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沖擊(二)
三天后。
79年4月3日,星期二。
波士頓市,布魯克萊恩社區,巴特萊教授的家里。
大衛在晨光中舉著手里的《波士頓環球報》,坐在二層書房的窗邊,認真閱讀了整版新聞后,長長吐出一口氣,悄然無聲的笑了。
昨天他在看電視新聞時,主持人只用了不到30秒時間,簡略講了伊朗的國家新領袖霍梅尼對外宣布,將廢除巴列維王朝的君主制,建立以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為基礎的伊斯蘭共和國的新聞。
但在今天《波士頓環球報》這則報道,更詳細的刊登了昨天伊朗駐聯合國大使,在紐約對近百家公共媒體給出的正式聲明~
它的主要內容,是確立了法基赫監護(教法學家的統治)制度,使宗教領袖霍梅尼(最高領袖)成為國家最高權威。”
伊朗新政府的總統和議會權力都將受其制約,成為一個全新的政教一體制國家,并會盡快頒布一系列民眾期待已久的國家改革行政令。。
所以,現在的伊朗又創造,成為世界上首個現代神權政體國家,宗教領袖掌握軍事、司法和外交決策權。”
而在聲明中簡略提到的,霍梅尼政府將要執行的這些新政,也必然會重塑伊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結構,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產生全方位、多層次深遠影響。
大衛說著向后靠了靠,讓自己的半張臉避開窗外晨光,閉著眼,各種信息和思緒開始快速整合、擴散。
如果伊朗在短期內無法恢復每天500萬桶的原油出口量,米國作為現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和原油進口國,必將遭受巨大沖擊。
霍梅尼和支持他上位的人們,他們做出的所有決定不僅會給未來歷史正劇帶來的小些“驚喜”,還將會給下一幕大戲全部展開埋下最重要的鋪墊和導火索!
。。。
書房外,穿戴整齊的巴特萊教授目光看向靠坐在沙發里的大衛,見他單手支著下巴,在飄蕩著的細微灰塵晨光下,好像正默默享受著巨大的驚喜和安靜?
巴特萊教授嘴角抽了抽,覺得自己有些越來越看不懂自己這位最后一名學生了:“走吧,時間到了。”
“啊哈~好的。”大衛聽到后,一邊整理著自己的心情,一邊坐正身體恭敬的看向導師問道:“我們現在出發?”
“嗯!”巴特萊教授鼻音很重的應了一聲,起身穿好外套,先一步走下了樓。
跟在他身后的大衛,也穿好自己的外套,拿好自己最近昨晚熬夜準備的幾篇文稿,順便又在書桌上找到兩支鋼筆,把它們丟進公文包里。
。。。
正午時分,波士頓市中心南部。
一輛正在行駛的轎車,緩緩駛入了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摩根莊園。
在莊園大屋正門,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早已在此恭候已久管家先生,引領著老朋友巴特萊教授和大衛,三人穿過大廳來到后院,進到一間大衛從未來過的中型陽光會議室內。
此時,鋪滿了陽光的會議室內,已經坐滿了人。
這是一次例會,它的周期為三個月,每次均由老摩根或家族重要人員親自主持召開,參會人員也大多是幫助摩根家族管理各項投資和產業的核心管理層。
這些信息大衛在跟著導師過來之前,就已經知曉了。
但他對于會議內容都有哪些,為何老摩根親自點名要他過來參加等問題,巴特萊教授也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說讓他安心前來即可。
安心?
大衛聽到這個詞兒之后,確實把心放進了肚子里,踏踏實實的在導師家里住了三天,把他所有的學習筆記都大略的翻看了一遍,并從中找出了三十幾本特別感興趣的,準備帶回去多學習一下。
。。。
會議室內。
老摩根坐在會議長桌的最北端,看到巴特萊教授和大衛進來后,嘴角帶笑的向兩人點點頭,清了清嗓子,抬起手高聲道。
“大衛,過來!”
“你的位置在這兒!”
“。。?!”大衛驚訝的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確定了老摩根沒有開玩笑,有點無奈的舔了舔嘴唇,向導師眨眨眼,應道。
“去吧。”巴特萊教授好似早就知道此事,同樣對大衛眨眨眼,輕笑擺手道。
“好的。”大衛嘴巴開合幾下,立刻對老摩根今天特意召喚自己過來參會隱含的意圖,有了一些猜測。
他深吸一口氣,“頂”著會議室內所有人的無聲注視,走到老摩根側后方坐下,目光左右掃視了一圈,最后落在“太子哥哥”帕納里斯的臉上。
老摩根的長子,依照家族傳統的最佳繼承人帕納里斯,在看到大衛望向自己時,神態輕松的微笑聳肩,用手點了點桌面上的幾份文件。
哦~原來如此。
大衛伸長脖子掃了一眼會議桌上,眾人面前都擺著的幾份文件首頁,終于驗證了自己剛才的一些猜測。
“各位~人員到齊了,我們開始。”老摩根抬起手腕亮出腕表,聲音嚴肅的道。
“咳~照例,還是我先來吧。”坐在老摩根左手邊的一名花白頭發中年男人,抬頭看了一眼帕納里斯,又舉目望向參會的各位老朋友和老同事,笑道。
“這些在會前準備的資料,剛才大家都看過了。”
“現在讓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各位~來自中東國家伊朗的最新消息,已經被證實!”
“我們可以預見,新一輪的國際原油供應危機,也將會迅猛襲來。。”
“幾年前,上一次石油危機給我們留下的記憶猶在~”
“這一次我們在大衛·科爾曼先生的提醒下,雖然已經盡可能的做好了準備。。”
“但在前幾個月,我仍然對此心懷僥幸,覺得國際油價已經在上一輪的危機中暴漲了幾倍,世界各個產油國對目前的油價非常滿意,各大原油進口國也都在近幾年接受了它,接受了現實。。”
“好了,還是讓他自己來說吧。”老摩根忽然開口打斷了中年人,似是有意無意的瞟了一眼長子帕納里斯,朗聲道。
“額。。好的。”中年男人眨著眼收了聲,臉上原本的從容與鎮定漸漸消失。
而坐在他身旁的“太子哥”帕納里斯,在被父親老摩根點名后,完全沒有露出驚訝或緊張情緒,微微一笑,接著道:“各位,今天的例會就由我來主持吧。”
“。。”在座眾人聞聽此言后,有幾位面露微笑釋放著自己的善意,有幾位目光閃爍著緊緊閉上嘴巴不說話,還有幾位的表情頗為耐人尋味,似乎他們對眼前的突然改變有點茫然無措。
而這些人表現出的細微反應,都被坐在主位上老摩根和坐在他身后的大衛,敏銳捕捉到了。
老摩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衛不愿浪費時間,去胡亂揣測他人的內心世界。
那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他在接下來的四個多小時正式例會中,通過聽取參會眾人的各種不同發言和觀察期態度中等,慢慢“品”出了一絲味道。。
在座參會的這二十多人,代表摩根家族老摩根這一脈,分別掌控著國內六十多家上市和非上市企業或公司的董事會內部的1至5個關鍵董事席位。
用更直白的話來講,這些人都是老摩根在各家公司(企業)內部的代理人(白手套),是他權力掌控的觸手,更是確保他的個人意志切實被貫徹的關鍵執行者。
也正是他們的存在,讓今天臨時被喊來參會旁聽的大衛,自覺已經初步窺探到了摩根家族在米國延續發展了一百多年,先后經歷幾代人凝聚積累下來的巨量財富和隱形影響力!
用“初步”這詞兒,其實并不夸張。
因為從今天參會人員的連續發言中,大衛發現這些代理人管理的公司或企業,并沒有包括任何軍工企業或能源公司,也不包括任何一家銀行。
而眾所周知的是,摩根家族從J·P·摩根的父親朱尼厄斯開始,就已經在當時的世界金融核心城市倫敦,涉足銀行業和金融投資領域了。
老摩根親自主持的這次季度例會,卻沒有涉及家族傳承了百年的核心,銀行業。。
為什么?Wty?
它的答案,一點都不難猜。
大衛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隨后又在下面的空白處寫下了一個名字~
茱莉(地中海壞叔叔-朱迪斯·K·摩根)!
。。。
正午過后,會議結束了。
在老摩根身后,充當了四個多小時人肉背景板的大衛,其最大收獲就是巴特萊教授在會后開口留住了眾人,用大衛在這兩天整編出來的《科爾曼備忘錄79年4月第一版》,在所有參會者面前又刷了一遍存在感。。
“各位,這份備忘錄是由大衛獨立完成的《貨幣金融學》一書的部分底稿框架,加上我多年以來對國內經濟發展史和走勢的部分觀察總結,以及我們兩人對于近幾年國內外影響到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的影響分析和個人見解等等。。”
“這三個部分,組成了各位現在看到的備忘錄第一版草稿,其正式版可能要到年底,才能與大家見面了~”
巴特萊教授笑著說完這段話,目光掃過重新坐下來的眾人,把他們臉上露出的各種表情皆收入眼底之后,微微睜大了眼睛,看向了會議桌的主位上,對老摩根道。
“大衛寫的《貨幣金融學》底稿,你應該已經看過了。”
“它并沒有全部完成,只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非常具有拓展性的系列叢書基礎框架,仍有許多細節內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填充進去。”
“所以。。”
“所以,這本書的作者欄上只會有我的導師巴特萊教授的名字,我在尾頁留名編校即可!”大衛在巴特萊教授的話未講完時,忽然舉右手站起來接道。
“。。留名編校?”老摩根詫異的側身回頭望向他,勾起嘴角問道。
“是的!”大衛呲著牙笑了笑,抬頭望向同樣面露驚訝的導師巴特萊教授,聲音平靜的道。
“我喜歡學習和鉆研經濟、金融學知識,是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我抓住在經濟運行周期表象之下,隱藏的更多機遇!”
大衛說著,向導師巴特萊教授攤開手笑道:“我做不了受人尊敬學者,更當不起某個行業內的領軍人物。。”
“我只想做一名商人,賺錢養家,順便再完成一些我心中的奇思妙想,所以希望您能夠理解。”
“。。”會議室內的眾人聽到大衛這段話之后,均頓感非常有趣,目光在大衛和巴特萊教授的臉上不斷左右看著,好似想繼續吃瓜一樣。
巴特萊教授皺起眉,表情嚴肅的盯著大衛看了幾秒,剛要開口說話時,坐在大衛身旁的老摩根忽然開口道:“這件事,我們稍后再說~”
“今天的會議你也參加了,現在說說你的想法!”
“我說?”大衛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滿臉驚訝。
“嗯!你剛才不是做了許多記錄嗎?”
“隨便說說吧,大家也應該很想聽聽。”老摩根擺出一副忠厚長者的神態,身體向后靠了靠,笑瞇瞇的向巴特萊教授揮揮手,看到他慢慢的坐下后,完全沒有去詢問看其他人意思,直接道。
“額。。”大衛覺得自己好像又變得身不由己,被迫站出來了,無奈苦笑著搖頭繼續問道。
“要不,您給我一個大概的方向?”
“呵呵!”老摩根嘴角笑容的孤獨更大了些,歪頭故意掃了一眼老友巴特萊教授,皺眉瞇起眼睛思索片刻后道。
“在許多年以前,我像你一樣年輕的時候,有人告訴我~”
“如果你要講真話,就一定要了解你所要面對的人們當中,無論你說的是對是錯,是否存在無條件支持你的人!”
“今天,在這里,有我!還有你的導師巴特萊教授!”
“你,可以暢所欲言!”
“我。。OK!”這段話,讓大衛心中涌起了一絲悸動。
他與老摩根對視數秒,用眼神表達了感激之后,抬頭望向參會眾人,在他們的目光中發現了質疑、好奇和意味難明之色。
但是~
這些人竟然沒有一個開口說話,也沒人表現出不耐等情緒,全都保持安靜的等待著。
就連“太子哥”帕納里斯,也和眾人一樣的緊閉著嘴巴,沒有表現出任何個人不滿情緒,用平靜的目光看向大衛,表情中好似真的充滿了期待。。
“咳!”大衛在眾人的注視下醞釀數秒后,嘴角擠出微笑輕咳,問道。
“各位,我不知大家是否有人通讀過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著作?或者看過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在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
“。。”沒人舉手,也沒人回應。
“好吧。”大衛表示無所謂的聳聳肩,下意識的看向導師巴特萊教授,與他用目光交流了一下,開口道。
“諾斯顧得·帕金森的著作《帕金森定律》一書,我也是近幾天在導師的家里偶然翻看到了他的閱讀筆記,才對它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花費了一整晚,對它通讀之后發現,它竟然解釋了好幾個曾經困惑了我許久的問題。”
“比如,諾斯顧得·帕金森在書中提到,當一家企業在不斷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業務擴展或其他原因,導致其內部的行政管理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數量會不斷膨脹,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很忙,但在綜合考量之后的組織效率卻越來越低下。。”
“這種現象,被帕金森教授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到現在也有人把它稱作大企業(公司)病。”
“帕金森教授經過多年研究之后得出結論,當一個機構或企業內部人員不斷膨脹,工作效率卻越來越低的時候,在其內部工作能力較差或不稱職的管理層,將必然會面對三選一的抉擇~”
“第一是主動提出退位讓賢,把位子讓給更有能干的人。”
“第二是找一位工作能力更強的人,讓他來協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尋找任用兩個工作能力比自己更低的人,讓他們做自己的助手。。”
“幾個月前,我在研究國內股票市場的時候,從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出來的歷史年報和各種公開披露備忘錄里面,發現了很多不解的問題,遲遲沒有找到答案。。”
“各位,我想大家肯定能夠長期接觸到各家企業或公司的中高級管理層,對他們的個人才華和工作能力都有了一些認知。。”
“那么我想大家也應該猜到了,那些困擾了我幾個月時間的問題是什么。。對吧?”
“沒錯!”
“在這些問題中困擾我最久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投資那些已經患上了大公司病的公司股票?”
“比如,現在已經實行員工終身雇傭制二十多年時間,近些年一直被反壟斷官司纏身的行業巨頭公司,IBM!”
“。。呵!!”會議室內,終于還是有人忍不住,被大衛這段話給逗笑了。
這小子在說了半天廢話之后,終于要開炮了?
只是誰都沒想到,他竟然第一炮就轟向了IBM公司。。
大衛說到這里故意停頓了幾秒,仔細觀察著眾人的表情和動作,在覺得自己已經充分收集到“信息”之后,微笑繼續道。
“曾有人在學習了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著作之后,忍不住感嘆企業經營管理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
“眾所周知,IBM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一家全世界范圍內非常知名且具有實力的超級跨國公司了。”
“我記得IBM公司創始人老沃森之子,小托馬斯·沃森在1956年子承父業開始擔任公司總裁之后,曾在許多公開場合高調談論過自己的用人之道。”
“他說~我從來都是毫不猶豫的提拔那些我并不喜歡的人,即便他們鋒芒畢露、乖戾、嚴厲,甚至經常會令人生厭。。”
“71年,小沃森離開了IBM,其管理層內部的危機感、競爭文化和勤奮精神,到底還剩下多少呢?”大衛說到這里,便主動收聲坐下了。
而一直把IBM公司董事席位牢牢握在手心,從不允許他人觸碰的老摩根,則陷入了沉默。
會議室內,一片安靜。
參會眾人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頭沉默,抬頭望天。。
就這樣過了幾分鐘,“太子哥”帕納里斯終于從自己的思考中“清醒”過來,望向大衛問道。
“除了IBM公司,你是否知道還有哪些公司。。也存在大公司病?”
“克萊斯勒汽車。”大衛臉上露出嚴肅認真的表情,語速很慢的道。
“去年,我就讓人仔細研究過77年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破產以前,其內部管理層被爆出的各種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兩個非常典型的帕金森定律。。”
“一、嫉妒怪圈定律。”
“克萊斯勒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在公司進入破產倒計時的階段,仍然普遍存有僥幸心理,對即將到來的生存危機反應遲鈍,中層管理者依舊在勾心斗角,底層員工群體也開始頻頻出現平庸者嫉妒有能力者的情況。。”
“二、本末倒置定律。”
“克萊斯勒公司在破產前的一年多時間里,董事會成員們在某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浪費大量時間爭吵不休,卻對于那些會危及公司生存的重大議題上草草決定了事,好似他們都在參加一場比蠢大賽,人人都誓要奪得冠軍。。”
“噗~!!”
“呵呵~”
會議室內,眾人在聽到大衛說出如此“生動”的諷刺之語,都忍不住笑了。
向大衛提問的帕納里斯,在眾人的笑聲中也忍不住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苦笑搖頭,表示不敢茍同。。
可是令眾人沒想到的是,“炮手”大衛好像對剛才取得的“戰果”覺得不滿意,在眾人的笑聲之后,又道。
“雖然我對各位管理的各家公司經營狀況,并不十分了解。”
“但我可以在這里確定的告訴大家一點,在座諸位管理的公司或企業管理層,必然存在著嫉賢妒能、尸位素餐、濫用手中權力在其內部不斷制造內耗爭斗的中高級管理者。”
“他們能夠上位掌控權力,也許并不是依靠才華或出眾的工作能力,而是依靠裙帶關系!”
“能者上庸者下的職場生存法則,在他們眼中就只是個糊弄人笑話。”
“若是讓他們一朝得勢手握重權,我想大家可能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
“另外~!”
“我媽媽曾經告訴我過,當我想做一個重要的決定時,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它即將帶來的一切后果。。”
“若是我無法承受,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若是我可以承受,或者我對于這個決定的試錯成本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那便可以放手去做。”
“所以我認為,當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家公司或企業,在其處于試錯成本最低的階段,必須堅定信念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確定方向后進行各種新的嘗試,才能繼續保持不斷成長壯大的活力。”
靜!
會議室內,除了輕微的呼吸聲,一片安靜。
老摩根的目光冰冷,一個個的掃視眾人,嘴角勾起冷笑,被他看到的人心中無不凜然。
“太子哥”帕納里斯,在大衛又放出的一發“重炮”沖擊全場之后,表情也慢慢變得冷漠,歪頭斜視著一名中年人,其意不言自明。
Emm。。
自己好像又“闖禍”了?
呵呵!
大衛抬手遮擋住了半張臉,對坐在遠處的導師巴特萊教授,用無聲的口語道:“我餓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先離開?”
“。。”巴特萊教授忽然覺得有些頭疼。。
他故意用惡狠狠的目光盯了一眼大衛,然后無奈的板起臉開口道:“大家先去吃午餐吧,我的吃藥時間也到了。。”
“有什么問題可以下午繼續,大衛你先過來!”
“好的!”大衛特別痛快的小步跑到導師身邊,向老摩根和眾人微微頷首,剛要轉頭離開,就聽見身后傳來一個聲音。
“剛才你說必然要面對的三選一,是在暗示這里有不愿意主動提出退位讓賢,把位子讓給更有能干的人嗎?”
“嗯!?”巴特萊教授聽到了老朋友席羅德·P·摩根先生的這句話,瞬間停住腳步回頭與他對視,眉頭皺起目光閃動,沉默幾秒后道。
“大衛剛才說的帕金森現象,最早出現于1952年《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中的短句,并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為企業(政府)機構管理提起警醒的理論。”
“直到58年,歷史學家帕金森教授經過歸納整理出版成書,在其書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論定律、子定律和公式等等。”
“不過在我看來,它最吸引我的不是這些看起來有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和公式,而是它能讓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總能從形形色色的人或事件里面,發現它所概括的現象或定律。”
“比如,為什么在座的各位今天能有資格坐在這里開會?”
“比如,明明各位心里非常清楚你們掌控的許多企業或公司,其本身都存在著大企業病的現象,卻都視若不見,仿佛它們不存在?”
巴特萊教授的語氣轉冷,聲音越來越大,聲調也越來越高:“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你們都沒聽過嗎?”
“某些庸才為了上位,不斷在暗中挑起內斗,嚴重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你們一次都沒看到過嗎?”
“各位!”
“類似今天這樣的會議我參加了幾十次,你們誰能告訴我可以做到主動提出退位讓賢,把位子讓給更有能干的人?”
“。。”會議室內,安靜的可怕。
對于“老好人”巴特萊教授突如其來的無差別打擊,在座的諸位都非常明智的保持著沉默,但他們的目光卻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導火索”。
大衛站在導師身側,感覺臉上有些火辣辣的。。
他深吸一口氣,主動避開了老摩根和太子哥帕納里斯的目光,向眾人攤開手聳聳肩,腳下卻往前走了一大步,右手輕輕按住導師巴特萊教授的小臂,輕笑道。
“我在閑暇,閱讀《狹義相對論》時,偶然發現了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光錐理論。”
“在《狹義相對論》中,由赫爾曼·閔可夫斯基提出的光錐理論,是描述時空因果結構的重要工具。”
“但在我看來,它的存在不只是一種理論性工具,還表達了在因果律框架下既定事件無法改變的哲學內涵~”
“即,當事件的影響抵達觀測者時,其發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客觀現實。”
“用更通俗簡單的話來講就是,光錐之內皆是命運,光錐之外皆是混沌!”
“混沌,代表著未知、危險、不確定和難以預測。”
“若是把我們每個人比作一個持續發光的點,那么我們的人生軌跡就可以被看做一條光錐。”
“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認知、性格和命運,都會徘徊在光錐的范圍內,一生都極難走出去。”
“所以根據我對于光錐理論的個人理解,從命運的角度總結出了三種解讀~”
“宿命論,即光錐之內的時間議程既定事實,個人只能接受,無法更改。”
“觀測局限論,即就算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認知,也具備了去探索光錐之外未知的勇氣和能力,也很難對那些未能觀測到或無法觀測到的混沌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最終只能為了穩妥起見,適時停止。”
“信息決定論,即當我們真的獲取到了光錐之外信息時,它將有極大可能改變我們的既有命運軌跡!”
大衛說著,語氣慢慢轉為低沉,聲音也放大了許多:“縱觀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皆是源于既有光錐的范圍!”
“每一個時代的引領者,都是勇于探索未知的英雄。”
“對于我們來說,過去的歷史皆在光錐之內,混沌的未來則處于光錐之外。”
“誰,有勇氣走出去?”
“誰就是能做到主動提出退位讓賢,把位子讓給更有能干的人。”
“我的導師,阿姆斯特朗·巴特萊教授,就是這樣的人!”
“而我正是通過不斷了解,非常確定他是這樣的人,才會心甘情愿付出一切,助他完成其心中可能從未認真正視過的遺憾。。”
大衛轉頭看向導師,右手松開了他的手臂,滿臉真誠,語氣認真的道:“也許,名與利在您看來都已是虛妄了。。”
“可是在您接受我,把我當做您最后一名學生的時候,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借助您巨人一般的肩膀,站得更高,望得更遠,踏出光錐直面混沌~”
“這是我的私心,從未向您講過,懇請您原諒。”
巴特萊教授的面色稍緩,側目看著大衛許久,不禁失笑著搖搖頭,抬手抓住他的肩膀,大聲道:“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