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應該在完本以后再寫的,想了一想,現在寫也差不多。
大概還有十章左右完本。
這是第二本書,加上第一本的《待字閨中》,一共也有100多萬字了,自己想想,也挺不容易了。
怎么說呢,寫待字的時候,我以為我什么都經歷過了,心理建設的很強大了,淡定了,無視一切攻擊了,可是我錯了。
我本人是這么認為的,每個女孩都有她的可愛之處,天下的女孩子都是寶貝,所以寫待字閨中的時候代入了這個思想,每個女性角色都塑造了光輝的一面,結果是我預料不到的,因為沒有反面角色,所有的攻擊都沖向了女主。
寫待字閨中,最大的收獲就是書中千萬不要沒有反面角色。
其實我想說,待字閨中,并不是起點主流的宅斗文,寫的時候總想著情節上要與眾不同,比如說別的書女主會因為一首詩歌而名聲大噪,我就寫女主因為抄襲而丟盡了臉,其實現在想想,越是如此執著,越是落入俗套了。
閨秀這本書,實話實說,用的心思遠不如待字閨中,我寫的時候,大部分時候,心情是很平靜的,像是開始階段,很多讀者的贊譽,我感覺言過其實而沒有真實感。
到了中間階段,我決定補償粉紅加更的時候,手里是有十五章左右的存稿的,但是劇情卻被讀者不斷的批評。
按照我的本意,是顧盼到了新環境以后,還帶了丫鬟的習慣,比如早起,比如過于勤快,然后慢慢矯正,但是有讀者說,女主還是那么窩囊,什么時候能硬氣一點。
我就讓女主迅速地強大了。
這是一個例子,最明顯的還是顧惜玉,寫她剛出場的時候,我記得書評區,很多讀者說,顧惜玉是個好孩子,讓她一直好下去吧。
當她再出現的時候,我就叫她作為正面人物出現了,然后又有讀者說,顧惜玉肯定被顧憐花教壞了,于是顧惜玉童鞋又壞了一下。
接著讀者開始惋惜,這么一個好孩子都壞了,書里到底有沒有好人了?
我迷茫了。
順了姑情寡了嫂意。
那段時間,心情越來越抑郁,無論我做什么,也改變不了我的情緒低落,不想碼字,只想TJ,當時我覺得,心情一直這么差,為了一本小說,短命兩年,怎么說都不劃算。
存稿迅速的用盡,潛意識里又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責任感作祟,總覺得對不起一直訂閱的讀者,于是強撐著堅持,但是每天都很痛苦。
起點很多排名靠前的小說,作者都很少出現在書評區,我想,和我的原因是一樣的吧,為了盡量少受到讀者評論影響劇情發展。
直到第二部分快要完結的時候,我驚愕的發現,我的劇情竟然完全按照讀者評論在走,這一點太可怕了,我已經預見到了這本書的未來,就算再寫上幾十萬字,也是越來越平淡,最后一個淡而無味的收尾。
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痛定思痛之下,我決定把書評區交給朋友打理,把第三部分當做一個新書來寫,還自欺欺人的寫了簡介:
他游戲人間,拒絕與皇位發生糾葛,偏偏娶了權相之女,從此陷入奪儲風暴。
她是滄海遺珠,做了十二年的丫鬟,卻被家人尋回,原來是候府嫡長女,又嫁入皇室。
二人之間,將發生怎樣的糾葛?
又用了十萬字重新布局。
寫到現在,我終于可以自豪的說,這本書的結尾和開局一樣精彩,高潮迭起,并且能做到前后呼應,雖然最先出現的李府在第三部分被淡化了,但是李府的影響一直存在。
就像是一個細密的蜘蛛網,每一個點都四通八達。
我寫書本著一個基本原則,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時每個人都不是罪大惡極,都有他善的一面,也有他惡的一面。
盡量把情節發展的絲絲入扣,其實很多事件,前面都有細細的布局,很可能就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
只是,這畢竟是一個編造的故事,總會有缺點紕漏存在,希望大家口下留情。
而且我的自我定位并不是想寫一個名著流芳百世,只不過是給大家一個茶余飯后的消遣罷了,在起點的娛樂小說里,爭取一個中等偏上的排名,心愿足矣。
請不要因為我寫了一本小說,就判定我罪大惡極,或者三觀不正之類。
至于皇家,說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好了,歷史上的幾個名君,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里殺了自己的親兄弟;唐玄宗搶了自己的親兒媳,然后又把老婆的姐姐給勾搭了;順治搶了弟弟的老婆,又逼的弟弟上吊;康熙的太子睡了老子的妃子……
夠了沒?呵呵
其實我是一個滿有惡趣味的人,剛開書的時候喜歡偽裝成讀者在書評區參與討論,又親自寫了不要男主的標簽,每天勤奮的點一下。
結果寫書的時候,真的是被讀者折磨的死去活來,寫完以后竟然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慶幸感,不過終于寫完了,我又原地滿血復活了,哈哈,興致勃勃地開始下一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