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移星計劃
就在同一時刻在“克拉克島”上的“指揮中心”。
趙磊宇透過窗戶靜靜的觀看這壯麗的風景,他的辦公室處于“克拉克島”上最高的建筑頂端,在這里可以環視“天堂號”內的一切。
從這個位置看,“麥哲倫海”就像一枚巨大無比的魔戒,而“克拉克島”則是鑲嵌在這枚魔戒上的一顆璀璨的寶石。
作為“天堂號”內的最高行政長官,他有權利知道“天堂號”內的一切運行狀況,以隨時作出判斷,但這里大部分的決策都由“天堂號”內的AI執行,最高行政長官只有在“天堂號”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才行使他的權限。
趙磊宇來自于中國西安,現年36歲,身高1.8米,一頭短發,長著一張剛毅冷靜的臉,飽滿的額頭,在他的兩眉之間,有一個不是很明顯的傷疤。這條傷疤是在一次重大事故中留下的,而這個事故可謂家喻戶曉,那就是4年前發生在南極零重力區的隕石撞擊事件。
他畢業于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是計算機信息領域的專家,曾就職于上海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那次重大事件中,以極強的判斷力,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而脫穎而出,由于處事冷靜,判斷準確,有外號“石頭”的著稱,是“天堂號”的第三任最高行政長官。
當然,僅僅是憑這些還遠不能勝任“天堂號”的最高行政長官。
他能成長為“天堂號”的最高行政長官,也是經過一系列近乎嚴酷的考驗,知識的儲備,專業知識的嫻熟與應用,特別是處理突發事件時的準確判斷與執行才是勝任最高行政長官的首要條件。
在“BJ區”工業園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主要的職責就是觀察監控器上的數據,來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態。在“麥哲倫海”的藍藻爆發事件中,是他建議向海水中灌輸氧氣,以改變“麥哲倫海”的含氧量,從而遏制藍藻的生長。也因此使“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發現氧平衡是決定“麥哲倫海”是生態是否正常的重要條件,還建議引入珊瑚而徹底改變了“麥哲倫海”的氧氣只入不出的狀況。這次事件后他就被調到“克拉克島”的“指揮中心”擔任重要職位。后來在廢物品循環系統宕機事件中,也是他判斷準確,調度有方,加上各方積極配合,把一次重大的危機化解與無形。而在南極零重力區的隕石撞擊事件更是體現出其在復雜極端情況下冷靜的思維、出色的判斷與強大的執行力及自我犧牲精神。
這些恰恰是一個最高行政長官所必備的條件。
從1年前當選“天堂號”的第三任最高行政長官后,他對“天堂號”的運行有了更深的了解。與其說“天堂號”是一個超級太空站,還不如說是一艘航行在太空中的超級宇宙飛船,所不同的是,這艘超級宇宙飛船無法進行機動飛行,只能靜靜的停泊在這個行星引力的低洼處,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可以對其進行微小的姿態調整——試想一下即使在太空中,要推動像“天堂號”這樣的龐然巨物,所涉及的推進系統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神級的所在,光耗費的燃料都將是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也是人類工程力學上的極限。
這就意味著他們將永遠的被囚禁在這片拉格朗日L2點的這片引力低洼處。
而事物的發展往往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被打破。
30分鐘前他得到報告,在距離“天堂號”大約1萬多公里的太空中,也就是拉格朗日L2點的這個區域,有一個巨大的不明物體,初步推測應該是5年前那顆巨大的流浪行星帶來的隕石進入到這片引力低洼處。或許是其運行速度緩慢與極低的反光率,或許是其軌道幾乎垂直于太陽系的軌道平面,所以太空預警中心沒有及時發現它的運行蹤跡。
在這樣一個區域任何一個小隕石都將引發巨大的災難,并引起高級別的預警。
“哦!長度在8.2公里,寬度在7.5公里。其在軌道上與CGGS-1的相對運動速度大約在每小時100公里,哦天哪!其運行軌道將在122個小時后與‘天堂號’重合。”
“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的首席技術執行官J·弗萊澤的臉上充滿了驚恐:“這是要發最高級別的預警了。”
沒有任何猶豫,趙磊宇按下了控制臺上那個碩大的紅色報警按鈕。
“天堂號”內第一次內響起尖利的防空警報聲。
根據《CGGS-1操作流程作業指導書》上的提示,當“天堂號”內的防空警報響起的時候,所有居民將立即返回居住地,等待“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的指令。
這是“天堂號”運行12年零3個月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危機。
最高級別的預警就是把在“天堂號”內的所有居民通過小列車全部運送到南、北極兩側的零重力區,再把他們一個一個安放到60艘載人飛船上,然后通過氣密艙把載人飛船發射到返回地球的拋物線軌道上,以避免隨之而來的大撞擊引發的毀滅,但整個流程卻需要花費128個小時,這意味著將有一部分人無法從“天堂號”內撤離到安全區域,這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報警聲平息后,一個緊急會議在“克拉克島”“指揮中心”舉行,這里位于大樓的12層,四周全部都是明亮的玻璃幕墻,幾乎可以看到“天堂號”內的所有區域。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的9位成員,首席技術執行官與各區域的技術主管。會議室中心有一張橢圓形的桌子,桌子周圍是十幾把椅子,靠近玻璃幕墻有一圈單人沙,會議桌靠近內側墻上則是一個顯示屏,上面可以作為顯示器而顯示一些重要資料,也可以作為畫板而作簡易的示意圖。他們要在這里解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要避免隕石與“天堂號”在太空中相遇。
“天堂號”管理委員會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運行CGGS-1而設立的最高行政機構,委員會的總人數為9人,其中6位分別來自于“天堂號”內的各個區域,2位來自于聯合國的監督機構,還有1位則是“天堂號”的最高行政長官,其來自于“天堂號”內為期4年一次的民主選舉。
在“天堂號”委員會成立之初,為了兼顧各方的利益,“天堂號”內的重大舉措都將通過委員會的投票表決進行議事授權。雖然過程緩慢,行事躊躇,有時還伴隨著激烈的爭論,總的來說12年來沒有發生重大事故,這也給了“天堂號”管理委員會極大的信心,但因為各個區域意識形態與政治觀點的不盡相同,思想沖突還是不可避免。
其中來自“華盛頓區”、“柏林區”、“巴黎區”為代表的委員會成員信奉的是利益至上的原則,而來自于“BJ區”、“莫斯科區”、“圣保羅區”則奉行的是生命至上。兩個派別各行其道,因此每次重大決策都難免要在“天堂號”管理委員會中引起一番唇槍舌戰。
就在這些反對派中,就有一個骨灰級的人物,其就是來自于“華盛頓區”的本·杰明。
直到登上載人飛船之前,本·杰明議員還喋喋不休的反對“天堂號”的建設計劃,當他還處于年少的時候,從同樣身為議員的祖父口中得知人類將在遙遠的拉格朗日L2點建設超級太空城時,他簡直是驚呆了。
與他的祖父一樣,本·杰明覺得那純粹是癡人說夢,一是他們堅定的認為通過離心力不可能產生人造重力,那純粹只是一種物理假象,因此超級圓筒內的人將無法直立行走;二是他們認為不要說建設超級空間站所需要耗費天文數字般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人類難以承受的負擔,就是把幾萬人運輸到那里都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祖父還向本·杰明例舉了上世紀阿波羅登月計劃中遇到的無數困難,特別是阿波羅13號登月計劃,簡直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信念更是與日俱增。
為此他曾積極的游說于美國參眾兩院的各個議員之間,試圖說服他們參加“天堂號”建設純粹就是浪費國家的錢財。他的誓言旦旦也感染著周邊一些意志薄弱之徒,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在他的周圍形成一個堅定的反對派團體。
他們還試圖在聯合國表決大會上阻止聯合國成員對“天堂號”建設的投票,雖然他們的言行的確在會員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一些搖擺不定的成員國處于觀望狀態,但在成員國中還是以微弱的劣勢而失敗。
為了試圖說服他,在“天堂號”的建設后期,國會議員還曾把來自遙遠太空“天堂號”的現場圖片展示在他的面前,試圖向他證實“天堂號”的建設安全無虞。
但本·杰明卻堅決的拒絕觀看這一宏偉的壯舉,認為這些圖片的展示沒有實際意義。
直到壯麗的太空旅程與“天堂號”無與倫比的輝煌奇跡出現在他的眼前,本·杰明才像一只斗敗的公雞般敗下陣來,他舞動雙手不斷以驚嚇過度的口氣對著來自遙遠地球的鏡頭說:
“完蛋了!完蛋了!牛頓第二定律就這么完蛋了!牛頓第二定律就這么完蛋了!”
他還一直認為我們不可能看到超級圓筒內側的對面,因此當他看到那些雄偉壯觀的景觀時,他又經不住嘆息道:
“甚至光線都可能在慣性立場中彎曲,愛因斯坦也錯了。”
但內心還是又那么一丁點不服氣,因此在后來的各種會議中總是極盡挑釁之事,直到過了10年,殘酷的現實才徹底的擼平了他身上每一根扎人的鬃毛,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
本來他沒有機會進入到“天堂號”管理委員會,這一方面是在競選“天堂號”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時候,“天堂號”內其他區域都受到了本·杰明的威脅:如果不讓他當選委員會成員就通過地球上的美參眾兩院終止、減少對該國的援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各方利益。就這樣本·杰明才勉強的進入到了“天堂號”管理委員會,成為9個成員中的一員。
不過,正方成員中同樣有一個重磅級的人物,那就是“天堂號”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BJ區”代表王炳權。
與本杰明恰恰相反,王炳權卻是“天堂號”建設的堅定支持者。
王炳權出生于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市溫州雁蕩山,鐘靈神秀的雁蕩山水培養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最喜歡喝的就是雁蕩山的毛峰。年輕的時候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系,后來又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進修博士,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中、美兩國工程院的院士。回國后進入到了國家航空航天局,參加了一系列大型運載火箭的設計、制造、發射等工作,36歲就已經是航天界聞名遐邇的人物了。后因工作出色,棄科從政,被派遣到莫斯科任中國駐俄羅斯代表,4年后又被調任到華盛頓任美國大使,又過了4年,他已經是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了。在“天堂號”完成建設并交付國際社會后,他毫無懸念的成為了“天堂號”管理委員會“BJ區”的代表。
王炳權不但熟悉“天堂號”的整個結構、原理、工況,同時清楚“天堂號”不僅僅是我們人類面向太空的一個小型社會,更是一個高度濃縮的國際社會,因此這里各個區域間斗爭的激烈程度絕不亞于地球聯合國會議上各國之間的博弈。
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與心理博弈造就了他超強的心理素質,45歲就已經華發早生。短發,碩大的頭顱,銳利的眼神,戴著一副無邊框近視眼鏡,緊閉的嘴唇,聲音低沉渾厚,言行舉止之間有著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平時沉默寡言,但一發言總是可以力挽狂瀾,是委員會正方代表中的中流砥柱。
正反雙方的觀點也各不相同,以“華盛頓區”為代表的反對派堅決的認為要實施撤離計劃,就是用“天堂號”內的小列車把“天堂號”內的所有人輸送到南、北兩極零重力區的載人飛船上,然后用載人飛船把所有人發射到返回地球的拋物線軌道上。
但這個提案遭到了正方的反對,雖然這樣一個流程要128小時就可以完成(他們將努力把這個流程縮短到24小時,甚至更短),這意味著可能有一部分人無法安全的撤離“天堂號”。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將喪失挽救“天堂號”的機會,面對這樣一件窮盡人類智慧的瑰寶,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情感上都是“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無法接受的。
以“BJ區”為代表的正方提出了兩個計劃:一是發射大功率火箭在這個隕石上登陸并安裝火箭推進器(就如同N326小行星一樣),然后使火箭點火進行變軌制動,使其泊入到安全軌道,最后再對其進行分類拆解。
但“天堂號”內沒有儲備大功率的火箭,如果從地球上發射在時間上也不可取。
二是用“天堂號”自身的軸向發動機對“天堂號”進行軌道微調,使其進入到一條更安全的軌道。
這個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對“天堂號”內溫度進行調節,把“天堂號”內的溫度降到零下15度,使“麥哲倫海”進入凍結狀態,然后“天堂號”上的軸向發動機點火,軸向發動機將緩緩的把“天堂號”推向一個更安全的軌道。
可以設想當流動的“麥哲倫海”在“天堂號”的加速階段,即使是微小的重力加速度,無論往哪個方向移動,“天堂號”內的南、北區都將被滔天的巨浪淹沒……
但凍結“麥哲倫海”的行動需要持續48小時以上,而軸向發動機提供的初始推力還不到0.005個G。
這是“天堂號”管理委員會在設計之初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他們在設計時考慮的是讓“天堂號”在拉格朗日L2這片引力低洼處進行細微的軌道調整,不可能使這樣的龐然大物進行機動飛行,那樣耗費的燃料實在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數字。
而“天堂號”的總質量在4.8億噸,通過“天堂號”的軸向發動機進行軌道調整,則需要耗時108個小時。這是因為隕石與“天堂號”幾乎處于一條相同的運行軌道,因此必須使兩者保持著數千公里的安全距離,而留給他們的窗口是如此狹小,任何一點小的變化都會引發難以預測的結果。
“能不能用載人飛船的三級火箭發動機推動它轉移軌道?”委員會里有個叫杰克·丹尼爾成員提議。
丹尼爾是聯合國駐派“天堂號”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之一,畢業于德國卡得魯斯厄理工學院,是德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曾就職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參加過木衛四的登陸探測計劃,也是美國大型系列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有著非凡的工作經歷。
“真是個白癡!”本·杰明白了他一眼:“這個隕石的質量大約在4億噸,與CGGS-1差不多,而單艘載人飛船火箭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還不到4800噸,你自己回去推算一下大學物理中的推重比,就像用一只螞蟻推動大象一樣,兩者沒有可比性。”
“如果載人飛船能提供足夠大的推力呢?”丹尼爾沒有生氣,而是平靜的反問。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能提供足夠多的載人飛船呢?”丹尼爾身體前傾,眼睛則緊緊的盯著本·杰明。
“足夠多的載人飛船?”本·杰明似乎還沒明白丹尼爾的意思,他繼續說道:“單艘載人飛船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才不到4800噸。”接著他的眼睛倏然一亮,好像發生了足以改變整個局面的大事:“哦!天哪!”他叫道。
“如果是10艘呢?夠嗎?不夠?再加10艘,20艘?30艘?不要忘記了我們的手上有60艘這樣的載人飛船,可以提供是以前任何火箭發動機都無法企及的巨大推力!”丹尼爾用力拍了下桌子說。
“是的。”在場所有的人都睜大眼鏡喃喃自語般的說。
接著會議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只有王炳權一言不發。
“也就是說用60艘載人飛船的火箭去推動那顆隕石?”本·杰明臉上的激動轉化為一絲的懊悔:試想如果這個提議來自于他,那一定是一件名傳青史的事。
“NO!NO!NO!”丹尼爾搖搖頭。
“那……!”
現場都又重新陷入了寂靜,大家都不知道如何用火箭去推動隕石。
“是CGGS-1。”趙磊宇在旁邊提醒大家。
“是的。大家想象一下,在隕石復雜的表面尋找60個有力穩定的支點遠比要在CGGS-1表面難上萬倍,我們為什么不直接就在CGGS-1的南極零重力區或北極零重力區的外部表面建立支撐點呢?這樣可以為我們爭取到更有利的時間。”弗萊澤善意的提醒道。
“哇!是的。”
現場有人都手舞足蹈起來。
在初步方案得到統一后,接著他們熱烈的討論起整個行動的細節,會議桌上的點心與飲料很快就被他們吃的干干凈凈。
他們發現:為實現變軌飛行,其首要的條件是對超級圓筒內的“麥哲倫海”進行深度凍結;而為實現制動飛行,則要使超級圓筒停止旋轉,這樣超級圓筒上的橫向發動機才可以發揮作用。
由于超級圓筒加速后會脫離拉格朗日L2點這邊引力低洼處,因此還需要對其進行制動飛行,而制動飛行則需要讓超級圓筒旋轉180度,使火箭的噴氣發動機朝前工作,直到將其速度降到與拉格朗日L2點繞日的速度同步。
這時的“天堂號”將成為宇宙中名副其實的超級宇宙飛船。
經過激烈討論,幾個小時后他們形成了一個A方案與兩個備用方案,它們分別為B方案與C方案。
由于涉及的環境與技術極為復雜且多變,因此他們都清楚沒有任何方案是完美無瑕的,提出備用方案也是防止出現意料之外的事,可以對前方案進行修正、彌補,從而確保“天堂號”萬無一失的渡過這個危險期。
預計A方案將分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立即在各個工業區通過超級3D打印機制作60個火箭基座以配合使用。接著關閉“天堂號”內的“太陽”照明系統,打開南、北極的氣密艙,使“天堂號”的內部進入休眠狀態(但“天堂號”內還將維持正常的電力供應,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環境變化)。
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天堂號”轉移到一條安全的軌道,并開啟周向發動機為止。
第二階段是當“天堂號”內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5度,“麥哲倫海”里的冰層厚度達到0.5米的時候開啟“天堂號”周圍的周向發動機,使發動機的噴口朝向超級圓筒旋轉的方向進行制動噴火,超級圓筒在發動機的反向推力中逐漸減速,直到完全停止。
第三階段是將派遣300名駕駛員搭乘小列車分別進入到南、北極零重力區,進入到載人飛船上的駕駛艙等待指令,載人飛船在機械臂的作用下移出隱蔽艙位。然后在機械臂的作用下進入氣密艙轉移到南、北極的外側零重力區。而北極區的載人飛船到氣密艙外側零重力區后將點燃火箭發動機,再轉移到南極的零重力區。到達南極零重力區的載人飛船將在兩條機械臂的輔助下,根據預定的程序依次、逐步的完成安裝。
在這個過程中將派遣60名工程技術人員乘坐小列車進入到“天堂號”的南極零重力區,通過氣密艙在“天堂號”的內、外兩側建立安全通道,以備不時所需,防止意外出現。
但是,在這個階段,他們遇到了一個令他們頭疼的問題:載人火箭與基座在什么地方如何完成對接、安裝?普遍的觀點是把基座運輸到南極零重力區的外側,在機械臂的協助下安裝在南極零重力區附近,最后載人火箭才完成與基座的對接。但基座如何通過600米長的氣密艙卻成為難以跨越的障礙,因為基座上沒有輔助輪,無法在氣密艙內實現滑動運輸,而人工運輸則是南極零重力區不到萬不得已的最后選擇。
委員會決定將這個問題將交由技術部門進一步進行探討。
第四階段是在60艘載人飛船安裝就位后,將同時點燃倒置在“天堂號”南極零重力區載人飛船上的火箭發動機與“天堂號”的軸向發動機,使“天堂號”逐漸獲得一個軸向的持續推力,這個推力將使超級圓筒獲得一個與火箭的推力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并逐漸加速直至達到預定的值,然后火箭停止工作,超級圓筒將以慣性在太空中滑行8小時20分鐘。
第五階段是當超級圓筒進入到一條安全軌道后,超級圓筒上的橫向發動機點火,超級圓筒將在太空中旋轉180度,使載人飛船的火箭發動機朝前進行制動推進,直到其降到與拉格朗日L2點繞日的速度同步,然后超級圓筒的周向發動機點火,使超級圓逐漸加速直至達到每4分鐘旋轉一周,最后超級圓筒內的“太陽”開始發光,南、北極的氣密艙重新關閉,“天堂號”將逐漸恢復到以前的運行狀態。
完成任務后的載人飛船將再次返回到超級圓筒南、北極的隱蔽艙位,等待著下次的偉大征程。
這個宏偉的計劃被命名為“移星計劃”,整個過程將耗時218個小時以上。
超級圓筒將完成在拉格朗日L2點一次壯麗的變軌飛行,從而避免與隕石相撞的毀滅危機。
但太空的環境異常復雜,希望通過一次變軌就實現拯救太空新人類的行動就顯得那么不切實際,也許有一天它將承擔起不同的使命,前往那個神秘而遙遠的太空深處,因為那里才是它永恒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