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尋明記

第三十六章 流民有

尋明記 種牙家 2418 2014-03-29 21:05:42

  馬車在平直的馬路上歡快的行著,路邊望去沒有一點閑田,看上去也沒有什么大型的野生動物,所有能用的地都被使用起來了。

  從路牙邊開始就是田地,一塊田接著一塊田,種著各種莊稼和經濟作物。

  星羅棋布分布的池塘里滿當當的都是游弋的鴨子,看護的農夫修建了小棚在一旁守護著。

  路邊上一個村鎮緊挨著另一個村鎮,有的路則直接從村鎮中穿過。富庶的鄉村,清新的空氣,白墻黑瓦,渾然天成為濃墨淡彩染就的鄉村風情畫。

  快樂郊游的城里人,穿著華麗。騎馬、坐轎或者乘坐馬車,成為了“鄉村風情畫”上點綴的重要風景。

  等待被雇傭的男男女女們,聚集在運河碼頭或鄉鎮的出入口,衣服相對樸素,但是臉色絕對健康、自信,和諧的成為畫面里的群眾演員。

  七月的陽光,正午十分是相當的毒辣,烤的人汗流夾背。但懶洋洋的騎在馬上的高進,還是非常高興。

  高進成功的說服了陳大儒一家,在唐龍的事跡被廣為傳誦前,竊喜著告別了高樓林立的江都縣,弄的花水木依依不舍的送到了長亭十里。

  陳大儒也非常開心,雇了幾輛馬車,載著家眷,帶著兒孫,前方開道,搞了個衣錦還鄉。

  南通州,位于長江入海口北岸,距離江都四百多里地。

  大明朝的長江入海口和高進后世的不一樣,東海瀛洲崇明島還和傳說中的瀛洲一樣飄忽不定,隨時這邊塌塌那邊積積。啟東還在水下等待崇明外沙加盟,海門縣正面臨不斷塌沒的命運。

  李媽帶諸女告別了揚州府,雖然有點還沒逛到市集的遺憾,但是桶了這天大的簍子,能夠盡快脫身,倒是快事!

  高進領頭,騎著大馬,護著諸女的馬車,馬術操控已然自如,心內小小有點自得。人pla訓練騎兵三個月就要出師劈標靶,我這也算優等了啊!

  訓練一只馬隊,看來半年不成問題,是哪些穿越者學不會騎馬呢?高進學曹操放聲大笑三聲。

  路邊突然急速竄過來一人,沖進車隊,撲高進而來。嚇的高進急忙勒馬拉橫。

  高進舉起手上長木棍怒道:“不要命拉!”

  來人卻是一個小乞丐,蓬頭垢面,披頭散發,左手一根樹棍子,右手握著一只破碗,渾身餿臭。

  高進放下棍子,捂著鼻子喝道:“走遠點,差點撞死你。巴雅爾,拿張餡餅給他。”

  巴雅爾應了,正欲拿餡餅,那小乞兒左手撩起頭發,露出臉蛋大叫:“高少爺,是我,船老大王福的小兒子,王有根。”

  高進定睛一看,呀,可不是:“有根,這才十來日,你怎么搞成這個樣子?”

  那王有根一把抱住高進的大腿,一邊痛哭,一邊嚎道:“那日你們走后,我們把船開進長江,也休養了幾日。正想尋覓一處暫時安身,不想遇到官軍水師,說是征調民船。我們不肯,就說我們通崇明水匪。”

  高進心痛自己的新衣褲,捏著鼻子道:“你父親呢?”

  王有根用黑手抹了把鼻涕,順手在高進褲上揩干來,留了幾團黑跡,繼續道:“父親上前理論,被打成重傷。我們全家都被趕下船,錢財全被搶光,無以聊生,沿街乞討都六七天了。”

  高進看著自己完蛋了的新褲子,沉痛的說道:“那你父親現在何處?”

  王有根聽高進如此關懷其父,立刻站直:“我來帶路,就在前面橋邊的樹林里。”

  高進等人隨王有根趕到樹林里,見王福的家眷橫七豎八的聚集在內,王福身上蓋一面破衣服,眼窩深陷,奄奄一息。

  王有根激動的大叫:“父親,我們有救了,我遇到了高少爺。高少爺肯來救我們了。”

  高進感覺自己立馬高大起來,頭上也戴上了一個大光圈。

  高進溫柔的看著王福,笑著,這個應該是必備的表情吧,高進心想,是說我來晚了好呢,還是說你受苦了好呢!

  被打的半死加上餓的兩眼昏花的王福睜開眼睛,模糊著看到一張胖臉,皮笑肉不笑的正盯著自己,一言不發。

  王福心里一緊,牛頭馬面,難道這就要死了,不,不!

  眼前清楚了點,是——是該死的高胖子。王福太高興了,太好了,我還還沒死!

  王福緊緊的握住了高進伸來的手,兩只手互相緊緊的握著——他們都沒想到,這次握手后世記錄為歷史的握手!

  王福此刻的感覺就是握住了救命稻草,高進也正因為想到別致的臺詞,自我感覺良好。

  “王福船長,跟我走吧,有肉吃——管夠!”

  王福和家眷們都高興了,周邊的聚集的一些流民或乞丐聽了也都高興了。

  四天后,站在南通州的段家橋上,陳大儒興高彩烈,對身邊的大兒子陳仁道:“大郎,我們回家了!離家多少年,這次我們也要翻修老屋,光宗耀祖。”

  大郎陳仁努努嘴:“是回來了,可后面跟了好幾百乞丐和流民,這也太驚世駭俗了。沿途好多村鎮都關門閉戶,甚至出動民壯防備。”

  正說著,只見前方村子里鑼鼓齊鳴,沖出一隊民壯。

  陳大儒苦笑道:“高少爺好心,收留船長王福一家,哪知道周邊乞丐與流民也跟著來,結果一路上乞丐聞風而至,越來越多。”

  陳大儒內人道:“高少爺真是個大善人,好心有好報,你看看這一路上人家把流民和乞丐都照顧的好好的,真是萬家生佛。”

  張郎中騎馬上前道:“師兄,看來前面你要去解釋下。這里的保長不就是你七叔。”

  陳大儒去解釋的同時,胖子高進,正騎馬努力的來回維持著身后這一大串尾巴的秩序。

  盛世哪來這么多的流民和乞丐呢?高進想破了腦袋,只記得大量的歷史學家說明朝人口流動管控嚴格,有嚴格的路條制度,無路條離家百里即為“流民”,巡檢司即可緝拿。

  高進記得,明末工匠、士兵、士人可以游寓與寄籍,商人有商籍,還有附籍與客籍制度,看來明朝的路引制度不是孤立使用的。

  明書籍曾記載:“荊湖之地,田多而人少;江右之地,田少而人多,江右之人大半僑寓于荊湖。蓋江右之地力,所以不足以給其人,必資荊湖之粟以為養也。”

  這一記載說明,因為土地兼并與人口的大量增加的矛盾,使很多農民無地可種,需要流亡到外地謀生,成了“流民”。

  隨著明朝城市的發展,城市還有新添的“十八民”,分別為道士、醫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師、駔儈、駕長、舁夫、篦頭、修腳、修養、倡家、小唱、優人、雜劇、響馬賊,全都“不稼不穡”,如不流動何以謀生?

  高進搖了搖頭,這些歷史學家,一廂情愿的強調封建社會時是沒有人員和商品的流動的,,反證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不足。

  媽的,人員和商品不流動,野豬皮早餓死了!還用我在這里苦逼的養乞丐和流民!

  高進憤憤的吐了口唾沫,呵斥著他臨時任命的幾個流民小隊長:“看好自己的人!記吃不記打的就讓他們滾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闽清县| 上虞市| 十堰市| 翁牛特旗| 含山县| 新化县| 清远市| 始兴县| 开封县| 康乐县| 城市| 竹北市| 盱眙县| 龙游县| 紫金县| 龙川县| 江孜县| 碌曲县| 鲜城| 都江堰市| 永善县| 宣城市| 东乌| 三江| 永福县| 乐亭县| 洛扎县| 凤台县| 新营市| 黄浦区| 道真| 阜新| 津市市| 德州市| 竹溪县| 迭部县| 米林县| 海城市| 含山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