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剩下的百名讀書人中還有像宋應星這樣的“漏網之魚”存在,白軒逸命人詳細的統計了他們的姓名與出身。在確定并不存在宋應星這般大才之后,白軒逸便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步計劃。
福州城郊外的白軒逸團練營地內一片忙碌的景象,在被招募來近二十天之后。這一千五百名毛葫蘆兵終于要見到自己的頂頭上司——白軒逸白總兵了。
登上帥臺的白軒逸一身的紋山甲顯得很是威武霸氣,大紅色的披風更是凸顯出了一股大將之風。
只見他腰間挎著寶劍,用凌厲的目光掃視了一眼校場內站得松松散散的毛葫蘆兵們。這些人還沒有經歷過白軒逸的魔鬼訓練。
因此戰容不整也是正常的事情。白軒逸此時并不著急進行素質訓練,因為他知道,只要能夠采取有效的辦法對眼前的部隊形成了完全的控制,那么練出一支虎狼之師不過是時間問題。
陣陣秋風吹過,校場內的黃沙被掀的老高,這時不少士卒紛紛背過身去躲避風沙。
但此時矗立于帥臺上的白軒逸卻巍峨不動,宛如一座大山一般壓的臺下的士卒透不過氣來。
終于白軒逸用洪亮的聲音開口高聲的說道:“諸位都聽好了,你們只要在我這里當一天兵,我白軒逸就會給你們一天的餉錢。
不論刮風下雨,寒暑春秋,都少不得你們一分。
但是我希望你們要明白,這些銀兩都是我白軒逸自己掏腰包給的,如今我供你們吃,供你們喝,白白養著你們。
為的是什么呢?為的就是你們將來能夠臨陣殺敵,以戰功來保我白軒逸能夠加官進爵。那么我加官進爵你們會如何呢?
很簡單,你們會掙更多的錢,置更多的地,娶更多的媳婦,過更好的日子。”
面對白軒逸如此誘人的大實話,校場上的毛葫蘆兵紛紛大笑了起來。
“怎么樣?現在想想都夠開心的吧。但是!”
說著白軒逸收起了臉上的笑意,嚴肅的說道:“如果你們哪個人不認真操練,上陣不奮勇殺敵,或是對我白軒逸不盡忠;那我養你何用?對不起,這樣的人有一個算一個,有兩個算一對。
你們通通給我滾出我的隊伍去!都聽明白了嗎?”
白軒逸的突然變臉讓校場內的氣氛一下子緊張了不少,面對白軒逸的問話,臺下稀稀拉拉的聲音回答著。
“聽明白了。”
白軒逸在帥臺上輕蔑的笑了笑說道:“怎么?臺下的是一群娘們兒不成?說話怎么跟蚊子似的。我再問一遍,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
一下子,這上千名毛葫蘆兵的血氣被激發了出來,震天的吼聲在校場上回蕩著。
白軒逸滿意的看著臺下的戰卒,這支生力戰在自己的調教之下必然能夠成為一支能打硬仗的鋼鐵部隊。
緊接著,白軒逸朝張海使了個手勢。
張海心領神會立刻命人端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道具,當這些道具出現在校場上時,立刻引起了一陣騷動。
那些近日來頻繁至南陽城中瀟灑快活的毛葫蘆兵由于手里發的五兩銀子已經被揮霍的差不多了,聽到這個消息更是一個個躍躍欲試磨拳擦掌了起來。
“大人!您就說怎么個比法吧!”
“是啊大人!咱們這就開始吧!”
面對喧嘩之聲白軒逸只是笑而不語,在一旁的黃軒此時站了出來。
“各位稍安勿躁,我這就來說明比賽的規則。”
臺下的眾多毛葫蘆兵都眼巴巴的等著拿銀子,一聽黃軒這話便立刻都安靜了下來。
黃軒靜立于帥臺的右側靠前位置,當整個校場都安靜下開之后他開口說道:
“首先,想要參加比賽的都需要自行組隊,每隊十二人。所有組不上隊者將被自動淘汰。你們有一炷香的時間。”
說著便有侍衛將一面方桌抬到了帥臺之上,方桌上面有一個銅制的香爐,在香爐之上插著一炷香。
古人沒有手表,沒有計時器,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獨特的計算方法。
一天之內有十二時辰,而一個時辰又分成了四刻,每一刻有三盞茶,而一盞茶有兩柱香的時間。以此推算的話,一炷香的時間大約就是五分鐘左右。
臺下的毛葫蘆兵聞訊立刻就動了起來,這些毛葫蘆兵多是以同族或同鄉為單位聚在一起,在此基礎之上結成十二人的組也并非什么難事。黃軒在臺上看的真切,他在小聲的與白軒逸交談著。
“大人,咱們共招募了一千五百人。如果按照十二人為一組的話,正好可以分成一百二十五組。如此看來,想必此輪應該不會有人被淘汰吧。”
白軒逸輕輕的搖了搖頭道:
“我看未必,人與人的相處中從眾與孤立都是不可避免的。這些人當中一定也存在被孤立的人。”
白軒逸之所以開始的第一項就是要組建十二人的基本作戰單位,因為來自后世的他深深的了解戰斗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一支小隊,如果彼此間能夠建立充分信任的合作關系。那么這樣的隊伍在搏命拼殺的戰爭中才有了取勝的保障,相比于各自為戰,他們更容易形成合力從而一擊必勝。
一支戰隊除了遵守嚴格的紀律,保持步調一致的作風,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外,深厚的戰友情義才是最難得的。
白軒逸需要的是一支能夠安心把后背交給戰友的隊伍。所以今天他就是要將所有可能擾亂隊伍團結的因素一次性剔除掉。
陣陣秋風席卷著沙土肆虐大地,經過一片嘈雜之后。帥臺之上的那一炷香終于燃盡了自己的身軀,而整個校場個漸漸的恢復了安靜。
黃軒定睛瞧看著臺下的眾人,果然如白軒逸所說講,并非所有的毛葫蘆兵都有了自己的隊伍。經過侍衛們的統計,一共自發的結成了一百二十組,有六十人或沒有組齊隊伍或是壓根就不打算參加比賽。
黃軒站立在臺上見此情景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