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你可以想象的,如果習慣性不滿意,那你無論怎樣都不會滿意。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嗯,說得很對,我是來杠的,我是來反面思考的,如果人生如順旅會怎么樣?無論你想走哪條路,手里就像有萬能鑰匙一樣,一路綠燈,那樣的生活會如何呢?像有人推著么?不然,這樣的人生還是逆旅,因為你會因為人生短暫而學海無涯而困苦不已。逆旅,是給人以行走的感覺。
不能抱怨,也不能說人心不古,翻看歷史看一看,人生艱難從來是不可避免的。
生活真的,給人套上緊箍,然后一點一點收緊,但是沒關系,我們也在一點一點地適應這個事實。我們應該更加專注,如果做錯了事,希望能被人說是因為自己實在不夠聰明,而不是因為自己的態度不夠端正。其實我們知道,每次都很險,哪有那么多游刃有余啊?而且,真的是靠運氣,實力,早就不夠用了。
嗯,所以我覺著既然是工作,那必須要全情投入,把自己所有的技巧都投入到工作上去。別的東西都放在第二位。
不要炫耀,炫耀以后,整個世界都會變成深紅色的地獄。你要做什么,如果你炫耀的事情可以取悅自己,那你只取悅自己好了,如果你自己都不滿意,那炫耀不是自欺欺人?
不去擔心,可憐的愛人。
多問為什么?或者,別人為了吸引你能繼續讀他寫的內容,也先拋出一個為什么?我的為什么卻是我為什么要問為什么?我知道那些又如何?疑問如高山滾石,只會越來越快,越撓越癢還不如忍一忍。
謙虛是最值得驕傲的事,若如此,這個世界上,既沒有謙虛,也沒有驕傲了。謙虛從來不是一句話,而是你真的看不見那些高下,長短,南北,左右,只是,看見喜歡的,就去學一學,不喜歡就走開,不比較,無所謂謙虛不謙虛。
如果你溫度夠高,鐵也會變得溫軟。但是,我不想說但是……
心懷眾生,可我本身就是眾生之一。小的尚不能解,何故去思考大的呢?后來我明白,其實以前我也明白,局部和整體,從來就不僅僅是一個數量上的概念,局部和整體,完全不能用一套約束方程。整體是粒子,局部是波。
?我怎么老是拿流量刷視頻,啊?哥哥?
如果你未見識某些事,如果你回避某些事,如果你討厭某些事,那么,你腦海中對世界的印象,與這實際的世界所去甚遠。說白了,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是不全面的,如果都能客觀公正,也就不用再提及三觀這件事了,全都有就等于全都沒有。
盤踞在內心的恐懼,也是可以被摧毀的。
我享受著我曾期待著的東西,可是為什么不快樂呢?既然不會讓我快樂,我為何要期待呢?后來明白,期待是一種消耗品,滿足也是,它們都不是有全局生存期的東西。所以,我明白,最值得追求的,是永恒的,是藝術性的,而不是欲望及其附庸。
特殊標簽不能當做成就,獨一無二也不能當做成就。被虛假的成就包圍,是可悲的。貼了滿墻的獎狀,抵不上一顆渴求的心,獎狀恰恰是用來蒙蔽人的。其實也不是,只是,錯就錯在,把不應該值得慶幸的事當做大事來慶祝,還勸自己說那樣做有儀式感。
識破了么?追求多才多藝的路,最后卻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忘記了。能保存的,自然是看起來沒有的,看起來有就有了重量,壓著心,很累很累,怎么能持久呢?
一個有目的的系統一定要比一個無目的的系統穩定性更強。
嗯,因為我們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所以,總是會有與你不一樣的人,而這些人又總有批評你的人。拋出觀點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任何觀點都具有局限性,如果批評你的人比認可你的人多,說明你是一個普通人,僅僅將自己的所見說出來;如果批評你的人和認可你的人差不多,說明你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能照顧許多觀點地發言;而如果沒有批評你的人,要么是因為你太圓滑,要么是因為你太尊貴,如此時,你說的話,就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了。最發人深省的話,往往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我也是覺著,把那么多功能都集成到手機上也不太方便。偶爾功能解耦互不干擾也挺好的。
那是不死亡的死亡。
詩句可以當座右銘,但你記住,座右銘未必是真理,它更多的是一種偏愛,一種態度。
不過也許真的是真理吧,真理本身也是矛盾的。
看到大家都不是很靠譜的樣子,我放松下來了,人就是人。之所以不放手,是將人當做了機器,當做了牛馬。
放松放松。
我的潛意識趨向自由,于是我的行為,遠離人群。
聽相同的歌也回不到相同的夏天,算遼。
最美好的年華,之所以美,是因為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很驚艷,到了一定年齡,能做的就只有回憶了。
從叛逆到不叛逆,唯一改變的,是認可了別人的努力對自己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這一事實。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唔!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難道非要等到我擁你入懷,你才能感覺到我愛你么?
想起一個老人的教誨,年輕人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平時練功不刻苦的原因。一點不錯。
夢游了三個小時,矻矻走,累,休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