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生活

一滴水的遇見

第三部 值得萬分激動的生命起源

一滴水的遇見 作家79AgKu 1621 2021-12-20 07:55:39

  第45章有關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生命起源,指的是生命何時、何處、特別是怎樣起源的問題,是現代自然科學尚未完全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

  歷史上對這個問題存在著多種臆測和假說。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比較著名的假說有如下幾種:

  創造論:創造論否認一切的事物是自然形成的說法。它認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氣,也是需要被創造才得以產生。目前人類正在面臨各種自然資源枯竭,生態平衡被破壞而帶來的各種災難的情況下,對大自然的駕馭更是感到無能為力。人類無能為力的時候,還能做什么呢?唯有依靠神。這不是愚昧,而是人的本能就是這樣。

  創造論已經被證明為是一種荒謬的解釋。這種解釋的根源是類比于人的制造能力,以及對概率論的錯誤應用。

  現代科技使人類擁有了非凡的制造能力,但卻對更多的生命問題無能為力,原因也在于生命是自組織的而不是被制造的,制造能力再大也無能為力。

  自然發生說:又稱“自生論”或“無生源論”,認為生物可以隨時由非生物產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體產生。中世紀有人認為樹葉落入水中變成魚,落在地上則變成鳥等。

  自然發生說是19世紀前廣泛流行的理論,這種學說認為,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

  1860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設計了一個簡單但令人信服的實驗,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說。

  化學起源說: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

  伴隨著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問世,生物科學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同時也為人類揭示生命起源這一千古之謎帶來了一絲曙光,這就是現代的化學進化論。

  《物種起源》全名《論依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斗爭中保存優良族的物種起源》是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系統闡述生物進化理論基礎的生物學著作,1859年11月24日在倫敦出版。

  達爾文根據20多年積累的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和適應等方面論證物種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物種起源》不僅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使進化論思想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而且引起了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有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米勒在其導師尤利指導下,完成了米勒實驗。

  米勒在他的實驗中假設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氣層中只有氰氣、氨氣和水蒸氣等物,其中并沒有氧氣等,當他把這些氣體放入模擬的大氣層中并通電引爆后,發現其中產生了些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認為生命是從無到有的理論將可確立了。證明生命是進化而來的。

  但米勒的實驗也有很多的疑點,例如所使用的能量大小,不同氣體的配合等。雖然都產生了氨基酸、醣類等物質,但仍不能證明這就是生命的起源。因為他所假設的大氣層不能證明是原始的大氣層,所得的結果就是不確定的。米勒本身也承認他的實驗與自然界生命起源相距仍很遙遠。并且現代科學發現在火星上有氧氣存在卻沒有生命,那么米勒假設大氣層中沒有氧氣存在故沒有生命之說就不成立,因此無法證明生命起源是由單細胞進化而來的。

  宇宙生命論:這一假說提倡“一切生命來自生命”的觀點,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飛來”。這一假說認為,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種”可以隨著隕石或其他途徑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為最初的生命起點。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在已發現的星球上,自然狀況下是沒有保存生命的條件的,因為沒有氧氣,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又充滿具有強大殺傷力的紫外線、X射線和宇宙射線等,因此任何“生命胚體”是不可能保存的。這個假說實際上把生命起源的問題推到了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去了,同時這個假說對于“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樣起源”的問題,仍是無法解釋的。

  宇生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構成生命的有機物,來自于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際塵埃。持這種假說的學者認為,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落入地球,從而使地球有了初始的生命。

  但我們知道,宇宙空間的物理條件,如紫外線等各種高能射線以及溫度等條件對生命都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有這些生命,在它們隨著隕石穿越大氣層到達地球的過程中,也會因溫度太高而被殺死。因此,像微生物孢子這一水平的生命形態看來是不大可能從天外飛來的。

  但是,一些學者認為,一些構成生命的有機物完全有可能來自宇宙空間。1969年9月28日,科學家發現,墜落在澳大利亞麥啟遜鎮的一顆炭質隕石中就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6種是構成生物的蛋白質分子所必須的。科學研究表明,一些有機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分子可以在星際塵埃的表面產生,這些有機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隕石帶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變為原始的生命。

  熱泉生態系統:生命的起源可能與熱泉生態系統有關,這是部分學者提出的觀點。20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在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發現了幾處深海熱泉,在這些熱泉里生活著眾多的生物,包括管棲蠕蟲、蛤類和細菌等興旺發達的生物群落。

  這些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個高溫(熱泉噴口附近的溫度達到300℃以上)、高壓、缺氧、偏酸和無光的環境中。首先是這些化能自養型細菌利用熱泉噴出的硫化物所得到的能量去還原二氧化碳而制造有機物,然后其他動物以這些細菌為食物而維持生活。迄今科學家已發現數十個這樣的深海熱泉生態系統,它們一般位于地球兩個板塊結合處形成的水下洋嵴附近。

  由此,部分學者認為,熱泉噴口附近的環境不僅可以為生命的出現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續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質,而且還可以避免地外物體撞擊地球時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因此熱泉生態系統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場所。但另一些學者認為,生命可能是從地球表面產生,隨后就蔓延到深海熱泉噴口周圍。以后的撞擊毀滅了地球表面所有的生命,只有隱藏在深海噴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來并繁衍后代。因此,這些噴口附近的生物雖然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但卻是現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迄今為止,生命的起源可以描述成:在40億年前的地球上,由無機分子合成的有機小分子,聚集在熱泉口或者火山口附近的熱水中,通過聚合反應,形成了生物的大分子,這些大分子進行自我復制,自我選擇,進而通過分子的自我組織,并復制和變異,從而形成核酸和活性蛋白質,同時分隔結構同步產生,最后在基因控制下的代謝反應,為基因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提供能量,這樣一個由生物膜包裹著的具有能自我復制的原始細胞,就在地球上產生了。這個原始細胞可能是異養的,或者是化學自養的,可能類似于現代生物在熱泉附近的嗜熱古細菌。

  對于那些臆測和假說,現在看起來,有的也許不符合科學原理,但這表明了科學家大膽猜想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后來人需用理論與實踐來證實或否定,而不應單純地嘲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穆棱市| 郎溪县| 汤阴县| 水富县| 大同县| 株洲县| 双城市| 永兴县| 武安市| 交城县| 阳新县| 仁怀市| 子长县| 仁布县| 勐海县| 曲阜市| 桓台县| 玉龙| 汤原县| 克拉玛依市| 太仓市| 额敏县| 田林县| 杭锦后旗| 咸阳市| 淮安市| 平舆县| 女性| 永川市| 永吉县| 桂平市| 西青区| 庆元县| 崇礼县| 邢台县| 抚松县| 浑源县| 高雄县| 镇沅|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