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兩百年來鎮守邊疆,從來沒有出過亂子。
一方面是因為,大乾承平日久,沒什么引發亂子的機會。雖然在東南沿海一帶,還有些小小的海盜困擾。但是在這北方,大乾已經所向無敵了兩百年,實在想不出來,有什么出事的可能性。
而另一方面,也的確是王家自身了得,自從那王家老祖宗一屁股坐穩了墨城之后,兩百年來,這北疆關防之事,當真是沒有一點撒湯漏水之處。馬匪都被打擊地成了一盤散沙,草原部落們也很久不敢馬踏邊境。
當代的王家家主,已經快要五十歲的王季庚,是王家的一位二品宗師高手。
這份修為,放在江湖上看,著實不能算低。但是考慮到王家這龐然大物的身份,這么一個盤踞邊境二百余載的大勢力,掌舵人竟然不是一品高手,實在是一件咄咄怪事。
要知道,王家不入學宮,也就自斷于朝堂上層,只憑軍功說話。比起那些占據了朝堂關鍵位置的世家大族,王家更像是一個聽命于朝廷的家族門派。
那些在朝堂上吞云吐霧的大人物,自然不稀得在武道上苦苦跋涉。而在拳頭決定話語權的地方,一個二品宗師,脊梁骨很難挺得那么直。
但王季庚依然牢牢地坐穩了這個位置,二十年來,巋然不動,光是這件事本身,就足夠讓人去琢磨個中三味了。
而今天,一向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王季庚,幾乎砸爛了一整間書房。
在王季庚那間書房外,跪了滿地的奴仆家臣,所有人戰戰兢兢,聽著大門緊閉的書房內傳來的轟隆響聲,沒有一個人敢抬頭去看,更沒人敢進入屋內。
“跪什么跪?全都下去!”一個沉穩老練的聲音響起,一個長須文人踱步走了進來,“外面全城煙火,家主知道么?”
在這長須文人身邊,跟了一個臉龐還有些稚嫩的年輕人,一只手收在寬大的袖子里,一只手拿著一個蘋果,一邊啃著,一邊看著跪了一地的下人們。
“呦,紅袖姐姐,爹不是最愛你么,每次在書房通宵達旦,都是您給添的燈油,怎么,您還怕我爹呢?”
“哎哎哎,張叔,上次和您下棋,您下了一半,就被我爹叫走了,這次別跑,回頭我們殺上幾盤,不準走啊。”
“誒喲喂!王爺爺!您多大年紀了,怎么還在這糟踐自己身子骨呢?快起來快起來,誰在這跪,也輪不到您啊,這是怎么了啊?”
跪了一地的下人們,平時都樂意和這個小主子開個玩笑。大家都知道,頭上有兩個驚世之才的哥哥壓著,這個只能算“有點小聰明,難當大用”的小少爺王居舟,在家族很難得到重視與栽培。而王居舟也確實沒有辜負爺爺生前的評價,安心地當一個富家少爺,難得的是,性子溫和,下人們也都樂意和他親近。
今天除外。
也不知道怎么了,家主本來還好好的,忽然就把下人趕出房間,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書房之內,大發脾氣,連午飯都沒出來嘗一口。
被賜姓王的老管家依然額頭緊緊貼著地面,不敢動彈,就這么跪著回話道:“還不曾,老爺發了大脾氣,下人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兩位公子,居易大少爺還在學宮游學;居安大少爺本來說今天就要回來,但不知怎么耽誤了時辰,還沒回來。兩位公子不在,我們這些下人哪里敢進去打擾老爺。陳先生既然來了,還得勞煩陳先生了。”
“還指望居安回來呢?”被稱作陳先生的文人自言自語了一句。
“什么?”王老管家沒聽清。
王居舟無所顧忌地說了句:“都起來吧,沒啥事,就是我小哥不小心出事了,可能回不來了,你們準備準備,去城外白馬觀、資福寺什么的,把該請的和尚道士都給請來,準備做一場周天大醮,才是正經事。”
本來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的下人們,聽說王居安公子出事了,這下子一個個更是腿都軟了,哪里敢起得來。
幾個還算有些腦子的仆役,看著王居舟在這種時刻,還保持著一副不經世事的公子哥模樣,顯然不能承擔王家下一個百年大興。就更加覺得王居安出事,對王家是何等重大的打擊了。
而只有一兩個心眼比較活泛的下人,知道王居舟絕對不傻,平時的舉動,與其說是紈绔,不如說是故意不爭,來換一個安穩日子。現在王居安出了意外,王家下一代的重任,不可能全部交在學宮的大公子一人肩上。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位小公子的機會來了?
也不知道王居舟怎么想的,知不知道這些下人們之間的心事。他看了眼身邊的陳先生,問道:“先生,我們還是進去說話吧?”
陳先生點了點頭,扶起王老管家,說道:“小公子說的不錯,你們確實需要準備準備。王府這次白事,斷然不能做的小了,弱了聲勢。上上下下一應打點,還需要您老來操心,快去吧,別在這跪著耽誤時間。”
王老管家這才扶著腰站了起來,揮了揮手,留下幾個必要的下人,隨時聽候安排,自己帶著其他人,各自忙活去了。
陳先生嘆了口氣,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王居舟說道:“先生,這句話的下一句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在這里用,好像不太合適?”
陳先生縱然心情沉重,也被這小公子給逗樂出聲:“就你小子知道?走,進書房,去迎接暴風雨吧。”
王居舟搖了搖頭,跟著這個亦師亦友的府上幕僚,進了父親那座書房,心中念叨著:“這哪里算暴風雨,真正的暴風雨,這才剛起了個頭啊。”
***
而造成王家上下,一片混亂的始作俑者,袁溪行,躲在一處無人居住的破落小院子里,死死地收起全身氣息,生怕被別人發現自己的動靜。
看著長街之上,打北邊,黃袍扶著白衣,慢慢往南走去。打南邊,一個戴著草帽的公子哥,帶著一個老仆一匹劣馬,往北走去。
那個被袁溪行討厭了小半輩子的陶安邑,忽然伸手攔住了兩位女子。
門內,袁溪行一顆心提了起來。
門外,黃辰宇一臉警惕,看著眼前這個登徒子:“你要干嘛?”
白耀依然不能視物,伸出一只手來,拉了拉師姐的袖子,生怕這位看起來沉著冷靜,但其實是個小暴脾氣的師姐因為自己受傷而發怒,牽連無辜旁人。雖然人家是一個無事生非的登徒子,但也罪不致于需要承受師姐的一招開碑素手。
尤其是當自己受傷的時候,這位師姐比平常更加容易發怒……
陶安邑卻是說道:“我看這位白衣姑娘……受傷很重啊,我這有一味桃花膏藥,算不得靈丹妙藥,但也能滋補養生,對眼疾更有奇效,我想……”
“不關你事!”黃辰宇冷冷哼道,扶著白耀,繼續向前,走到巷子口的一家客棧,轉身進去訂房,給師妹休息、療傷去了。
陶安邑嘖嘖稱嘆:“好一個性急似火的姑娘,有趣,可惜我有急事,不然一定要跟上去,起碼問一聲人家的芳名吧。”
桃源每代只有一名使徒,可以頂著桃源的名義,行走江湖。這位使徒不死,別人就不會以桃源的名義在江湖拋頭露面,頂多只是扶持一些附屬產業,如落英典當行罷了。
桃源對使徒的心性并無要求,只要能闖過桃源島上重重禁制就可,所以每一代使徒性子各有不同,行事作風也各自不一。所以陶安邑作為正牌刺客使徒,卻如此輕佻,也并不奇怪。
而歷代使徒唯一的共同點是,使徒身邊,一定有一個看門奴。看門奴倒不是要保護使徒安全,只是要記錄使徒行走江湖的點點滴滴,然后報回門內,寫入桃源冊之中。
甚至這位看門奴,都不會時時刻刻出現在使徒身邊,而是暗中隱匿,只是觀察。所以典當行的王大掌柜,并不因為袁溪行只有孤身一人,就懷疑他的身份。袁溪行暗敲柜臺的手法,和兩人之間的暗語對話,已經足夠證明他的確出自世外桃源小島。
可誰能想到,傳承五百年的桃源,第一次出現了兩位傳人,同時行走在江湖之上呢?實在不是王掌柜的不夠細心,實在是這件事不敢想象。
陶安邑看未知姓名的兩位女子跨入客棧,這才戀戀不舍地轉過頭來,回過頭,看著眼前的店鋪,讀著招牌:“落英典當行。好家伙,在州郡級的大城之中,我還沒見過比這里還破敗的落英典當行了,就是人家縣衙上的典當行,也不會這么破落吧?有人冒名頂替?”
一直沉默不語的白姓老奴低聲說了句:“墨城,王家。”
陶安邑啞然失笑:“是啊,我都忘了,鐵血立家,鐵血立軍,鐵血立城,整個墨城,看起來松松垮垮,但仔細看過來,竟然沒有一家江湖勢力能落地生根,都被打壓地抬不起頭,真把城市當作了大軍營了?走,我們進去問問這里的主事。”
“是,公子。”白老頭低聲說道,眼觀鼻,鼻觀心,似乎沒有看見任何奇怪的人。
一直躲在破敗小院門后的袁溪行,一直沒敢主動去看門外情況,生怕門外幾人感受到了自己的氣息,從而找到自己。雖然自己并不怕他們,但是不管是那兩個神秘女子,還是從小一起長大、自己打架從來沒贏過他的陶安邑,袁溪行都不想被糾纏住。
至于那個沒了名字、一直被袁溪行叫做白爺爺的看門奴,袁溪行心中清楚,他一定感受到了自己的氣息,根本瞞不住。袁溪行最不在意的,也是白爺爺,因為他深知桃源規矩,這些看門奴只負責記錄使徒日常活動,從不會對使徒的日常行為做出干擾。所以,他絕不會出聲提醒陶安邑,只會看著陶安邑自己行動。
這還是袁溪行穿越來這個世界,從小長到大,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覺得桃源那森嚴的規矩,也有還算可愛的一面。
至于白爺爺記錄下的使徒行蹤里,會不會寫“墨城長街,陶安邑與叛賊溪行只隔一門,而安邑不察”這類狗屁倒灶的細節,會不會拉低陶安邑這代使徒在門內的評價,袁溪行就不在乎咯。
袁溪行留在這里,觀察墨城落英典當行的目的已經超額完成。那個看上去有些犯蠢的掌柜,確實沒有發現自己的不正常,也沒有向門內回饋消息,說明門內沒有把自己的事情昭告天下,甚至沒有告訴自家人,算是解開了袁溪行的一個小小的疑惑。
但是更大的疑惑也隨之而來,桃源到底是怎么想的,不宣布自己的事情,真要把自己當作陶安邑的磨刀石?
總不會是怕丟臉所以沒說吧。
而且,陶安邑是怎么跟著自己,一路來到墨城的?尤其是,自己前腳剛出典當行,他后腳就跟著來到了墨城?雖然自己為了襲殺王居安,費了幾天功夫。但是這幾天時間差,還不至于陶安邑找到自己的行蹤吧?
這也太過匪夷所思了。
但當務之急,還是先打點完行李,然后出城比較好。
袁溪行感受了一下體內的氣息流動,殺了王居安之后,還算安穩。也不知道桃源的功法為何如此詭異,一定要在一次次的刺殺過程中,才能得進步和突破。也難怪這個破組織,一次只會放出一代傳人在江湖行走了。
出來的人多了,江湖上那些高手,還真不夠自家人殺的,大家統統都不要進步好了!江湖再大,也容不下一堆刺客玩命一樣殺來殺去吧。
那就真成了紅海市場咯,死紅死紅的那種。所有的桃源刺客,都得卷死在紅海中了。
袁溪行吹了聲口哨,留了個心眼,沒有妄自從正門出去。萬一陶安邑忽然走出來怎么辦?他繞到這座破敗宅院的側墻,這里對著另外一條街道。唯一的問題,是路上行人比較多,不像被打壓的落英典當行,所在的那條街,幾乎都沒什么人氣,甚至還有這么一所沒人住的破宅子。
袁溪行翻身出墻,幾個孩子在那里打鬧,看著袁溪行瀟灑翻墻而下,不約而同,一起停下了玩耍的腳步,一邊往人群跑去,一邊大喊:“抓賊啊!抓賊啊!”
抓你大爺啊!這是荒宅!荒宅啊!
袁溪行一陣哀嘆,墨城的小孩素質這么高么?
正巧,由于全城警示煙花大作,守城衛士們都處在神經緊繃的時候。由于百姓們懵懂無知,堵塞街道,那些平時不出動的頭頭腦腦,也親自出來疏通街道了。
剛好有一位王家府上的望氣士,帶著一堆甲兵趕到,路過此地,只是處于好奇地看了一眼,看見袁溪行后,緊緊地盯著袁溪行的右手,臉色一變。
“他殺了王家的人!抓住他!”
有沒有搞錯啊?真能看見因果的?袁溪行自問身上沒有什么破綻,如果有,那只能是不知所謂的那一手黑色因果了。
袁溪行無奈,想往人群之中奔去,想借著人多掩飾自己,然后找個機會溜掉。但他沒想到,墨城人人尚武,小孩都有喊抓賊的膽識,大人們更是不遑多讓。路邊小販們直接抄起扁擔,悍不畏死,連成一排,死死地攔住了袁溪行的道路。
袁溪行一陣頭大,自己雖然剛剛刺殺了王居安,但是只是為了練功順便賺錢而已。而且自己殺人,殺的都是罪孽纏身之人,對著滿城無辜百姓,自己真的下不去手。
但是不動手的話,等陶安邑出來,這事就更麻煩了。
就在袁溪行左右為難的時候,一襲黃袍忽然出現在他身邊,說了聲:“不要動,抓著我袖子。”然后另一只手一揮,一陣黃煙彌漫,遮掩了整條街道。
等黃煙散去,路上已經看不見了袁溪行和那個黃袍女子。
“你們搜!我去報告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