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三,桃花灼灼開。
春日正暖,陽光透過樹梢將光影灑在林間,微風拂動嫩綠的青葉傳來沙沙的響聲,偶爾還能聽到清脆的鳥鳴。
“嗯……快到了,應該就在前面!”
只見一個長相清秀的男子皺著眉正低著頭看著手里泛黃褶皺的筆記本喃喃說道。
宋清正獨自一人登山,說是登山,其實是想走一遍自己父親走過的路,算是緬懷。宋清的父親是一名考古研究者,對于古跡文化近乎于癡迷的程度,長年在外,很少在家。因此宋清對自己的便宜父親也沒有多少印象,到后來外面傳來消息,說父親在探訪古跡時出了事情,再也回不來了,具體原因不詳,國家也調查不清,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那年宋清將將五歲。
由于走的突然,給宋清母子留下來的就是蘇州城里的一套房子和為數不多的存款和一些雜七雜八的個人物品。
此時手里捧得這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就是之前宋清在清理父親雜物的時候找到的,里面記錄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寫到了一些“道天而行之”“月滿?滿月?”諸如此類的古語,前言不搭后語,更讓人費解。再有就是記錄了一些名山大川,是自己父親生前到過的地方。
宋清現在正是大四,處于實習期,剛好也沒什么課,就打定主意重走一遍父親走過的路,為了悼念,更是為了懷念!
青城山不大不小,有前山后山之分,宋清走的這條道是后山的路,基本很少有游客游玩,宋清仰頭灌了一口水,抬頭看著眼前泛起青苔的青石板直直向上直通幽處,緩緩舒了一口氣,決定繼續前行!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之一,位于都江堰西部,是道教發祥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稱,在茂密的植被覆蓋下更顯古典靜雅。后山面積較大,保持了相當原始的風貌,宮殿香火雖不如前山,但更加清幽潔凈。
宋清背上背包,繼續向上走去,按照筆記來看,到了前方不遠處就要分道了,老頭子當年來青城山似乎并不是來游玩兒的,走的也不是尋常路。
很快宋清便到了山捱處,一條青石板鋪成的石階蜿蜒繞山緩緩向上,而轉折處卻延伸出有另一條道,道路滿是泥濘青苔覆蓋,像是荒廢了很久一般,一直輾轉至森林深處,小路旁邊一塊鐵牌矗立,上面寫著“原始森林勿進”的字樣!
宋清駐足了一會兒,越過警示牌走上了羊腸小道,來之前宋清便從網上查過,這羊腸小道通往的是青城山深處,處于前山與后山之間,其中了無人煙,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天險將前山與后山隔開,沒人知道這羊腸小道具體通往何處!
宋清修長的身影亦步亦趨緩緩消失在古木林間。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宋清走了沒幾步便被雜草覆蓋,原本的路早已經消失不見,宋清只能憑借感覺朝前走。
宋清微微喘著氣,手上拿著小刀在樹木上刻著十字記號,免得自己迷失在叢林之中。宋清收起小刀,向四周望了望,滿臉苦笑。
“鬼知道老頭子當年來這地方干嘛”宋清低頭嘆了嘆口氣,曲徑通幽,這道然后宋清走的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木林漸深,樹木的枝干也越來越粗,無聲無息之間,林中竟緩緩起霧了,已經到了半山腰,遠遠望去已經能夠看到了遠處的山巔。曾有志怪小說零星記載了一些舊事,在未能有蒙昧的年代,是有一條通天道直穿山林,將青城的前山后山相連接,也不似現在一般有天險橫亙。宋清認為當初老頭兒來這里就是為此而來。
涉過古木殘林,霧氣漸深,宋清皺了皺眉,古林中起霧容易讓人丟失方向,可是已經到了這里了,回頭已經不可能了,宋清已經生了退意,現在宋清只想找個地方落腳,休息一晚,明天就按原路退回下山。
“那條所謂的通天道,也許僅僅只是志怪小說”宋清搖頭喃喃自語道。
宋清抖了抖背包,左右望了望,想找一個空地駐扎支起帳篷過一晚,可是這怪石嶙峋的,那里是適合過夜的地方,別一早上醒來,整個人就沒了。
正當宋清躊躇猶豫的時候,忽而聽到了一陣尖銳的鳴叫,清脆通幽,在林霧間游蕩,宋平抬頭望去,之間一道清光在霧里上下翻騰,在宋清的頭上來回環繞。
宋清眼里透著奇異的光芒,泛著青色光芒鳥似乎從未被發現過,反正宋清是從未聽說過有這種鳥,只見那團清光圍繞著宋清來回盤旋,鳥兒似乎有靈,緩緩停在了宋清的肩膀上,一雙明眸來回盯著宋清的臉龐,似是在打量。
宋清不敢妄動,這鳥頗為奇異,像是道教古籍中提到過的具有神話色彩的青鳥,能飛天遁地具有莫測的能力。雖然兩者相差巨大,自己也不信什么牛鬼蛇神,但是這鳥奇異像是有靈,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沒過一會兒,青鳥開始發出陣陣鳥鳴,撲扇著翅膀,繞著宋清飛了一圈,蠢蠢欲動像是在引導宋清,跟著它走。
輾轉片刻,青鳥朝著濃霧中飛去,宋清猶豫片刻,便眼神堅定,抬腳追了上去,跟著那道青光穿過灌木叢林,翻過幾人環抱的枯木樹干,一路前行,茂密的枝葉遮擋在宋清的視線,有好些次宋清都險些跟丟,沒了那青鳥的蹤影,但在轉角后眼睛卻再次捕捉到了那鳥的影子,似乎在刻意的停留等待。
山勢向下,宋清踩著碎石緩緩向下行進,青鳥引導的方向在青城古林的的更深處,在前山與后山之間,宋清感覺自己似乎步入了一個山谷之中,這條道直直向下,幾乎沒有什么著力點,好在宋清手腳靈敏,穩住身形才沒有一頭栽下去。
很快,宋清邊聽到了一陣潺潺流水聲,山勢也漸漸放緩,似乎快要到山谷底了。
“啪嗒”終于到底了,宋清松了一口氣,差點人就沒了。宋清抬頭望去,青鳥鳴叫了一聲,很快便撲扇著翅膀消失不見了,似乎這里就是目的地。
宋清小心打量著四周,粗壯的樹木但是沒有幾根,都是斷裂泛起青苔的枯木,宋清隨手錘了幾下發出沉悶的聲響,內部似乎并沒有怎么腐爛,倒是周圍盡是綠油油的雜草,長的十分茂密,一直延伸穿過前方的小山丘。
宋清小心翼翼的朝前走去,谷底的路倒是平坦,不似山路一般難行,山谷很大,望不到邊,這里似乎掩藏了什么東西,等待著有人去發現。
很快宋清便越過了山丘,耳邊潺潺的水聲也更加清晰,遠處一條從山巔傾斜而下的瀑布匯成的山澗小溪從一旁蜿蜒流向古林深處,更讓宋清覺得奇異的是,小溪旁不遠處竟有一間半殘的古廟宇。
宋清快速靠近,佇立在古廟之前,抬頭望去,大門已經殘破不堪,額上的牌匾泛青裂成兩半,只有尾部吊在門簾上,隱隱約約分辨似乎是一個觀字,另外一塊早已經腐蝕的看不清樣子了。
“觀?”看來是道教的古跡了,宋清疑惑,據古籍記載,約莫1800年前,那時青城道教香火鼎盛,卻也在那時前山與后山之間教派理念發生沖突,兩者自此之后便再不來往。這道觀看著年歲不小,且處在青城兩山之間,似乎有著非凡的地位。
宋清皺著眉思索,沒有任何頭緒,對于道教的歷史宋清了解不多,且網上似乎并沒有關于這殘破古跡的記載,似乎從來沒有人發現過一般。
此時,昏黃的日光透過樹梢印在道觀之上,恍惚間宋清仿佛看到了整個道觀都在發光,整片山谷顯得愈發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