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計劃
緊接著眾人討論一陣雜志社目前的困局和解決辦法后,鏡頭一轉,到了報刊亭前,《人間指南》主編老陳問有沒有《人間指南》雜志。
攤主和他說前兩期有,新一期沒有了,他還以為是賣完了,結果小販是這雜志砸手里好幾期了,根本賣不出去,這一期壓根沒有進貨。
這時候,突然鉆出了一帶孩子的老太太,把上兩期《人間指南》全買了,攤主追求能夠出售就行,二十本總共收了老太太一塊錢,
老陳以為終于遇到雜志的忠實讀者了,結果一問才知道,這老太太是想著這《人間指南》沒人要便宜,買回去給孫子包書皮呢。
雜志社里,年輕編輯戈玲和李東寶商量著如何拯救越來越沒有活力的雜志社,結果下一幕,兩個在人才交流中心恰好偶遇,感到異常尷尬。
兩個人在人才市場找新工作的都遭受到了困境,對方提聽說他們是《人間指南》的編輯,立馬就拒絕了他們。
李東寶問別人怎么知道人間指南辦的不好,別人告訴他,在人才交流中心定了不少雜志,好的都讓你同事帶回家了,結果辦公室里只剩下一大摞《人間指南》了。
......
看到這里,劉子琳又忍不住笑了出來,這話也太損了吧,有損又好笑的那種。
她繼續看了下去,接下來,是《人間指南》主編老陳認為雜志社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決定退位讓賢,選出來一個新的主編。
老編輯劉書友和牛大姐分別認為自己是最合適的新主編;中年編輯余德利則先下手為強,直接坐進老陳的辦公室內,對外自稱“余主編”了。
未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寶與戈玲回心轉意,拓寬思路想出很多調整刊物內容的具體方案。
中間又是笑料不斷,加著一些又貧又損又好笑的對話,事情最終還是圓滿發展了起來,雜志社開了新欄目,又有了新讀者,逐漸恢復了活力。
老實說,劉子琳認為李之魚的劇本相當不錯,符合當下社會環境,觀眾群體定位清晰,輕松中帶著一些說理,而且場景簡單,對演員的要求也不高,只是,這劇情進展是不是太快了,而且有些缺乏主線。
這一段最多就能拍兩集電視劇,世界上哪兒有兩集的電視???
看著對面的劉子琳全神貫注的閱讀著劇本,并且時不時地忍俊不禁,被逗笑了好幾次,坐在她對面的李之魚逐漸把一顆心放到了肚子里。
他并不是在擔心自己的劇本不夠好,而是在擔心這位年輕的代理節目組主任沒有足夠的眼光和經驗,看不出來制作劇本的精妙之處。
畢竟,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懷才不遇的人多了去了,李之魚也不能保證他第一次拿出來劇本就能夠遇到一個識貨的人。
至于劇本的質量,李之魚敢肯定,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編劇部的故事》是一部在李之魚前世經過現實檢驗的好電視劇,劇本由尚未成名的王碩、馮小剛等人聯合創作,捧紅了葛優、呂麗萍、張國立、于謙、郭冬臨等一眾年輕演員。
在一九九二年《編輯部的故事》收視率最高達到了驚人的90.78%,幾乎當時每一個華夏人都看過這部電視劇。
除此之外,由于這部電視劇幾乎每個故事都取材于當時社會的熱點話題,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在文藝界也受到了一致好評。
在當年《編劇部的故事》獲得了年度最佳電視劇獎,男主葛優也獲得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女主呂麗萍獲得了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
除此之外這部劇還是前世華夏第一部情景喜劇,開創了華夏電視劇的一個新篇章,影響了包括《我愛我家》《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情景喜劇。
而此時還不過是一九九零年,華夏文藝界還沒有過任何一部情景劇。
李之魚不知道劉子琳能不能接受這種情景喜劇模式,畢竟這可不是情景喜劇已經爛大街的2021年,這可是從無到有的創新。
自己的腦子里有著無窮無盡的財富,而只有借助面前這位看著他劇本的學姐才能夠實現。
他之前花了兩天時間來把《編輯部的故事》的劇本完整地復刻了出來,然后又根據記憶中兩個世界的區別,作了一些本世界化的修改,把劇本徹底的本土化,隨后他來到了央視大院開始碰運氣。
當他和劉子琳接觸的第時間,一個大膽的計劃出現了李之魚的腦海里,并且被他迅速地開始了執行。
學姐學弟關系雖然不算什么密切關系,但確實是可以利用的人脈,而學姐劉子琳在試用期絕對需要制作個東西來,一部優秀的電視劇絕對是上上之選。
自己只要給劉子琳展示了《編輯部的故事》這部優秀的電視劇劇本,打動了她,以她在央視打拼五六年并且快速升職的水準在飛配的時候提一個要求唐自己分配到央視她的節目組來,絕對有可行性。
而且甚至有可能是最好最合適的計劃了。
確立目標,收集情報,制定計劃,嚴格執行。
現在,李之魚平靜地坐在劉子琳的對面,喝著略微帶著苦澀的手沖咖啡,默默地等待著對方的答復。
是,或者不是,這是一個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是火焰
新人新書,求收藏,求推薦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