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盤山駐馬
閭陽驛站處,一位年近半百的高級將領若有所思地望著眼前那一片殘垣焦土。
將領身著鑲紅驍騎布甲,頭上纓槍高高聳立、近乎兩尺,正是自廣寧(北鎮)來的金礪,身后圍聚有數百閭陽住戶,神色驚慌。
金礪本名金勵。后金天命七年廣寧城為努爾哈赤所克(孫得功、石廷柱等人獻廣寧城投降),時任鎮武堡都司的金勵率屬來降,為表自己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效忠決心,遂改名為金礪。
金礪自認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昨晚半夜義州六百急報抵達北鎮命自己率軍進駐閭陽,迅速剿滅奇襲遼西腹地的明軍。他便連夜整合好一千二百部眾,今日凌晨即開拔,馳行五十里,臨近黃昏時分即到閭陽。
少頃其弟金俊拱禮稟告金礪,“方圓五里內的民戶,每戶都已攆來一個男丁,還請將軍發落。”
于驛站舊址設臺的金礪糾合來當地民戶不為其他,但求斥責牟利。
他先厲聲訓斥在場民戶皆枉為滿州百姓,竟然縱容敵寇燒毀當地的驛站,讓敵寇將官兵殘忍殺害,自始至終袖手旁觀不做抵抗,令敵寇招搖鬧市而過。
眾民戶沉默不語,驛站的所謂官兵除了剝削他們,何曾有益與他們?不過一群偽朝走狗,仗勢欺人罷了。
金礪再神情悲愴說道當初的閭陽在明朝治下,若逢洪水、干旱災年便是賣妻鬻子、人相食的民不聊生局面。若逢豐年便是官府糧倉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榮枯咫尺異。
“如此昏聵無能的朝廷,豈需爾等追思效忠?”金礪立臺質問。
眾民戶敢怒不敢言,朝廷是無恤,可你偽朝又豈是什么善類?旱澇之災所遭殃的百姓何嘗能比得過你偽朝屠刀下的冤魂?
然后金礪抑揚頓挫呼吁著,“明朝災異不斷出現,流寇起義熱火朝天,是帝星移位的征兆。大清國的建立是乘時應運,吾皇御極宇內是天命所歸。
爾等身為初朝百姓應當忠君愛國,豈能放任敵寇橫行于自己的家園?
如今王師親臨,爾等黎明百姓當恪守本分,為國效力,有力者出力,有財者出錢...戴罪立功,以功代過。”
言下之意即是他金礪親率軍隊來幫助他們閭陽百姓剿滅敵寇,他們身為閭陽的百姓應該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盡數孝敬給他,以供軍需。
可那日來的明軍并無為難他們,他們何須幫助呢?
金礪哪里會在乎這些,對待這群同族人,他足矣蓋棺定論。
總而言之,他金礪舔了這么久的清國,就是為了更好地巧立名目為自己牟利。日后縱是為滿人所發現,也不會過分細究,要知道如今圍困錦州的烏真超哈可是奴役自己的仆從去代替自己晝夜進行圍困打擊任務。
不怕流氓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如若說滿人的剝削和欺壓是明目張膽的橫征暴斂,那么眼前如金礪般的走狗便是如鬣狗般陰險狡詐地吃人不吐骨頭。
怨憤不敢語的人群中傳出一聲冷哼。
宛如平地起驚雷,眾多目光匯聚到人群正中,是一位身著青衫麻褂的老者。
老者從容跨步出,青衫藏風骨,無言間人群為其退開一條廊道。
金礪眉頭皺起。
老者兩袖拂去清風,豎指冷對金礪破口大罵:“你家境殷實,深受皇恩,乃鐘鳴鼎食之家,如今何至于成了韃子走狗?如若汝之父祖知曉汝之‘忠孝’何其兩全,怕是墳頭冒青煙,棺槨翹黃土,來世寧死不生子!”
金礪襲承父爵羽林前衛中右所正千戶,羽林前衛乃是明朝皇帝親軍二十六衛之一,他這個正千戶可是根正苗紅的正五品(某種說法相當于現在的正廳級官員),出身可謂顯赫。
雖說不可比較,可要知道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初設時品級也是正五品。
金礪瞋目視之,“老匹夫休要胡言亂語!良禽擇木而棲,我不過是在順遂天命。”
老者哈哈大笑,戲謔感慨道:“六朝風雨覆與史,秦淮河畔誰人唱。商女不知亡國恨,猶勝貳臣事舊敵。天命?不過自欺欺人罷了。”
金礪目眥盡裂,這老匹夫竟在嘲諷自己尚且不如風月女子。
老者再是拿起一把剪子,談笑風生間將自己被迫剃理的辮子抓放與肩前,手掐剪合,即是一綹黑白夾生發散落與地。
四下肅然起敬。
金礪瞠目叱罵:“老匹夫,你自剪君恩所澤的辮發,這是意欲滋生謀反暴動!?”
遂令左右將其按跪在地。
“老朽昔日為求茍延殘喘痛剃發首,晝夜思悔,如今痛改前非,何懼賊虜欺辱,吾等天朝子弟豈吝生死!?”老者雙肩為甲士鉗制,誓死不愿下跪金礪。
他是萬歷三十八年的老秀才,亦是閭陽數十年的獨一茂才。
那時的他憑借功名傍身回鄉在驛站充任文書工作,成了當地有名的員外之一,納有一房小妾,正值豆蔻年華,長得小家碧玉,他常捧放于大股之間教其讀書寫字,尤是喜愛。
后來天啟年間廣寧遭戮,他因為眷念安樂富貴而選擇投清,但那些八旗子弟哪能放過自己的殷實生活,他們如野獸般闖入的自己的家宅,將自己的妻妾和女兒據為己有。
他年邁無力被綁縛在中庭的石柱上,看著自己的妻女為賊糟蹋。
其中最為怵目驚心的是親眼看著自己最為喜愛的那位柔弱小妾為那群畜生輪番上陣,蹂躪至死。
他由衷記得她那時口竄唾沫、眼白翻出,腫嘴顫動卻仍不斷囁喏著,好似如往常般嬌喚著老爺。
他心如刀割,淚流滿面。
如今家破人亡,身無旁顧,老者但求縱身赴義。
金礪一臉壞笑,走至老者身前,沾滿焦土泥濘的靴履單腳踩在老者孱弱的肩頭上,大手鉗住老者的下巴迫使其昂首直面自己。
“你腹有詩書又何如,如今還不是得棲身在我的胯下?俯首跪伏?我念你年老腦袋糊涂,給你一個機會,自我胯下爬過,此事便算過了?如何?”金礪威逼利誘,很是欣賞居高臨下的舒悅感。
老者朝金礪面門呸去一口唾沫,嗤之以鼻,“腌臜走狗,癡心妄想!”
臉染污穢的金礪一腳將老者踹開,以謀亂之罪令左右將老者押赴到臺上磔刑示眾。
老者雖為押送,仍不忘破口大罵金礪無骨鼠輩,然后用盡渾身力氣掙脫甲士牽制,揮袖大呼“事賊臉面,毋寧死!”
遂一頭撞死于旁落石柱上。
四下驚駭,皆由然起敬,人潮遂涌動。
金礪見臺下人影攢動,隱有暴動之勢。他厲聲大喝,“看什么看?爾等亦欲要尾隨那逆賊一頭撞死在這鬼頭柱上嗎?”遂令左右將民戶驅散歸家。
是夜,金礪令弟弟金俊坐鎮閭陽行一番巧取豪奪,自己則率八百漢旗兵追隨馬跡,追剿明軍。
閭陽驛至盤山驛之間一馬平川,劉景淵率部連夜馳行五十里路程,終見屋舍儼然的盤山村落。
村落西北毗連十八盤山,其間流有繞陽河,周遭土地平曠,水草豐美,設有諸多馬棚,確實是牧馬良地,果與軍報如出一轍。
十八盤山因山勢縈回曲折,十有八盤而得名,道雖盤折,卻算不上高聳險峻,不過是數座不足百米海拔的小丘陵自南向北連綿而成,終抵蛇山,山丘上植被茂密,樹種多樣。
盤山驛遭清國廢除后,居民于舊址聚居成村落,習慣稱城子街,后逐漸西擴,亦可稱作盤蛇驛。
王屏藩壓坐馬鞍舔巴作問道,“千總,這借糧一事可有什么門道?”
王屏藩認為身為明軍的他們深入敵后,在清軍轄下的盤山是借不到糧食的,只能作搶。
“先前攜帶來的正白旗打扮不還沒派上用場?這盤山之地乃是建奴牧放馬匹之區,你權且可以聲稱自己是多鐸派來休養戰馬的牛錄章京,我們這里剛好有三百余匹有待休整的戰馬,有著這份說辭,想必也不難借到糧吧。”劉景淵提點道。
先前火燒十三山驛站,劉景淵是以驛騎身份詐開城門,招搖過閭陽時劉景淵亦沒有令標下顯出正白旗幟。
如今正白旗打扮果真派上用場,還真是有備無患呀。
而滿清一牛錄的編制剛好是三百人。
聯想至此的王屏藩是又驚又喜,也不知這其中關系究竟是巧合還是別出心裁。
劉景淵讓王屏藩換上正白旗驍騎甲,縱馬策于行伍前首,充任領兵者,再令標下將缽盔里的發髻撥出一綹發垂露于背佯裝留有辮發。他覺得長有惡來之相的王屏藩很適合“借”糧這類狠角色。
王屏藩遂引行伍光明磊落的縱入牧馬區域中臨近的一處馬場,左右正白旗揮舞不斷,氣焰囂張好似真旗人。
人未至,聲先至。
王屏藩操著那口蹩腳的滿洲話叫嚷著管事的出來迎接。
不曾料想著馬棚里竟傳來了滿語的回應。
王屏藩頓然慌怔,敢情這管事還是個女真人。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劉景淵讓王屏藩不要慌張,讓他先想發設法將馬倌引出,然后劃動手刀示意殺人滅口。
清初時候,戰馬大都是騎兵私人飼養,每一個正身旗人兵丁手底下還要養活幾個為他養馬的雜役。
也就是說,盤山之地的馬戶都是散戶,并不受官府督辦。
而如今八旗騎兵大數布伏在蒙古哈刺慎、松錦等遼西前線。
所以劉景淵作料此處馬棚里的人多半是雜役,或有可能是旗人家眷,本不足為慮,可他還是出于謹慎而動了殺機。
王屏藩忙是朝眼前馬棚處好生喊著估出(滿語朋友意思),讓他出來和自己嘮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