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一言,無言。為何無言?是言多必失嗎?非也,實則是擔心言誤他人罷了。
接上回,說到放空自己,成為自己。在這個階段,我曾遍尋勵志題材,聆聽商業奇才的講話,汲取古人的智慧,鉆研諸子百家之學說。只因這些能寬慰我的內心,每每看到那些精妙的言論、獨特的思想、奇特的行為,都令我醍醐灌頂,備受鼓舞。每得奇文、奇言、奇思、奇行,便樂以忘憂,且下定決心要嚴格按照其中的智慧去執行。
然而,效果卻甚微。就拿簡單的早睡早起來說,打上自律的標簽,規定何時睡、何時起。可是,能睡著嗎?往往睡不著。能起得來嗎?多數時候起不來。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思量如何履行這所謂的自律上。
夜深了,依舊失眠。嘗試了克制、看書、呼吸法、關閉數碼設備、聽助眠聲音等各種方法,卻均無用處。早晨,鬧鐘響起。想著早睡沒做到,早起總該可以吧。但起床后,一整天精神狀態都極差,頭痛、無精打采、神情恍惚。諸子百家都強調作息的重要性,醫學科學也是如此,小道我也深知其理。
如果前夜失眠,次日早晨無事,我定然不會早起;若次日早晨有事,那我定然不會失眠。睡不著?如今生物科技如此發達,在此不多言。我所遵從的自律看似空洞,但必定是適合我的,能讓我精神煥發、開心愉悅的。正所謂放空自己,成為自己。
掌握所學之技“保持充足的睡眠質量”,忘卻所學之理“恪守不變的作息時間”,成就自我之道“靈活變通的自我調整”。
在網絡極度發達的年代,能夠吸收的精華實在太多。不像曾經,難得一書。現今只要您愿意,足不出戶便可博覽群書。小道曾經讀過眾多大道理,便深深覺得自己也該如此去做,且深信自己能夠做到。可真正去做了,卻毫無成果,這才明白是自己的方法出了問題。
儒家倡導要做謙謙君子,可我已負債累累,在債主心里,我無論怎樣謙遜和善,也算不上君子。道家主張上善若水,我卻已步入惡道,背負惡名,又如何能做到上善,也成不了清澈的溪流。佛家勸人慈悲為懷,我只能一笑而過,只求債主們能對我慈悲。
還有商業大佬的經驗之談、勵志人物的奮斗歷程、諸子百家的深邃思想、心靈雞湯的溫暖鼓勵等等,我只是選取了較為鮮明的例子,其余的您大可舉一反三去論證。
但凡良言,少有出自凡人口,人微言輕。我母親曾告訴我,走夜路時,反光的地方是水坑,我們覺得這不過是常識。稍加修飾,說成“黑暗中的光亮,不一定是救贖,也可能是陷阱”,若出自某名人之口,那便又成了一條大道理。
已經成功的路,不一定適合您再走一遍,因為他們的路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就像手機導航,您標注一條全新的路線都會給您獎勵,何況是人生呢?
看到這里,您或許會覺得,所有的都不該去相信,不該去執行?錯!曾經,看到智慧,便留下來,模仿,像他人那樣去做。現今,我愿做鼎爐,將所學投入其中,融化,集萬物之所長,成就自身的風格。
一味地模仿和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都是無用的,集萬物之所長,并靈活應用于不同場景,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別人打您,還講謙謙君子那一套?這時就得運用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別人害您,還追求上善若水?這時就得借鑒厚黑學、鬼谷子。您想要還債,還慈悲為懷?這時就應當精進眼下所從事的行業技能,提升自己。
融掉手中緊握的智慧,融掉所聽到的濟世良言。試一下,從讀到此刻開始,放下一切,以遵從內心為原則,放下一切理念、包袱。我保證,此刻的您就是最輕松自在的。
從您擁有屬于自己的理念開始,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點。而不是一味遵從他人的理念,去走完這一生,那樣又何來自在可言?
生活中,我們總是急于尋找現成的答案和模式,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獨特的處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也各不相同。他人的成功經驗或許能給我們啟發,但絕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當我們真正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靈活運用所學,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比如,一位創業者在借鑒了眾多成功企業的模式后,發現并不完全適用自己的公司。經過反思,他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和市場的實際需求,調整了經營策略,最終取得了成功。又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習了各種學習方法后,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成績得到了顯著提高。
所以,讓我們勇敢地打破束縛,釋放內心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人生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