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管而不理[2D]
前者可以描述資本主義,后者后世戲稱大白左圣母表。
但儒家主張跟隨子莫執(zhí)中,所謂中庸之道。結果,后世當官的,做事多是一套管而不理。
平日我管住你們這些平頭小百姓,但饑荒災難來臨,那是朝廷的事,一個奏折呈上去便了事,好官我自為之。
又說皇權不下鄉(xiāng),但中國自古是農業(yè)社會,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村,權力不下鄉(xiāng),那還不是跟沒管理一樣?
終于在天災人禍之下,農民起義往往便出事在鄉(xiāng)下,然后從鄉(xiāng)村包圍城市,造成一代代的皇朝迭代,興衰交替。
但受苦的始終是平民百姓,不到最后亡國關頭,皇室不會是受害者,百官更是喜迎新主入京。
別說后世那弄得家長要教導小孩千萬別扶街上摔倒的老人這種讓西方也要瞠目結舌的破事,在古代,各家自掃門前雪,除了自家宗族,對于外姓旁人,那是真的才不管你餓不餓死。
社會福利,恩養(yǎng)孤老這些事在大宋朝有過,但在大明朝,那是顧不上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才是正常,義子義女都是豪門富戶官宦之家的奴仆婢女或家妓,否則為何養(yǎng)閑人?
朱太祖說是愛民如子,那是他的家天下思想,把天下臣民都當成他老朱家的奴才財產了,必須得好好養(yǎng)著,否則誰來養(yǎng)他們老朱家藩王們歷代繁洐出來的千萬子孫?!
說是愛民,實是全皆大明皇帝的奴才。
不用懐疑這些大明皇帝的面皮厚度,面皮不夠厚心不夠黑的,還真當不好皇帝這個角色。
朱太祖臉皮可是厚得不能再厚了,殘忍也到了澈底,他敢把兒女親家、手下大將剝皮實草,搞瓜蔓抄,把功臣良將勢力殺個一干二凈,還對自家兒子太子朱標說出那句為他削平荊杖上刺頭,方便給他繼位這種說話。
簡直是人格人性的敗壞至極點,比逃往漠北的元順帝還壞上百倍。
人家元順帝雖然沒當好大元皇帝這個位子,史上記載他荒淫,但至少人家是個仁君,阻止了大臣提議屠殺漢人四大姓的建議。
天災兵禍連結,富戶不顧,國家顧不了,軍戶、貧民、災民、流民,活不下去,只要有一線生機,當然甘愿投靠口稱恩養(yǎng)漢民的后金。
在后世,無數人冒著生命危險偷渡那些所謂先進國家,無非為的也是一個恩養(yǎng)新移民的政策,假如去了要過當黑奴般的生活,用繩綁都不愿去啊!
有飯吃是人權。
求生,本是人性。
后來因為小冰河時期引致遼東缺糧,
同一時間,大明東南地區(qū)爆發(fā)奴變。
鎮(zhèn)壓農奴和奴隸階層,變成滿清與東南地區(qū)地主豪強合作的方向。
所以江南的南明才會有那么多的人支持借虜平寇。
大明亡不亡,是皇帝和士大夫的事,家族的身家財產性命,才是切身利益。
可恨寧可接納江南這幫士子官僚繼續(xù)施行封建制度的治亂交替、皇朝興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