些,說書記呵,你這樣老單著不是個事,個人問題還是要盡快解決。脫單了,人家捉弄你也沒口實啦……
常一帆嘆氣,何嘗不想哪!我這人天生沒有桃花命,遇到了抓不住,抓住了又發現是錯的……
縣農業局來協調了,茶葉公司不同意重新發包,但可以考慮重新簽合同。
常一帆與鄉長溝通后,認為方案可以接受,但承包金由鄉里來定,必須上鄉黨政聯席會議研究。
第一方案,合同承包期十年,每年八十萬,五年一付。鮑總的團隊不同意,事情耽擱了下來。
過了兩天,常一帆接到原來縣食品公司吳經理電話,說是要上山來拜訪他。常一帆說您老有事就說吧,腿腳不好,再坐車顛山路太辛苦了……
吳經理說,他侄女是鮑總的媳婦,請求他關照一下。常一帆也不隱瞞,說了方案,是鮑總不接受卡了殼。吳經理說,鮑的意思是新承包期太短,投入回收慢。要求延長十年,承包費再降點。常一帆說,老領導,鮑總的意見我們會考慮,請他直接找我們談吧。具體怎么定,還得上黨政聯席會,請您理解!
老頭也是受人之托,連忙說理解理解。
常一帆被鮑家父子的連番出招搞得有點煩,他讓鄉長把鮑總找來,要他給個干脆話,別進一步退三步的,把底牌都亮出來吧……
最后,雙方達成協議:新承包期從現在起二十年,每年六十萬,五年一交。黨政聯席會一下子通過了,全班子歡欣鼓舞,鄉財政等于增收一千兩百萬元,而且眼前就可進帳三百萬元。鄉財政困頓的局面,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鄉人代會上,常一帆做報告時,提出要做全域旅游,打造“生態紫木”的名片,鄉、村兩級代表都很振奮。
老百姓趕集時,都在圍觀轟轟烈烈施工的農貿市場和街景公園,紛紛稱贊鄉書記是個好官,辦實事辦好事的好官……
然而,有些人卻不樂意了。常一帆他們的所作所為,動了人家的“蛋糕”,斷了財路,無形間與本地的有頭臉的群體成了對立面。常一帆正在陶醉自已施政的“成果”,沒想到一張“大網”正在他身后慢慢張開,只是在蓄勢待發,等候伺機而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