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別了,艾城
“秋風蕭瑟洪波起,又恐來年難聚齊。艾城酒肆今猶在,不見當年待客席。”——鄰家老叔?秋風破之艾城別?
艾城,也叫愛城。是一座建立在惠水河畔的小城,一年四季不同變化,映襯著一年中艾城的不同景色。小城里繁華錦簇,萬紫千紅,人聲鼎沸,萬古神香。
我對艾城的四個季節有四種概括:
春風過后,有百花之芬芳,馥郁之離騷,鳥雀之鳴叫,萬物之復蘇。
夏日歸來,有夏蟬之聒噪,炎土之焚焦,魚兒之雀躍,百舸之爭流。
秋葉瀟瀟,有送別之淚下,洪波之涌起,枯藤之落敗,艾城之凄涼。
冬雪皚皚,有銀裝之素裹,潔白之無暇,大地之神裝,萬古之金景。
我與若琳就是在艾城相識,相知,再到相愛。
我是艾城土生土長的人,可以說,艾城是我的生命的全部,我愛這座水濱小城,我愛這里的一草一木,只要是艾城的,我都喜歡的不得了。
我叫張青松,青是一種顏色的青,松是松樹的松,我的名字原取自唐代,貫休的?古意九首(六首)?中的“我愿君子氣,散為青松栽。”
我是一名文學愛好者,沒事兒就喜歡弄弄筆墨,寫寫文章,若琳沒走進艾城的時候,我還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傻小子。
我記得是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9月8日這天,我第一次在艾城邂逅若琳。
這里的若琳是我的妻子,她全名叫劉若琳,是薊州人,來到艾城也是因為電視上對艾城景色的介紹而來旅游的。
那天我記得秋天正盛,艾城的楓樹山像血一樣紅,時不時的秋風一刮,落得艾城街道掛滿了紅色的楓葉。
當時我家住在惠水東畔,我時常坐在河畔的柳藤石上讀書,抬頭望著惠心湖,讀起書來別有一番意味。
那天清晨,我跟以往一樣,坐在柳藤石,翻閱著《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里》,書中描寫的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愛情,只可惜男女主角沒有最后在一起。我正讀的入迷,突然一個悅耳的聲音打斷了讀書入迷的我。
“嘿,朋友,嘿,讀書的那位朋友,能聽到我說話嗎?”她望著讀書入迷的我扔了一個小石子兒,正巧不巧小石子兒丟在了我的書中間,當時我正讀的入迷,突然來的石子兒,讓我大吃一驚,失手將書丟在了惠心湖。
望著漸漸埋沒在水中的書,此時的我正要發火,回頭一看,是一個個子高高的,白白凈凈,有點嬰兒肥的女生在向我打招呼。
我又眼巴巴的看了一眼最后的書角也沉沒在湖中后,我走到那個女孩兒面前。
我禮貌的打量著這個女孩兒,棕色的秀發,散落在前胸兩旁,針織的毛衣上繡著可愛的小狗圖案。毛氈的帽子上有兩個毛絨球在左右搖擺,精致的外套披在毛衣之上。锃亮的皮靴掩蓋不了大長腿的氣質。七分褲也穿的恰到好處。最搭配的是她身上挎的小狗圖案的背包,與她的毛衣好搭配。
“嘿,我臉上有東西嗎?這么直勾勾的看著我?”
“啊,”我突然從中醒悟過來,我大抵是在艾城沒遇見過如此好看,又會打扮的女孩子,看的我居然愣神了。聽完她的話,我的臉騰下就紅了。
那個女孩兒笑著說“大男生,跟女孩兒聊天還這么害羞啊,嘿嘿哈哈哈。”
“嗯,哈哈哈,還好啦,對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兒嗎?”
“我是來艾城旅游的,嗯,我跟我旅游團走散了,然后我看你在這看書,旁邊又沒有其他人,然后我站在遠處喊著你,你卻沒有理我,我猜應該是讀的入迷了,我就想用小石子扔過去,看你應該能有反應,誰知,手勁兒大了一點,扔到了你的書上。哦,對了,書被我嚇掉湖里的,這個書多少錢,我要賠的。那個原來是想跟你打聽一下道的,誰知把你書間接丟進了湖里。”
“嗯,沒事兒的,那本書其實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我就是喜歡里頭的情節而已,沒有事情的,嘿嘿,對了,你要去哪兒?”
“啊,那太好了,你別生氣就行。”
“沒有,沒有。嘿嘿”
“那個,怎么稱呼?”
“我叫張青松,你呢?”
“我叫劉若琳,我來自薊州,很高興認識你。”若琳大方的把手伸給我。我也熟練的把手伸給了若琳,就這樣我倆在艾城邂逅了。
“松哥,你知道楓樹山在哪兒嘛?”
“嗯,我知道,我帶你去。”
“太好了,謝謝你。”
我一邊拉著若琳,一邊繪聲繪色的描繪著艾城的各個季節的景色。又與她講了楓葉山,柳樹坡,廊家五層砬峰,望城臺等等艾城人自峰的景點。
“今天這趟沒白來,多了一個本地的導游,我真的好幸運。”
我依然在與若琳侃侃而談,而若琳也忘記了爬山的辛苦,與我不斷的提出各種問題,還有各種驚嘆。
就這樣,我們游玩了一下午,最后一站是楓樹山,山上有些百姓也在游山,因為此時的艾城,秋季楓葉正盛,紅黃相間的最美。
我將最大最紅的楓葉送給了若琳,我告訴她,艾城最浪漫的是秋季,如果秋季時,待著愛人來到艾城的楓樹山,所有的表白都會實現,因為這里的景色實在是大自然對生命的饋贈,實在太浪漫了。
我與若琳并排躺在山上的草地上,金黃的草皮,搭配紅黃的楓葉。我倆望著遠處的夕陽,就這樣聊著聊著聊到了太陽落下。
“若琳,我能這樣叫你嗎!”
“當然松哥,嘿嘿。”
“你跟旅游團走散了,沒地方住,姑且來我家住吧,我家房間多,順便帶你品嘗一下我母親做的澆汁醋燴魚。”
“太好了,我就愛吃魚。走,回家。”
我望著滿眼歡樂的若琳,心中也充滿了無限的快樂。
我倆下山都快17點了,天蒙蒙黑,艾城是個古城,路燈那時還沒有。所以周圍都是黑蒙蒙的,膽小的若琳抓著我的手,然后小腦袋躲在我的身后。
“嘿嘿,松哥,我怕黑,需要你保護我。”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我倆一進門,就聞到了魚肉的香味兒,若琳鼻子很靈,說“阿姨做了燴魚嘛?這么香。”
“嘿嘿,你猜對了,我想今天他倆打漁應該打到了火爐魚,這魚做燴魚那是相當的鮮美。”
“哎呦,青松回來了,快,魚做得了,今天做的你最愛吃的燴魚。”父親剛轉頭,看見了我身后的若琳說“誒,你身后的這位姑娘是?”
“叔叔好,我是劉若琳,青松哥哥的女朋友。”
“嗯,好好好,松他媽,家里來客人了。”
“啥?”我當時被若琳的這話直接弄得語塞,連忙說,“嗯吶,我女朋友,劉若琳。”
“也沒聽說你要把對象領家來呀?叔叔阿姨沒準備啥,這剛打漁回來,這臭小子喜歡吃你阿姨做的燴魚,這不,如果姑娘不嫌棄,吃點燴魚?”
“叔叔說的哪兒里話,青松哥哥跟我說話,阿姨做的燴魚整個艾城一絕,況且我也喜歡吃魚呢。”
“那太好了,哈哈哈,叔叔還怕你們外鄉人吃不慣魚肉呢。松他媽,再來一道爆炒河蝦哦。”
“哎呀,叔叔,不用麻煩了。”
“沒事兒沒事兒,嘿嘿,青松這臭小子有你這標致的女朋友,真是我兒子的福氣啊。”我母親一邊把剛摘掉的圍裙系上扣子一邊跟若琳聊天。
“等阿姨再來一道爆炒河蝦。”
“我媽做的菜那都是數一數二的,河蝦也很好吃。”
過了10分鐘,又一道爆炒河蝦就出鍋了,“菜來嘍,爆炒河蝦。”
“來,姑娘,吃個蝦,別拘束哈。”
“好的,阿姨,謝謝您。”
“沒聽青松提起過你,你倆是最近認識的嘛?”母親疑惑的問。
“是的,阿姨。”
經過一頓晚飯,母親對若琳越來越熟悉,大家像一家人在屋內閑聊。由于明天早上他倆還得去打漁,就早早睡下了。
“閨女,你房間在青松隔壁,你倆別看太晚電視,早點休息吧。”
“好嘞,媽。”
“好嘞,阿姨。”
“松哥,今天感不感覺很意外啊。”
“確實很意外,早上讀著書,中午就多個女朋友。”
“哈哈哈哈,咱倆這是這叫一見鐘情。”
是的,我跟若琳真的屬于一見鐘情的那種,若琳活潑可愛,我有些內向,正好兩個人的性格互補,老話說這叫投緣。
我摟著若琳,若琳的小腦袋靠在我的胸口上,時不時的喂我吃薯片。
就這樣,若琳在我家住了5天之后,給她家里打電話,說她搬到男朋友家了,男朋友就艾城的,之前沒告訴他們。若琳的父母也通過視頻通話了解了我,也放心女兒在我這生活。
久而久之,若琳在我家已經呆上一年多了,我們處對象也一年多了。
有一天早上,若琳拍了拍我的頭說,“松,我有個事兒跟你說。”
我抬起胳膊,讓若琳枕著,我一邊撫摸著她的秀發一邊說。
“什么事兒,琳琳?”
“咱倆結婚吧。”
“額?”我當時一愣,畢竟求婚都是男的跟女的求婚,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怎么?不想結那么早嗎?”
“不是的,琳琳,我愿意,只是應該我向你求婚啊!”
“哎呀,誰跟誰不都是我們倆人嘛。同不同意吧?”
“同意,嘿嘿,我找我媽取戶口本,順便跟我爸爸媽媽說一聲,對了,叔叔阿姨呢?”
“嘿嘿,我爸我媽那邊同意了,喏,戶口本都郵寄過來了。”
“走,下床,老婆,取戶口本,登記去。”
我跟若琳穿好衣服去敲了敲父母的房門。
“爸,媽,開下門。”
“哎呦,松啊,起得挺早啊,琳琳也起來了。”
“是的,阿姨。”若琳不好意思的躲在我的身后說“你說吧。”
“好,我說就我說。”我彈了一下若琳的腦瓜崩,然后回身對我媽說:
“媽,我跟琳琳剛才商量了,今天把證領了,年底結婚。畢竟都處一年多對象了,彼此了解的很多了。”
“行啊,孩子他爸,快起來。”
“怎么了?大早上你們娘三干嘛呢?”父親揉著眼睛走出來。
“兒子要結婚了。”
“要結婚了?行啊,對了,琳琳啊,你爸你媽同意你倆結婚了嗎?”
“同意了,叔叔,您看,戶口本都郵寄過來了。”
“行,我們也同意,你倆先領證吧。”
“走了媽,走了爸,待會兒回來。”
“松,我爸說,就我一個女兒,也不想跟你要什么彩禮,知道咱家條件也還行,就有一個要求。”
“咱爸什么要求?”
“討厭,哈哈哈,現在就改口啦?”
“那是,媳婦。”
“討厭,哈哈哈。我爸說,你知道疼我就行,有爭執讓著我點。”
“好說,好說,這是最通情達理的老丈人了。”
“瞧你那傻樣兒。”
5年后……
“小北,楠楠,你倆慢點。別摔倒。”
小北是我的大兒子,全名張小北,而楠楠是我小女兒,叫張楠楠。
兩個孩子的名字都是若琳起的,
若琳說,我跟她的老家一個南一個北。正好孩子是龍鳳胎,名字連起來叫南北。
我媽都說,這兒媳婦,起名就是有理有據。
這么多年來,出海的工作歸我跟我媳婦琳琳包了,您說我爸媽?他倆?退居二線了。歲數也大了,我們也不需要他們操勞。
琳琳的父母也讓我接過來了,四個老人沒事兒就在院子里聊天,別提多開心了。最逗的是這兩個孩子,沒事兒就纏著這四位老人,打漁的工作實在挪不開身。
我跟若琳的努力下,終于把傳統的木制漁船,變成了鋼制漁船。終于鳥槍換炮,有了先進的雷達,堅實的船身,高級的駕駛系統,終于我跟若琳能遠航了,打了更多的魚來掙錢。
家庭的風生水起,讓我越發覺得,娶若琳回家真是賺啊,哈哈哈,就像我爹說的“琳琳這孩子,旺夫,哈哈哈。”
又過了很多年,父母都已去世,唯獨就剩我跟若琳兩個人待在艾城。小北曾多次接我去大城市,可是我在艾城住慣了,若琳也說“兒子,我跟你爹在艾城呆習慣了,我倆還能動,什么也不缺,你就跟娟子好好把志豪養大,有出息就行。”
“可是媽,爸。”
“沒什么可是,等我倆不愿動彈了,你再跟你小妹誰接我倆,現在不用。”
“爺爺,奶奶,跟爸爸媽媽一起住吧,我想爺爺奶奶了。”
“乖孫子,爺爺奶奶啊,住大城市不習慣,你要想爺爺奶奶了,就讓你爸送你來艾城,知道嘛?”
志豪似懂非懂的點著頭。若琳微笑的的撫摸著孫子的腦袋。
“行了,你們三個回去吧,啊,什么都不缺,回去吧,放心吧。”
小北跟楠楠成家這些年,我跟若琳一直待在艾城,因為這個古城是我跟若琳第一次見面,也是一定終生的地方,再好的地方我也不會去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又過了20多年,在艾城的老哥幾個都相繼去世了,就連心愛的若琳,也在上個月去世了。
仿佛間,熱鬧的艾城就剩下我一個老人了。每每走到街上,我總感覺艾城像一個空城,沒有人煙似的。
如今70多歲了,望著艾城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有些不是滋味,是因為,我想念若琳了。
那天中午,我顫顫巍巍的坐在了柳騰石上,望著惠水湖的景色,心中不禁想起來當年那個我在湖邊看書,用石子兒打我的姑娘。突然間一個聲音打斷了我對若琳的回憶。
“大爺,我是來艾城旅游的,嗯,我跟我旅游團走散了……”
這是我一個好朋友跟我講他爺爺年輕時候的愛情故事,對,他就是小志豪。跟我是艾城同鄉,如今我也要離開這艾城,去外面尋找一個新的天地,不過不論我走到哪兒里,艾城永遠是我的家。
望著楓葉堆滿街道,臉上時時刮起陣陣秋風,心中突然涌起了太多的不舍,是對艾城這座古城的留戀而產生的不舍,是對這座古城一些親戚朋友的不舍。
拉著推桿箱,回過身望著古城門樓上的“艾城”兩個字,心中大喊:
“別了,艾城。”
“秋風蕭瑟洪波起,又恐來年難聚齊。艾城酒肆今猶在,不見當年待客席。”——鄰家老叔?秋風破之艾城別?