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丹青絕唱(四千字大章)
六、丹青絕唱
“《游春圖》之事,還得從十年前說起。”
“1946年,京城琉璃廠古玩販賣商馬霽川準備將《游春圖》以二十萬美金的價格販賣到海外。”
“我聽到消息之后,便讓人聯系了馬霽川,打算將《游春圖》買下來。”
“馬霽川深知我的為人,獅子大開口,要價八百兩黃金!”
“在此之前,我剛剛以一百一十兩黃金的價格購買了范仲淹的《道服贊》,因此手中根本沒有多余的錢。”
“后來,我寫信給紫禁城博物院,請求紫禁城收購此畫,并且禁止《游春圖》出境。可是當時的紫禁城博物館跟我一樣窮,無力收購。”
“無奈之下,我只能動身前往燕京,將馬霽川準備把《游春圖》賣給洋人的事情公布于眾。”.
“迫于壓力之下,馬霽川也不敢再將國寶《游春圖》賣給洋人。幾經協商之下,同意降價賣給我。”
“當時,馬霽川要價二百二十兩黃金。”
“那時的國家還是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狠心賣掉了我自己的宅院。”
“這座宅院是當初慈禧身邊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占地十五畝。”
“賣掉舊宅之后,我帶著錢去找馬霽川,馬霽川因為之前的事情對我耿耿于懷,借口黃金成色不好,要加價二十兩。”
“后來沒辦法,我只能賣掉慧素的首飾,勉強湊足了二十兩黃金。”
“就這樣,我傾家蕩產,終于將國寶《游春圖》買了下來。”
章游春神情黯然,說完之后,久久不再開口。
“永存國寶于吾土……前輩為了這幅丹青絕唱,付出太多太多了。”
蘇潮也暗暗嘆息,那李蓮英的舊宅,如果放在現在,價值至少數億。
“世人皆言我章游春為了收藏字畫揮金如土,是個十足的敗家子,然而,我章游春畢生之愿,便是希望每一件流失海外的國寶能夠回到祖國,只可惜這一日我等不到了……”
章游春黯然,國寶回國之事任重道遠,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蘇潮輕嘆,心中忽然一動,開口道:“兩位前輩可愿意看看六十五年之后的華夏之景?”
“可以么?”
兩位老人驚喜。
蘇潮輕輕頷首,右手凌空一指,在一面白墻上開啟了投影!
隨著投影畫面的顯現,一尊慈眉善目,神態安詳的絕大佛首出現在了畫面之中。
看著這尊佛首,章游春露出驚訝之色,遲疑道:“這是……”
“天龍山佛首!”
蘇潮一字字開口道。
“愿聞其詳。”
章游春和潘素相視一眼,齊齊將目光轉向了蘇潮。
蘇潮悠悠開口道:“2020年農歷除夕之夜,一件漂泊海外近一個世紀的文物瑰寶回歸祖國,在世人面前亮相,它便是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天龍山佛首!”
“它是近年來回歸祖國的第一百件文物國寶。”
潘素點了點頭,忽然開口說道:“這尊天龍山佛首雙彎慈眉,雙目微閉,鼻高隆,唇角微揚,福耳貼面,看上去神態安詳、舒展,給人一種極具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蘇潮贊嘆道:“潘素前輩不愧是繪畫藝術大家,眼光獨到!”
章游春也頷首道:“我對石窟佛像所知不多,據我所知,天龍山石窟始鑿于北魏時期,后歷北齊、隋唐等朝代的開鑿,形成二十五個洞窟,五百余尊造像。”
“章老所說不差,天龍山石窟佛像,正是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杰作。”
蘇潮繼續解說。
“天龍山石窟佛像是我國石窟藝術卓越的代表之一。”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外國古董商的覬覦和驅動之下,天龍山石窟遭到了大規模的盜鑿,兩百四十余尊佛像被盜運到境外,破壞程度及其慘烈。”
“2020年9月14日,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將在幾天之后拍賣一尊天龍山石雕佛頭。”
“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工作人員和專家立刻與天龍山石窟的殘余雕像進行對比核實,最終確定此件拍賣佛頭為天龍山第八窟,隋朝北壁龕內主尊佛像!”
“國家文物局立刻啟動文物追索機制,與該拍賣會董事長、華僑張榮取得聯系。”
“2020年11月17日,張榮將這尊天龍山石窟佛首無償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至此,漂泊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佛首,終于回家團圓!”
章游春贊道:“張榮此人,也是一位愛國之士啊,令人敬佩!”
蘇潮點了點頭,道:“自古以來,愛國仁人志士,都會被世人銘記于心。”
投影畫面一轉,忽然出現了十二尊紅銅鑄造的獸首。
“這、這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章游春眼中忽然露出驚喜之色,對于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蘇潮心中一動,遲疑道:“莫非章老熟悉這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章游春點頭,苦笑道:“我又怎么會不熟悉呢?”
“哦?晚輩洗耳恭聽。”蘇潮心中好奇。
章游春搖了搖頭,嘆息道:“往事已矣,何必再提?”
蘇潮開口道:“好吧,既然章老不說,那我來說一說吧。”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圓明園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流失海外。”
“但是,截至2021年,已經有八尊獸首回歸了祖國!”
“你說什么?有八尊已經回歸?”
章游春一臉激動之色,緊緊抓住了蘇潮的手臂。
蘇潮點了點頭,道:“章老不必激動,且聽晚輩一一道來。”
“好!好!”
章游春似乎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放開了蘇潮的手臂之后重新坐了下來。
蘇潮繼續說道:
“2000年春,香江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會宣布將拍賣華夏流失海外的文物十二生肖獸首中的牛首、虎獸和猴首。”
“他們的這一做法引起了整個華夏內地和海外華人的極大憤慨,點燃了國人對流失文物被拍賣的怒火!”
“最終,華夏保利集團毅然參拍,以高價將三尊獸首拍下。其中,牛首以615.3萬成交,虎獸以1226.942萬成交,猴首以650.2萬成交。這三尊獸首現收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3年初,華夏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在北美尋訪到豬獸銅像的下落,它被北美的一位個人收藏家收藏。”
“經過不懈努力,北美收藏家同意將豬獸轉讓。”
“最終,香山澳著名愛國企業家何先生出資六百萬多萬,將豬首購回,并捐贈給國家,現收藏于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7年9月,香山蘇富比拍賣公司發布消息,將以“八國聯軍-圓明園遺物”專拍之名拍賣馬首銅像。”
“這一消息傳出,再一次點燃國人的怒火!”
“華夏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率先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公開拍賣馬首銅像,并且提出以公益方式實現馬首回歸。”
“最終,香山澳著名愛國企業家何先生再度出手,在拍賣會舉行之前,以6910萬的天價購得馬首銅像。2019年香山澳回歸祖國20年之際,何先生宣布將馬首銅像作為禮物捐贈國家文物局,回歸圓明園永久收藏。”
“2013年,皮諾家族宣布將鼠首和兔首無償捐贈給華方,現收藏于國家博物館。”
“2018年,疑似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一的龍首出現在海外一場小型拍賣會上,并最終以2400萬元的價格被一華人買家購得。現收藏于寶島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
“其余的蛇首、羊獸、雞首和狗首目前仍舊下落不明。”
蘇潮如數家珍,將十二生肖獸首的來龍去脈一口氣說了出來。
半晌之后,章游春忽然舉杯,開口道:“為保利集團,為何先生,為所有努力讓國寶回家的人們致敬!”
蘇潮點了點頭,也舉起了酒杯,輕聲道:“為每一位愛國仁人志士致敬!”
“為華夏之文物國寶致敬!”
潘素也同樣舉杯。
三人一飲而盡。
片刻之后,蘇潮抬頭,望著投影畫面繼續說道:“這幾十年來,除了天龍山佛首、十二生肖獸首之外,還有很多珍貴國寶也一一回家了。”
“兩位前輩請看,這是西周的青銅器虎鎣。”
“這是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
“這副帖子,是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伯遠帖》。”
“這幅圖則是唐代韓滉的絕世名畫《五牛圖》。”
“這是有方罍之王之稱的青銅皿方罍。”
“這件是五代彩繪浮雕武士石刻。”
“這九件青銅器是秦公晉侯青銅器。”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等。”
隨著蘇潮的聲音響起,一件件絕世珍品,出現在了投影畫面中。
說完之后,蘇潮轉身,卻發現章游春神情激動,全身竟然微微在顫抖。
“章老您……”
蘇潮心中一驚,話說出半句,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一旁的潘素輕聲道:“老友重逢,自然喜不自勝。”
隨著潘素的手指所向,蘇潮遲疑道:“前輩說的是《伯遠帖》?”
“正是。”
潘素微微頷首,道:“這副《伯遠帖》,也是叢碧畢生的遺憾之一。”
“愿聞其詳。”
潘素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這件事還得叢碧親自告訴你吧。”
蘇潮點了點頭,沒有再開口。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游。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片刻之后,忽聽章游春低聲輕吟。
“章老……”蘇潮遲疑。
章游春轉身,穩定了情緒,嘆息道:“這四十七個字,讓我章游春足足牽掛了十三年。如今再見故友,心中百感交集,蘇小友見笑了。”
“晚輩不敢。”
蘇潮微微施禮,“《伯遠帖》之事,還請前輩賜教。”
章游春沉吟許久,緩緩開口道:“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古代墨寶被乾隆珍藏在養心殿的三希堂之中。”
“清朝末期,溥儀出宮之時,偷偷將《快雪時晴帖》藏于寢具之中,企圖夾帶出宮,萬幸被人發現,此帖才留在宮中。”
“后來,清宮善后委員會清理宮中文物時,發現三希堂中的二希《伯遠帖》和《中秋帖》不見了。”
“這二帖后來從溥儀庶母瑾太后手中出現,落入郭世五手中。”
“1933年,倭寇攻占山海關,平津震動,紫禁城文物院決定南遷。臨行前,郭世五特別邀請紫禁城博物院古物研究所所長徐森玉及科長莊嚴等到他位于鐵獅子胡同的觶齋吃晚飯餞行。飯后取出他所藏的珍玩供大家觀賞,其中赫然有《伯遠帖》、《中秋帖》。那時,郭世五當著來客的面說,在他百年之后,要兒子郭昭俊無條件將“二希”歸還故紫禁城博物院,讓《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三希再聚一堂。”
“郭世五雖然對紫禁城博物院作了承諾,但他又把《中秋帖》、《伯遠帖》和我作了交易。1937年,我應約去郭世五家,看到兩帖,當時并不知道郭世五曾對紫禁城博物院有過承諾,深知他是一位生意人,我擔心兩帖流落海外,即請惠古齋主人柳春農從中說和,請郭轉讓。”
“郭世五以《中秋帖》、《伯遠帖》兩帖并李白《上陽臺帖》另附以唐寅《孟蜀宮妓圖》軸、王時敏《山水》軸、蔣廷錫《瑞蔬圖》軸,轉讓給我,議價為二十萬元。先給六萬,余款一年為期付清。但是到了夏天,突發盧溝橋事變,金融封鎖凍結,款至次年到期不能付,《中秋帖》、《伯遠帖》兩帖退還,其他幾件留作抵押已付之款。”
“1940年,郭世五去世,《中秋》、《伯遠》兩帖歸其子郭昭俊收藏,曾一度藏胡惠春的父親胡筆江執掌的中南銀行保險柜內。”
“倭寇投降后,我自秦返京,又托惠古齋柳春農向郭氏之子郭昭俊詢問《中秋帖》、《伯遠帖》兩帖事,此時仍在郭家。問其讓價,一帖為三千萬聯幣,合當時黃金一千兩,雖然是老交情了,但亦不能減價。經反復商量,沒能達成協議。”
“直到1950 年,寶帖在我國香山出現,上級得知后指示以重金將《伯遠帖》、《中秋帖》購回交紫禁城博物院珍藏。”
章游春說完之后,便一語不發,目光緊緊盯著投影畫面中的《伯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