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連島之上不斷濺起人的肢體,由于之前南直隸沒有善戰的總兵,也沒有某個威望極重的官員徹底打壓下明官員內部的貪墨和相互扯皮,進而能夠確保作戰的武器裝備和糧草輜重,故而大明軍隊對于孔軍的攻擊以此次最為強烈。
孔軍之前修建的壁堡在強大的火力面前毫無抗擊之力,而無數紅了眼睛的明軍卻駕著輕舟沖向了連島。
孔軍的小型炮彈在半個時辰之后便耗盡了,之后明軍便大批靠近連島海岸。
在大量明軍登上了連島,并且打出了登錄成功的旗語之后,明水軍的炮聲便戛然而止。
“殺!”
“殺!”
上了岸的明軍迅速盡可能找到自家的編制和將校,然而呼嘯著散入連島,殺向躲在各處的連島水匪。
陳繼盛眼見明軍登錄,當即拔出刀來厲聲朝部下喝道:“各位,給老子系緊了褲腰帶,殺!殺!殺!”
孔有德也算是有幾分本事的人,他練的兵也算銳利,雖然常年搶劫,匪氣十足,但拼殺起來卻毫不含糊。
島嶼之上,明朝水師遠道而來自然不可能運來馬屁,而孔軍在內陸也不可能搶到很多的戰馬來組建一支騎兵,于是兩支步卒短兵相接了。
一支是悍匪,一支是精兵。
主艦之上,梁濤高舉著千里眼,也就是所謂的望遠鏡,,距離很遠,雖然他的眼力極佳,但有千里眼定然看得更清晰。
這大半年來,梁濤在南京做了很多的事情,全國各地的傳教士--只要是懂得發明設計的,都被各地官員推薦到了南京。
傳教士們極其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以弘揚他們的教義,于是梁濤利用他們此種心理,開辦了少年學堂,挑選了三百個災區的孤兒就學。
也搞了很多的新鮮玩意兒,這千里眼當初由傳教士帶入了中國,當初彌其珍貴,如今卻在南京器械廠司卻可以大規模生產了。
孫元化在京畿南方招募了許多逃難的人口,青壯除了加入各處的軍營,手巧的進入了其創建的火器局成為后備人才,而梁濤也于南直隸招募了許多人口擴大了南京的兵器司,其下轄的火器局、兵甲廠、器械廠司擴大了數倍,南方的經濟實力好、更多的是自從梁濤南來之后殺勢如雷,又抄了幾百上千官紳的宅邸,故而貪墨之事大減,如今南直隸的稅收大幅度上升從去年的三百萬兩多出了三分之二。
去年抄家超出了四五百萬兩,可謂狠到了極點,如此極大地補充了擴大計劃所需的銀兩缺口。這也是襄王的大軍眾相依附的原因。
有了錢,原本遼東的各種生產便可以大幅度的投入,于是火炮、弩箭、火銃大量增產。
且不說南直隸大半年的變化,且說眼前。
大股的明軍開始投入戰場,孔軍此時除了熟悉地形之外,人數優勢已然被搬了過來,明軍成兩面包圍之勢,后面投入的士卒向兩邊包圍過去,中間還有一支精銳如同一把鋸子,在使勁將賊軍割成散亂的幾部分。
陳繼盛一見形勢不對頭,當即吹了一聲尖銳的口哨,當即孔軍如潮水一般向連島的另一頭退去,在那邊他們還有撤退到下一島嶼繼續防守的小船。
當日,陳繼盛殘部退到鴨島,明軍水師占領連島。
···
九日,明水師進攻鴨島,陳繼盛再敗,敗退于竹島。
孔有德無奈,派遣另一手下悍將李政明領援軍三千赴竹島增援,令遣小校于耿仲明處要援兵。
耿仲明以其畏懼明軍此乃調虎離山、雖攻竹島,意在開山島,不聽調。
十日,明軍強攻,不克,然而孔軍傷亡近半,竹島所部基本被打殘。
當夜孔軍主動撤退至老巢朔島。
十一日,明軍占領竹島。
孔有德再度派遣小校以唇亡齒寒曉諭耿仲明,耿仲明深以為然,遂調精兵四千傾巢而來相助。
十二日,明軍休整。
十三日,明軍佯攻朔島。在明軍強勢壓力之下,孔有德不得已,將守備森嚴的朔島交出部分海岸線讓與耿仲明軍防守。
十四日,清早的太陽再次爬了起來,今天的熱鬧定然非同尋常啊!
多日血戰,明軍的這支新建的銳軍經過血與火的淬煉顯然更加有殺勢,神色更加冷峻,眼神更加鋒利,仿佛一對出鞘的刀子,整個人也更加嗜血。
寶劍鋒從磨礪出,精銳必須從血水里練就。
“咚咚···”
鼓聲于清晨初露,甲板上站滿了各類兵種的明軍士兵,有瞄準炮兵,有裝彈的,有不斷從船艙里運彈的,也有隨時準備短兵相接的士卒。他們位置分明的排布滿了一條條船上。
朔島上,孔有德站在一處位置偏后的巖石之上,遠眺明軍船陣。
雖然有了耿鐘明的四千人馬來源援,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安全感。
東海的這些島嶼其實地勢并不險要,至少遠比渤海那里的連串島嶼要平坦的多,雖說孔有德在此經營了數年,但是島上本就沒有迭起的天然地勢,難道你讓他變出來?
更何況這些年大部分精力他們都仿佛在了劫掠之上,怎么一天到晚去忙那些挖土壕是臟活累活?便是他想,手下兄弟也不愿意啊。
遠處,明軍原本夜間聚攏以利防守的船陣慢慢散開來,隨即,原本收縮的炮孔伸了出來。黑洞洞的狹長的炮管,彌漫著死亡的氣息在此露出他的猙獰。
今日,明軍首先選擇的突破口還是昨日的地方,也還是由孔有德重兵把守的要處。
“裝彈!”
“射!”
“砰··”
“砰···”
最先發射的較遠射程的弗朗機炮開始雷鳴,隨即,船陣開始緩緩靠近朔島,然后登陸小船開始沖擊。
孔有德軍隊死命抵擋,朔島的地形比起其他地方來要稍微崎嶇些,孔有德畢竟在此待了數年,他的軍隊炮火不如人,那自然只能倚仗地形了。
許多地方稍不留神便會冒出一個賊兵來,朝著明軍刷的便是一箭,然而一低身,便逃之夭夭,等明軍一揮而上,卻又不見一個人影。
孔軍雖然偷襲很舒暢,但是它的風險在于凡是利于躲藏人的凹凸之處,明軍的炮火便會覆蓋一遍,故而損失更大。
兩軍相持不下,卻聞明軍分出了一股偏師去了南口。
哼,終于知道吃不要下了么?我老孔倒要瞧瞧,你遼東梁這頭北方猛虎到了水里是不是牙口還這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