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今日無事草

王判官列仙傳

今日無事草 欒提玉蓮 4819 2023-10-19 16:52:44

  今天風和日麗,是拆洗王介甫的好時候。當班的同僚們看看日頭快到中午了,趕緊翹班去王安石家里,再晚點該晾不干了。王安石本人是拒絕的,然而他們人多,就連拒絕的機會也沒有了。今天是遼國使臣來京協商割地事項的日子,負責洽談的宋臣請來王相公坐鎮。王相公一出場就是氣場強大,把遼國使臣唬得一哆嗦就在不平等條約上畫了個花押。王相公表示說好的只來一下下,既然來過了這就回去工作了。王相公離開后好一會兒,遼國使臣終于從震驚中恢復過來,發現自己畫了花押,立刻表示不服。當宋臣表示要把王相公請回來坐在遼國使臣旁邊才能商量的時候,遼國使臣很快就不再爭執了。

  遼國使臣回到自己的國家,遼主洪基問他王安石是個什么樣的人。使臣什么都沒有說,只是堅持只要王安石在一天,他下輩子下下輩子都不要去宋朝了。甚至一聽到王安石的名字就嚇得只會重復一個詞“琵琶形的小蟲”,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洪基不相信王安石這么可怕,于是發憤圖強,在三個月內學會了汴梁的官話,又惡補了宋朝的文化和歷史,終于在三年后能自己裝成使者親自去宋朝,點名要見王安石。趙官家親自下詔要王安石接待遼國使者。同僚們一得到消息就埋伏在王安石的必經之路上,二話不說抬了就去澡堂。拆掉舊衣服,把娃洗干凈,換上美美噠的新裙子,畫上時興的妝容,梳好頭發插上花。一個黑漢子秒變美少年。同僚們拿來鏡子給王相公照照,王相公看了一眼就把鏡子翻過去了。這明明是貼了張韓熙載的畫像,我讀書多騙不了我。我明明是長了一張和通緝令上的黑旋風一樣的臉,再不濟也是宋江!

  洪基現在不叫洪基,他現在也不是遼主。他說他叫王石頭,是遼主的兄弟。接待的宋臣是個不吐不快的性格,他也沒什么顧忌不懂就問。遼主不是叫耶律洪基嘛,怎么兄弟叫王石頭,哪里都不像呀!王石頭一時也沒想明白,就是一直想著王安石就隨口說了這么個名字。但畢竟王石頭的本體是遼主,就是比一般人聰明。王石頭說了,他是遼主的異母弟。宋臣表示異母不也應該姓耶律,怎么就王石頭了?王石頭忽然想起來了,他們宋朝不跟母姓誒!于是,王石頭就是遼主異母不同父的兄弟。母親的第一個男人姓王,所以叫王石頭,現在跟了遼主就是耶律一族的族人,耶律是族名。所以,他叫耶律·王石頭!耶律·王石頭·洪基終于見到了王安石。盡管做了很多心里建設,內心已經強大得連看到雄鷹和獅子打架也能笑呵呵地去給人調解的地步。當洪基見到王安石的那一刻,氣得他當場拍了桌子用阿爾泰語系下的某種語言親切地問候了遠在祖國的三年前曾經出使過宋朝的使臣以及他的全家和親家。

  王安石就這樣看著眼前這個說話像連珠炮一樣不帶停頓又不讓人聽懂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的外族人情緒激動表情豐富得開始他的表演一句話都不說。突然覺得浪費時間的王安石拿出隨身攜帶的書,隨便找了個座位坐下,安靜得像只兔子。看到精彩之處他會心一笑,看到意見相左的地方又蹙眉瞪目,十分書生意氣。發泄完自己的情緒之后,王石頭發現了一枚歲月靜好的美男子。他用宋朝官話和汴梁方言各問了一便,再三確定了那位靜若處子,貌如好女的官員就是王安石。王安石看書正看到得意處,他聽著表演該結束了,抬頭看了一眼王石頭,正迎上王石頭投來的尋求身份確認的目光。王安石帶著讀書愉悅時的微笑,很友好地點頭致意。王石頭也滿面笑容地請他再自己看會兒書,王安石沒有辯駁,自去看他的書,一副溫婉謙和的樣子。王石頭又開始了他的表演,他用上了他會講的所有語言甚至方言再次問候那位曾經的使臣。還特意用新學的汴梁話問候了所有投降遼國之后說過王安石壞話的宋二臣,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找個品德好的文化人列一個二臣傳,好好臊臊這些除了說人壞話啥都不會的二臣。

  王石頭成功地引起了王安石的注意。只見王安石合上了他最喜歡的經書,隨手就兜在袖子里,坐等下文。王石頭不過是那么隨口一說,也就順口罵了幾個宋二臣,接下來該怎么說他也沒想好。看著王安石滿懷期待的樣子,王石頭覺得必須得說點兒什么,就看不得這種長著英雄之象的美男子失望地皺起眉頭的樣子。當時的王石頭不知道自己那么能那么聰明,居然背了一大堆宋朝的經書,惹得王安石眼中閃閃發光。要不是礙于有旁人在,早就開始討論經書了,誰還管他趙官家有什么事!王石頭終于知道了王安石是什么。那不就是一個溫文爾雅的讀經書的先生嗎,哪有那么可怕。

  趙官家過生日的時候,遼國派來了一位姓蕭的使臣。這原來也沒什么,遼國的太后過生日,趙官家也送禮了不是,他們宋朝人不是說要禮尚往來嗎?于是,王石頭又來了!這次,王石頭給王安石也備了一份禮——等身高的青花瓷大水缸。來送禮的人說了,聽說宋朝的習慣是要先給宰相送禮的,宰相叫什么官職咱也不知道,反正接待的官員說就是王安石了。這宋朝的宰相喜歡什么,王石頭也是做過研究的。聽那些個二臣說,前面有個叫司馬光的宰相,他就喜歡砸缸玩兒。于是聰明的王石頭知道了宋朝的宰相喜歡砸缸,就給王安石送了個缸。王安石看著前院里放的一個他沒見過的大水缸,他坐在堂前,仔細端詳了片刻,笑呵呵的拍著手叫好。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樂什么,也從來沒看到過他那么樂,反正看他現在的樣子就不太尋常。王雱知道父親是因為這件禮物而感到開心,但不太明白這水缸好在哪里。他去后堂叫來了母親。母親也沒看出什么玄機,陪母親過來的媳婦倒是有點明白了。她叫王雱過來,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這便是披云見日,云開霧散了。這水缸白地青花,清白清白,豈不是對父親為官做人的最高稱贊,這種不明著夸的方式還相當風雅。是誰那么聰明,那么會夸人?水缸里突然冒出個人兒,只見那人“蹭”得一下掀開蓋在水缸上的紅布,自個兒就爬出來了。王石頭爬出了水缸,他站穩咯,理理衣服和帽子,遠遠地望見王安石就向他招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驚喜和以意外是王雱和夫人的,王安石本人和他兒媳倒是沒覺得怎么著。王石頭說這次他是私人往來,不干公家的事。

  王安石請他到西花廳敘話。王雱陪侍在側,夫人準備了茶點,兒媳奉茶。王石頭看他家也不是沒有奴仆,怎么就不使喚他們去做。王石頭也是個直腸子,不懂就問。王安石說奴仆是公家配給的,不是自家私養。這是私人往來不干公家的事。聽了王安石的話,王石頭以后再來,就自帶酒食,叫夫人也來吃,還帶點稀奇玩意兒給王雱和他媳婦兒玩兒。一開始,王安石是拒絕的,然而王石頭也說是私人往來,那就不固執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趙官家不知道怎么地又欠人錢了。也不知道是哪個兒經天緯地的王佐之才說可以蹈襲“明妃出塞”的舊例,折錢不就完了嗎!趙官家覺得很贊,于是就選了王安石家的伯姬當帝姬,就這么出塞吧。王安石當然不愿意啊,然而他不過是個讀書的先生,除了寫點兒怨婦詩也就真沒什么辦法了。那時候,王石頭就在他家花廳等著呢。王雱就陪坐在王石頭身邊,跟他學怎么玩羊拐骨。王安石回家的時候愁眉不展,王雱不能替父親分憂,只能陪著父親為自己姊妹的悲運哀傷。這時候,王石頭追著沒來得及接住的羊拐骨跑出來,正好聽到了他們說的話,于是就一鳴驚人:“不嫁不就完了嗎!”

  吳家的小官人親自送伯姬回娘家。一路上無精打采的,一點也沒有當初被他岳父老泰山看中時的那種意氣風發。人家伯姬那是榮歸故里,以后那是高升了。可他算什么呀?突然就折了那么多錢,這倒沒什么,可是臉面上怎么過得去呀!眼看著要到岳父家了,就看見門口站著一個沒見過的先生。這先生長得真真是一條好漢,只見他遠遠地在那兒揮著手,對他們喊“帶你媳婦兒回去吧!咱不嫁了!”。吳家小官人也不知道該不該聽他的,這時候,使女過來給他傳話:“大娘說,‘先要見了父親大人再說話。’。”。吳家小官人覺得娘子說得對,就沒管這個不認識的好漢先生,按原定計劃陪著伯姬歸寧。伯姬回到了娘家,吳家小官人還是心情不好,簡單和王安石敘過禮以后就推說有事,一個人回去了。伯姬要單獨和親人說話,使女昭兒就自己到花園里走走。王石頭也正好在那兒走走,既然遇上了,那就隨便聊聊。那天以后,王石頭就在王安石家住下了,昭兒也是不到天黑不見人。沒過幾天,遼國使者就說不要公主,給錢就行。然而趙官家表示沒錢,于是就通融一下公主折錢吧。一開始,遼國使臣堅持不同意,半個月后突然又同意了,不過指定了人選。昭兒出嫁的那天,真的像公主一樣,從來沒有那么被人捧著過。使臣還說了,遼主的兄弟還沒娶親,現在正好也在,公主就嫁王石頭吧。于是昭兒出嫁,是從伯姬夫家出發,嫁回了伯姬的娘家。除了趙官家當了她便宜爹,其他也沒什么變化。王石頭跟著使團回去的時候就把昭兒也帶走了。

  王石頭再來的時候,王安石已經不是宰相了。親戚朋友的態度明顯就有那么些不一樣,也只有妻兒才和他同心。一路上,王石頭已經知道種種緣由。那時的他已經是半個宋朝人了,和王安石也是至交好友。王安石還是留王石頭在家住,只用清水和面餅招待他。這要是放了別人,怎么著也不理解哪有這么待客的。可是他王石頭懂啊,王安石是個先生。什么是先生?那是婆羅門,所以只用清水嘛!那些宋人就是麻煩,連這都不懂,還都信佛呢,佛才不認識他們哩!吃了王安石家的餅,王石頭喝了幾口涼水,看著王安石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突然開口邀請他:“我說王先生啊,你看你這里也什么沒事兒,不如趁這時候就出去玩玩。就跟我回遼國玩玩怎么樣?”要是別人可能就不答應了,可那是王安石。王安石一口答應下來,還要帶著妻兒一起去。伯姬自那次“明妃出塞”事件后,就沒被夫家接走。她也不管公婆丈夫和兒子,就住在父親家里,天天和父親談詩論經,倒是比以前開心很多,氣色也好很多。這次父親要出國玩,她也想跟去,順便看看昭兒。父親一向順著她的心意。

  按王安石的意思,男兒有公務在身,不好走動,女孩兒又沒什么事,當然應該出去玩。他心里最好夫人、女兒和兒媳都去。不過小女兒心向夫家,不太愿意回娘家走動,更別說要出去玩了。夫人也覺得女子不宜出門,推辭不去,勸伯姬也別去。伯姬遺傳了王安石的固執,父親是幫她的,她自己也想去,那就一定要去。兒媳不放心王雱一個人在家,再說還有夫人在家需要照顧,也就不去了。于是乎,王石頭回去的時候帶走了王安石和伯姬,之后就再也沒回來。塞外的風光和中原大不相同。王石頭盡地主之誼,天天陪著他們到處游玩。昭兒如今也是一位母親了,她帶著女兒一起來拜見故主。伯姬換上了胡服,也和父親一起到處走動,但終究是纏過腳,不太走得動。王石頭就叫昭兒帶她去見了自己的母親,女人們在一塊兒說說話。那是一位不顯老的老婦人,從她的面相可以看出她年輕的時候必然是一位美女,她的眼睛像天上星星一樣明亮,穿戴也是榮華之極。伯姬知道她是一位貴族婦女,但是沒想到她竟然就是差點成為她第二個婆婆的遼國太后。太后是一位很隨和的人,她也懂宋朝的詩文,和伯姬相見恨晚。當她問起伯姬要不要嫁到她們家時,伯姬以有丈夫為由拒絕了。太后也不強求,打算認個干女兒,以后也算一門親戚。

  王安石回到了宋朝,王石頭親自送他到邊境。多年以后,王石頭每每想起這位宋朝的先生,終有那么些意難平。聽說王先生很不得志,還聽說伯姬妹子也很不得志。王石頭至今還記得那次王先生喝醉了就直接叫了他的大名。他耶律·王石頭·洪基,自從認識王安石以來,就沒人再敢當著王安石的面叫他大名或稱他為遼主。就算是他娶回家來連孩子都生好了的昭兒也只知道他是個貴族,誰管他是不是遼主啊!洪基自個也險些個忘了他不是真的王石頭。可是,王先生是怎么知道的?王先生沒有告訴他,伯姬妹子好像也知道。后來,洪基聽母親蕭太后說,是王雱他媳婦看出來的。那小娘子如今聽說也不怎么得志。遼主洪基終其一生沒有侵略過漢朝的土地,也沒有和那位王先生見過一次面。王安石行將就木的時候,王雱已先他一步去了。他家無余財,一心慕道。夫人跟隨小女婿去養老了,王安石固執不肯去。獨居的時候有經書為伴是很好的,可惜這時候眼目已不聰明,不太能讀這些。細細回想以前讀過的經書,也有些記不太清了。唯一鮮亮明艷的記憶,是那片草原。成群的牛羊,天上的獵鷹,伯姬身騎白馬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游覽,身穿胡服的王石頭笑著向他揮手。一切都歸于原始,就像來時那樣,了無牽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淮南市| 新乡县| 安福县| 彭州市| 嘉定区| 修文县| 托克托县| 若羌县| 保山市| 济宁市| 方山县| 天柱县| 长沙县| 新昌县| 泰来县| 克山县| 都江堰市| 莱阳市| 海口市| 沙河市| 文安县| 安阳市| 班戈县| 丰顺县| 伊金霍洛旗| 平乡县| 扎赉特旗| 德惠市| 长海县| 容城县| 双牌县| 维西| 布尔津县| 孙吴县| 于田县| 桐城市| 大城县| 荥经县| 西平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