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未知和期待,沈欣和朋友來到了法律學院,找到了公告牌上面的新生錄取名單。
她認真看著,尋找自己心中的那個名字。終于,她在法律一班的名單里看到了“顧翊”,這個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種種思緒向她涌來,小學時的記憶歷歷在目,那個氣質獨特的小男孩一直讓沈欣印象深刻,那時的感覺或許便是喜歡了。
她告訴喬思思,自己要找的就是這個叫顧翊的同學,但不確定是不是同一個人。
喬思思說道:“沒關系,慢慢來嘛,以后有的是機會見面。”
沈欣說:“也對,說不定以后就遇見了。”
兩人說罷,一起離開了。
沈欣對顧翊,有兒時的回憶,有好奇,有相見的期待,更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可能從他轉學的那天起,這個名字就深深留在了沈欣的記憶中,他送給她的禮物,直到現在還好好保存著。
上京北大學,是沈欣的夢想。她既想實現自己的畫家夢,也想找到記憶中特別的男孩——顧翊。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想法不會錯。雖然后來沒再見過,到她還是選擇來到京北,追尋自己的夢想,找到記憶中的他。
理想主義者的生活,可能會失敗,會有各種遺憾。但對沈欣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她只想追尋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哪怕沒有結果,哪怕挫折很多,她也不會退縮。
開學雖然只有一周,但大家似乎已經與校園融為一體,軍訓之余,同學們會去教學樓轉一轉,去操場玩一玩,和伙伴們一起聊天,分享自己開學后的所見所聞所感。
早上五點,大家都起床,穿好了軍訓服裝,接著緊張有序地收拾起了宿舍衛生。軍訓最后一天,當然更要重視了,完美收官才對得起兩周的辛苦訓練呀。
從宿舍樓出來,發現已經有很多人了。大家拿著馬扎,著裝整齊,找到自己的方隊,等待教官指揮。畢竟人很多,要聽從教官協調指揮,大家才能盡早有序地到達軍訓匯演的場地,也不至于混亂不堪,影響原有的計劃。
主席臺上,領導們陸續到場。各個軍訓方隊也都在調整站位,嚴肅紀律。很快,一切準備就緒了。
主席臺上聲音響起:有請新生代表講話。同學們都好奇地看張望,想知道誰這么優秀,能代表全體新生上臺講話。但因為距離太遠,看不清具體樣貌,沈欣凝神靜氣,想知道這位同學叫什么名字,希望向優秀的同學看齊。
“敬愛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們,很榮幸代表新生發言。我叫顧翊,今年法律學院的一位新生……”
沈欣吃了一驚:這應該就是小時候那個男孩吧!都是這么優秀!想著,嘴角不自覺地上揚,眼里充滿主席臺上講話的男生。
學生代表講話之后,又有教師代表講話,領導講話。最后,宣布軍訓匯演開始。
莊嚴有力的音樂響起,按照教官的安排,各個方隊有序出場,繞操場一圈。只見同學們的動作整齊劃一,秩序井然,不同方隊間的距離也保持得恰到好處,口號也十分響亮。
無人機像往年一樣,將今年新生的軍訓匯演記錄了下來,記錄下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初入學校的風貌,也勉勵他們嚴于律己,珍惜大學的寶貴時光。
領導們也認真看著臺下的同學們,露出欣慰的笑容。
軍訓結束,頒發了優秀教官獎和優秀方隊獎,領導對本次匯演進行總結,然后宣布有序離場。
兩周的時光,轉瞬即逝。軍訓結束了,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同學們都熱情洋溢,希望在大學生活里擁有新鮮的體驗,新鮮的感受。
就像從籠中飛出的小鳥一般,同學們對大學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對即將發生的事情都充滿了未知的期待與憧憬。
每個人都在規劃安排著自己的大學生活。按照自己的節奏,同學們合理地計劃著學習活動,同時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生活。
正因為充滿未知,一切皆有可能,同學們才大膽規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努力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沈欣按照自己之前的規劃,還是致力于繪畫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提高。認真學好專業課,積極參與實踐,抓住各種機會,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是她的初步規劃和奮斗目標。
當然,找到那個兒時的小男孩也是她希望做到的事情。畢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也很不錯。
今天的美術課,老師先檢驗了一下同學們的基礎如何,然后挑選了幾個重要知識點進行著重講解。同時,老師告訴大家,行穩才能致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躁,不能忽視基礎知識和方法的重要性。
沈欣聽著老師的話,不斷微微點頭,同時認真記下老師提出的重點問題,以便后續繼續復習,夯實自己的基礎。這節大學第一課,讓沈欣覺得很開心,很充實。她覺得上課就是要認認真真,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才能不負自己,不負時光。
下課后,沈欣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在校園散步,去操場玩耍。與上課時不同,課堂外的她更活潑,更可愛,看得出來是個熱愛生活的女孩子。
對于基礎的法律知識,顧翊其實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畢竟從小他就是法律愛好者,對于各種法律條款和案件情有獨鐘,長期的耳濡目染和主動學習,讓他身上透出與其他新生不同的氣質,或許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吧。
課上老師講的內容,他總是能很快地理解和應用,同時也能夠給予授課教師極具情緒價值的反饋。輔導員和授課老師們都很欣賞他,雖然開學沒多久,但他的優秀已經在同學之間和教師之間傳開了。
學院里不認識他的同學也紛紛好奇,都想看看他到底是誰,真的有那么優秀嗎?
于是,一段時間后,表白墻上出現了顧翊的名字。
上面發:今年法律學院新生有個叫顧翊的同學,聽說他很優秀,是個妥妥的法律人。可以認識一下嗎?
剛開學不多久,大家自然還是情緒高漲的。同學們都喜歡沒事刷刷表白墻,了解“最新資訊”,有時候吃吃瓜也是不錯的。
上午剛發出的動態,下午就已經出現了99+的評論。
“顧翊,名字不錯,是帥哥嗎,我也想認識。”
“法律學院新生呀,好像是有叫顧翊的男同學,老師們都夸他。”
“我們是同班的,他真的很厲害。老師一說他就懂,而且知識儲備量很大。”
“直系學長現身說法,很優秀的小伙,專業能力強,真的不像剛上大一的樣子。我大一的時候,跟他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聽說他從小就喜歡法律,是一直學習鉆研到現在的,很難不優秀呀!”
“哇,好厲害,看來是真的了!”
“有誰能@一下本人嗎?想認識”
“哦,想起來了。好像之前軍訓時候的新生代表就叫顧翊。那他應該確實很棒了。”
……
評論區熱鬧非凡,顧翊一下成了學院名人,他的名字在學校里也傳開了。即便不認識本人,但這個名字是真的出圈了。
沈欣看著一條條評論,更加相信他就是送自己特別禮物的那個小男孩。心中很是開心。
腦海中再次浮現出兒時的場景。他站在講臺上大大方方跟同學們告別,同時送給了每個人告別禮物。那時的自己,似乎已經對他有了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