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見衛元君
帝丘城中,一個被高厚的城墻圍著的寬敞大院中,內有六七間房舍。
這里便是衛國的宮殿。
宮殿上下左右前后,怎么看它都不像是一個宮殿的樣子。
這個宮殿除了守衛的士兵多一些,其內外看起來與一個大夫的府邸相差無異,之所以稱之為宮殿,是因為衛國的國君居住于此。
荊軻在宮門外卸下佩劍之后,走進了院子,走在院內的石徑上,他不甚感慨。
一個姬姓諸侯國如今淪落至如此境地。
院落的石徑并不長,片刻后,在護衛的帶領下荊軻來到了一間屋舍的門口。
這間屋舍是這里最高,最寬敞的一間。
守衛在門口等戰士對荊軻全身上下搜了一遍之后,點頭默許殿門內的宮女可以帶荊軻進入,跟隨著宮女進入屏風之內的大殿中。
映入荊軻眼簾的除了一個案幾上擺滿一些野果和一只烤熟的鹿腿之外,還有兩個老者和一個中年男人。
荊軻認識這三人,站在中年男子左邊那個老者正是昨天在城外一起論術的大儒茍圣,站在右邊那個老者是姬藍父親,衛國司寇姬無,而中年男子正是衛國的君主,衛元君。
“卿,便是涂水斬莽之劍客慶軻?”衛元君看著大殿下方相貌不凡的少年問道。
他言語之中含有一些不可思議。
這可還只是一個未冠的少年,竟然能斬殺禍害平民的巨蟒。
衛國涂水有一條巨蟒常常在夜晚悄悄出動襲擊涂水邊上的村莊,以人為食,水邊居民整日在心驚膽戰中度日。
而衛國又礙于邊境戰爭,無暇顧及,平民又不忍拋棄那賴于生存是良田。
直至這件事傳入衛國劍客荊軻之耳,巨蟒才被其斬于涂水之中。
荊軻也因此名動衛國。
衛元君之所以召見荊軻,除了有司寇姬無和大儒茍圣的推薦之外,與此事多少有一點關系。
“回君上,正是荊某。”荊軻拱手不卑不亢回道。
“很好,卿請就坐。”衛元君得到荊軻確認的回復之后,拂手笑請道。
“荊軻多謝君上款待。”荊軻屈腿坐在案幾邊上的坐墊上,開始品嘗案幾上的鮮果。
“慶卿,果實可還好吃?”
衛元君和兩老者也已坐在各自面前的案幾邊。
這時衛元君看向荊軻問道。
“嗯,鮮且甜,非常美味。”荊軻細品之中認真回道。
“唉,可惜盛產果實之地已非我衛國之地。”衛元君長嘆一口氣憂傷的看向殿外的天空中感傷說道。
看見日漸縮小的國土面積,衛元君深感自己離成為亡國之君不遠了。
何曾想,天下曾是他姬家的天下。
他從小就有一個很遠大的理想,光復姬姓的天下,雖然當時他只是一個侯國公子,但誰年輕時,沒有一個兩個遠大的理想呢?
大勢已去,如今不說姬姓天下已經無王可勤,就連他這么小的一個衛國也已經在滅亡的邊緣徘徊了。
早知今日,他姬玉十年前,還不如好好的做一個公子算了,可惜那時不是由他說了算。
“君上,如今天下大勢雖然不利于衛國,但荊某認為可用劍術保全國土。”
荊軻見衛元君引入今日的正題,他也不委婉直接切入今日自己到來的目標。
“噢?天下之勢,卿解如何?愿聞其詳!”
衛元君收回目光看向殿中的少年。
以如今的天下大勢,雖然他覺得希望不大,但是他還是非常認真的恭聽。
他不想衛國再失去人才,這是他從祖上經歷的事跡那里得來的覺悟。
“我聽說,兩軍交戰的時候,除了比較雙方的士兵數量和利刃的堅硬度之外,實際還要看主將的異謀和奇術,這個君上應該也是知道的!”
荊軻頓了一下,等待衛元君對自己認知的評價之后他才好繼續游說。
茍圣和姬無雖然不語,但皆頻頻點頭,表示贊同荊軻分析的話語。
“不錯。”衛元君點頭同時眼神對荊軻有了許多的贊許:“不過本君不明白,若以兵眾,利刃,和異謀,奇術,常年與秦國交戰的魏國并不弱于秦國,但為什么魏國卻屢次敗于秦國。”
如今衛國附屬于魏國,這些年秦國攻占衛國的時候,都是魏國出軍抵御,但是得到吳起真傳的魏國將領與秦國交戰時卻屢敗于秦將。
“正因為主將關系到戰爭的勝敗,因此一個國家的主將和支持主將的國君的安全是最為重要的,魏國之所以常敗于秦,那是因為秦國有【影刃】劍客組織,他們的目標就是對手的主將和國君,我聽說,當年吳起大將本可滅掉秦國,只是信任和支持他的魏文侯被秦國派出的影刃刺客殺害,才影響了整體局勢的走向,秦國才得以保國,荊軻認為君上可興劍術保衛國。”
荊軻說道。
“慶卿說的沒錯,這些本君也略有耳聞,只是秦國自從得到我衛人商鞅變法之后,已經變得非常強大,而且秦國還有鬼谷先生最優秀的弟子縱橫家,兵家和劍客,魏國的兵家將領雖然偶爾能與秦國抗衡,但劍客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衛元君也很無奈,如今他也只是一個附屬于魏國的小國。
擁有強大的實力,才能擴展自己的國土,國土擴展之后才帶來財富。
最后財富才是招引人才的資本。
如今以秦國的財富,招引過去的人才,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抗衡秦國了,除非能出一個比【影刃】更強大的劍客。
只可惜天下公認擁有最強劍術鬼谷先生,他的劍術弟子都紛紛遠赴秦國,正是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出得起請他們出手的價錢。
“慶卿不應在衛國埋沒才華,應該去強大的大國施展自己的優勢,本君可以引薦慶卿于魏王,卿覺得如何?”
衛元君雖然明知荊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劍客天才,但是如今他衛國的稅賦上交給魏國之后所剩不多,更何談拿出來興劍術,尋人才呢!
何況如今魏國能保全,他衛國也才能保全。
荊軻聽聞衛元的話語不由得一怔,同時心中對衛元君更加的敬重了。
茍圣和姬藍也都拂須點頭,贊許元君的決策。
很快,天漸漸暗了下來。
經過衛元君這一天飽含遠見的勸說,荊軻最終同意前往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